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故事(细读经典刘亮程鸟叫)

撰稿:刘斌

刘亮程故事(细读经典刘亮程鸟叫)(1)

-

我听到过一只鸟在半夜的叫声。⑴(点题,开门见山。单独成段,凸显鸟叫,与下文鸟叫对我的警醒呼应;注意,句子表述的是过去完成时态,是倒叙,是回忆,而这就暗示了鸟叫的意义)

我睡在牛圈棚顶的草垛上。整个夏天我们都往牛圈棚顶上垛干草,草垛高出房顶和树梢。那是牛羊一个冬天的食草。整个冬天,圈棚上的草会一天天减少。到了春天,草芽初露,牛羊出圈遍野里追青逐绿,棚上的干草已所剩无几,露出粗细歪直的梁柱来,那时候上棚,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掉进牛圈里。

而在夏末秋初的闷热夜晚,草棚顶上是绝好的凉快处,从夜空中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拂着草垛顶部。这个季节的风吹刮在高空,可以看到云堆飘移,却不见树叶摇动。

那些夜晚我很少睡在房子里。有时铺一些草睡在地头看苞谷。有时垫一个褥子躺在院子的牛车上,旁边堆着新收回来的苞谷或棉花。更多的时候我躺在草垛上,胡乱地想着些事情便睡着了。醒来不知是哪一天的早晨,家里发生了一些事,一只鸡不见了,两片树叶黄落到窗台,堆在院子里的苞谷棒子少了几根,又好像一根没少,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和往日一模一样,一家人吃饭,收拾院子,套车,扛农具下地……天黑后我依旧爬上草垛,胡乱地想着些事情然后睡觉。⑵(上述三段写我的日常生活,交代了背景,为写鸟叫做铺垫;“整个夏天”“整个冬天”“一切都和往日一模一样”等写出了我平日生活庸常、单调、与寂寞,交代了我在什么情形下听到鸟叫)

那个晚上我不是让鸟叫醒的。我刚好在那个时候,睡醒了。天有点凉。我往身上加了些草。⑶(单起一段,再次为鸟叫出现蓄势,也说明“我”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听见鸟叫的。唯清醒,才能引发思考。)

这时一只鸟叫了。

“呱”独独的一声。停了片刻,又“呱”的一声。是一只很大的鸟,声音粗哑,却很有穿透力。有点像我外爷的声音。停了会儿,又“呱”、“呱”两声。

整个村子静静的、黑黑的,只有一只鸟在叫。⑷(写鸟叫,先正面写鸟叫的声音,鸟的体积以及叫声的力度,再从我的感受与村子的反应侧面烘托鸟叫,突出一只鸟叫的刺耳、突兀与孤单)

我有点怕,从没听过这样大声的鸟叫。⑸(写我听到鸟叫的感受,点出“怕”字)

鸟声在村南边隔着三四幢房子的地方,那儿有一棵大榆树,还有一小片白杨树。我侧过头看见那片黑糊糊的树梢像隆起的一块平地,似乎上面可以走人。

过了一阵,鸟叫又突然从西边响起,离得很近,听声音好像就在斜对面韩三家的房顶上。鸟叫的时候,整个村子回荡着鸟声,不叫时便啥声音都没有了,连空气都没有了。⑹(写鸟叫在村子里盘旋、回荡的情形,与鸟不叫时村子的死寂形成对比,写鸟叫对我心灵的震撼)

我在第七声鸟叫之后,悄悄地爬下草垛。我不敢再听下一声,好像每一声鸟叫都刺进我的身体里,浑身的每块肉每根骨头都被鸟叫惊醒。我更担心鸟飞过来落到草垛上。⑺(写第七声鸟叫使我的害怕加剧,“每一声鸟叫都刺进我的身体里”“每一块肉每根骨头都被鸟叫惊醒”,形象地写出了害怕的程度,也引起读者思考——我对鸟叫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我顺着草垛轻轻滑落到棚沿上,抱着一根伸出来的椽头吊了下来。在草垛顶上坐起身的那一瞬,我突然看见我们家的房顶,觉得那么远,那么陌生,黑黑地摆在眼底下,那截烟囱,横堆在上面的那些木头,模模糊糊的,像是梦里的一个场景。

