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

第一次知道“八百壮士”的故事,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虽然只是短短一段话,但这中国版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故事却让我倍感兴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这段历史事件的资料。在得知管虎导演讲这件事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我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无奈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始终未能上映。8月14日,延期了一年多的《八佰》终于开启了点映,我也在第一时间奔赴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今天,就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这部电影的一些感受。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1)

首先说在前面,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神”,它的开头和结尾都不尽如人意。在本片的开头阶段,想要介绍的线索和表现的人物太多,导致前半小时的信息量太杂,剪辑也太乱,让人很容易就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在影片结尾的冲桥部分,又出现了过于拖沓和为了凸显过桥部分而硬剪的情况。除了这两部分,影片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令我很满意的,特别是从日军游水潜入四行仓库到楼顶升旗的部分,尤其让我喜欢。

作为一个从小就爱看电影的人,我在小时候看过许多国内战争电影,但在以往的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往往处理的很草率,我甚至都总结出了“英雄人物中弹后必须喊口号再死,杂兵角色子弹还没打到身上就争先恐后倒下”的规律。后来在小学五年级时,我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那部电影中的逼真战争场面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让我见识到了电影工业的新高度,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国家的战争片什么时候也能拍的这么牛逼就好了。没想到,这才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战争片效果已经完全直逼好莱坞的电影水准了。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2)

其实从《集结号》开始,我们就已经能够做出十分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了,而且对于我来说,逼真的战争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这次的《八佰》仍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原因就是这一次的战斗场面里,交战双方相隔的太近了,而这种近距离的战斗,则直接给观众带来了压迫感,仿佛我们自己就置身在这逼仄的空间中,看双方血肉横飞的交战一样。

发生在第一夜的战斗就是典型例子。从水下潜入的日军全部手持长刀,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切开我们战士的喉咙,仿佛鲜血已经溅到了我们的脸上;而从楼上潜入的日军在跟国军战士交火的时候,那种双方近在咫尺的危险气息随着头顶大灯的突然亮起一下子拍在观众心头,让我们也不禁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这一段拍的确实是很有水平。

关于四行仓库的守军“八百壮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蒋介石留八十八师在上海当弃子,想用八十八师的牺牲换取国际社会的同情,而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想着反正是送死,干脆只留下了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来当这枚弃子,为了加强领导,派五二四团副团长中校谢晋元作为留守部队最高长官,孙元良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逃之夭夭。在这里说句题外话,这不是孙元良在战场上的第一次逃跑,也不是他的最后一次逃跑,这位从北伐时期就擅长绝地逃生的“飞将军”,可能建号的时候把数值全点在了“幸运”上面,先后从地方军阀、日军、中共的重围之中多次逃脱,这世上仿佛没人能够抓得住他,最后一直活到103岁,勉强让死神给抓住了。

话说回来,留守四行仓库的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之前已经在闸北地区抵抗日军近两月,伤亡巨大,在接到防守四行仓库的命令时已经先后补充过五次兵力,而第五次补充进第一营的就是湖北保安团第五团的兵员,也就是影片一开始靠着双脚跑到上海即遭遇日军屠杀的那支部队的原型。而这一点史实在电影中有一个更巧妙的安排,那就是士兵们来自天南地北各地区的方言。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3)

我们都知道,方言是一个人真正的母语,它代表着你来自何方。防守部队中有如此之多的操着不同方言的士兵,我觉得是表达出了两个意思,一方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了这支队伍人员组成的复杂,前后补充过五次兵力,战斗减员过半的情况不言自明;而另一方面,则是展现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悲壮,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生长的土地,能让天南地北的中国人离开家乡聚到这里,足见战争对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多大的创伤。

再来说说全片的重头戏-跳楼自爆。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年仅21岁的湖北战士陈树生,为了阻止日军小队对大楼墙体的爆破,全身挂满手榴弹拉响后从六楼跳下,与日军同归于尽,到死连张遗像都没能留下。而在《八佰》中,除了历史人物陈树生,还有许多守军战士全身捆满手榴弹排着队从楼上跳下自爆,以此来阻止日军对大楼墙体的破坏,这一点艺术加工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当那一个个喊着自己的籍贯,喊着“娘,儿子不孝”的灰色身躯从楼上一跃而下的时候,相信没有人不为之动容,在我观影的那一场演到这段时,场内甚至传来了数名女性观众的抽泣声。而我在流泪的同时,脑海里想到了《知识青年从军歌》里的那一句“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什么叫“誓扫倭奴不顾身”?短短七个字却有着千钧的分量,片里借租界百姓的口说道,这些当兵的哪一个不是爹生妈养的孩子,既然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又为何会如此不珍惜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答案就在那一声声爆炸中,谁不想活命,谁不想回家,但你跑回了家,这个国就完了,这个国完了,家又如何保得住?他们如此的不珍惜,恰恰是最珍惜的举动,为了自己的亲人能够幸福的活下去,他们的生命就是最后的保护伞。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4)

在影片后期,出现了另一个跟“排队自爆”差不多的桥段,那就是帮会分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冲上大桥送电话线。战争是我们全民族的灾难,在这场战争中,不但军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老百姓同样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每一个不甘心亡国灭种的中国人,都在此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5)

说到这里,再说说“散兵团”里的两个典型人物,由欧豪饰演的端午和由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其实在一开始,他们两个人的想法和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离开战场跑回家乡,这场战争与我无关,我只想好好做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到了最后,这两个人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不禁让人感慨良多。的确,民族大义对我一个小老百姓来说有什么意义,战争总要打完,总要有人活下来,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可问题是,当战争打完,你怎么能知道自己会活下来呢?即使活下来,没有了故土,没有了乡音,天天需要活在惊恐之中,这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相信各位心中自有答案。

最后再来说说这部片中的演员们,像王千源、姜武这些中年演员们,输出一直很稳定,但让我意外的是,一些青年演员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出了我意想不到的水平,像俞灏明、魏晨、郑恺等,特别是郑恺,一直到他拉响手榴弹自爆的那一刻,我才认清是他,短短几个镜头却让人印象深刻,而俞灏明和魏晨这两位最早从选秀中走出来的明星,也用他们在片中的演技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果国内的青年演员们都能像他们这样,那我国未来的电影事业还是大有希望的。

百战斩仇寇(誓扫倭奴不顾身)(6)

在这部影片中,作为国民政府特派员的黄晓明说的那番话,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但在我看来,这些话可以总结成六个字--“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博取世界同情,什么点燃全国抗战的希望火种,那都是屁话,真正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我们太贫弱了,寄希望于外国列强来帮我们说话,期盼什么公理必将战胜强权,那全都是一厢情愿,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才能挺直腰板,才能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苟活,才能不再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捆上手榴弹去做悲壮的抵抗。我想,这才是《八佰》这部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今天是2020年8月15日,七十五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想用片中一名牺牲战士的家书作为本文的结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永远屹立,不再受外族侵略。

“玉芝吾妻爱鉴,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