这就是我的家吗?是我必须要记住的——哪一天我像鸟一样飞回来,一眼就能认出的我们家朝天仰着的——那个面容吗?在这个屋顶下面的大土炕上,此刻睡着我的后父、母亲、大哥、三个弟弟和两个小妹。他们都睡着了,肩挨肩地睡着了。只有我在高处看着黑黑的这幢房子。⑻(上述两段写我的心理活动:一是“突然看见”,觉得陌生;一是对眼前曾经无比熟悉的一切产生疑问。而这一切都是听到鸟叫后我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发人们思索)

我走过圈棚前面的场地时,拴在柱子上的牛望了我一眼,它应该听到了鸟叫。或许没有。它只是睁着眼睡觉。我正好从它眼睛前面走过,看见它的眼珠亮了一下,像很远的一点星光。⑼(“眼珠亮了一下,像很远的一点星光”,比喻很妙)我顺着墙根摸到门边上,推了一下门,没推动,门从里面顶住了,又用力推了一下,顶门的木棍往后滑了一下,门开了条缝,我伸手进去,取开顶门棍,侧身进屋,又把门顶住。

房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却什么都清清楚楚。我轻脚绕开水缸、炕边上的炉子,甚至连脱了一地的鞋都没踩着一只,沿着炕沿摸过去,摸到靠墙的桌子,摸到最里头了。我脱掉衣服,在顶西边的炕角上悄悄睡下。

这时鸟又叫了一声。像从我们屋前的树上叫的,声音刺破窗户,整个地撞进屋子里。我赶紧蒙住头。

没有一个人被惊醒。⑽(上述四段写我躲避鸟叫,“摸到最里头”睡下,鸟叫时“蒙着头”,继续写对鸟叫的害怕。“没有一个人被惊醒”烘托“我”的被惊醒)

之后鸟再也没叫,可能飞走了。过了好大一阵,我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房子里突然亮了一些。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我侧过身,清晰地看见枕在炕沿上的一排人头。有的侧着,有的仰着,全都熟睡着。⑾(写鸟飞走后的情形,景物描写烘托出我内心的明亮与觉醒)

我突然孤独害怕起来,觉得我不认识他们。⑿(进一步写我内心的变化,由对鸟的害怕到对身边人的害怕)

第二天中午,我说,昨晚上一只鸟叫得声音很大,像我外爷的声音一样大,太吓人了。家里人都望着我。一家人的嘴忙着嚼东西,没人吭声。只有母亲说了句:你又做梦了吧。我说不是梦,我确实听见了,鸟总共叫了八声。最后飞走了。我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端着碗发呆。⒀(家人的冷淡和怀疑进一步衬托出“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对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的揣摩也非常到位)

不知还有谁在那个晚上听到鸟叫了。⒀(单独成段,写我强烈的渴望知道还有谁和我一起听到鸟叫,进一步衬托出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那只是一只鸟的叫声。我想。那只鸟或许睡不着,独自在黑暗的天空中漫飞,后来飞到太平渠上空,叫了几声。

它把孤独和寂寞叫出来了。我一声没吭。⒁(鸟能将孤独寂寞叫出来,而“我”只能一声不吭,人活得还不如一只鸟,此种境遇何其可悲!而这种对生存境遇的觉醒与感知自己却一直很陌生,很不自觉,正是鸟叫把它们“叫出来了”,而且是从“骨子”里叫出来,所以我很害怕,却又感激与怀念)

更多的鸟在更多的地方,在树上,在屋顶,在天空下,它们不住地叫。尽管鸟不住地叫,听到鸟叫的人,还是极少的。鸟叫的时候,有人在睡觉,有人不在了,有人在听人说话……很少有人停下来专心听一只鸟叫。人不懂鸟在叫什么。⒂(深化主题,指出鸟叫其实处处都在,只是人们很少去听,因为“人不懂鸟叫什么”,含意深刻,理解了此句,也就理解了整篇文章)

-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略有删改)

-

【总评】这是一篇有相当思想深度的乡村散文。刘亮程几十年的乡村生活体验与思考使他形成了一整套乡村哲学。本文正是对这样的乡村哲学的诗意的阐释。半夜听到鸟叫,反映出“我”内心的觉醒,也是“我”对庸常人生之孤独与寂寞的初次感知。作者借此呼吁人们倾听自我心灵的呼唤,多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因为这些正是我们今生今世活过的证据。文笔上,作者描写细腻,情感充沛,尤其善于营造画面,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