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

贾平凹的作品,一向是风格独特且鲜明的,他的文字,无论是写乡土的《秦腔》,还是写知识分子的《废都》,都有一种浓浓的“土”味。这“土”味,来自于他的根,他的文字一直是扎根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里。

他也凭借这些作品,斩获了无数奖项,包括茅盾文学奖、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但,这个作家是一个不“满足”的人,他一直在埋头写作。我想,他应该是非常想突破自己的。而他的新作品《暂坐》,似乎就在极力摆脱这种“土味”对他的束缚。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1)

贾平凹,本名平娃,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后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3年首次发表作品《一双袜子》,之后又陆续发表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等。

1988年,贾平凹凭借《浮躁》一举斩获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并于四年后,凭借此书夺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贾平凹出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7年,长篇小说《高兴》横空出世;同年,凭借《秦腔》,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收入囊中。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2)

贾平凹的作品风格独特且鲜明,他的作品大多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书中那些话白如水的文字细腻动人地描述着书中人物的生活与感悟,引人入胜。他常常从个体视角出发,将一篇故事徐徐铺陈展开在读者面前,以小见大,通过文字对人性展开深刻而有层次的探讨,平实质朴的文字风格下,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内核,蕴藏着深远的内涵,富有哲学意味,发人深省。

一直以来,他笔耕不辍,写作技法愈加娴熟,写作题材也发散、广视角,2020年他又推出了新作《暂坐》。这一次,他跳出了他的故乡,将目光盯在了围绕在西安古城墙内的那些都市女性身上,将人世间的冷暖、人性的矛盾复杂,刻画得淋漓尽致。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3)

这本书以一家名为暂坐的茶庄为中心,讲述了多位女性的生活际遇。

【一】贾平凹最新长篇《暂坐》,写尽西安城里,在痰瘀中纵情欢愉的男女

故事开头,一群美丽的女子汇聚在暂坐茶庄,情同姐妹,亲密热络,众姊妹中任何一个人遇到了难题,大家都会全力相助,画面温馨又美好。然而,随着故事的一幕幕上演,这份美好的情感却成了镜花水月,渐渐露出了斑驳可怖的裂隙,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崩离析。

书中几位的女主人公,吃着空运来的海鲜,喝着昂贵的红酒,开着奢华的豪车,一篇题字、一块佩饰都价值连城,她们的生活看似风光无限,但是她们的这份风光就如同张爱玲笔下的华丽旗袍一般,内里其实早已爬满了跳蚤。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4)

她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夏自花的美得不可方物,但她的儿子却是和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所生;海若优雅大方,然而她手里的茶庄生意却藏污纳垢;司一楠义气豪爽,却因情感取向屡遭非议……

她们的肩上都背负着重如泰山又难以为外人道也的精神包袱,踽踽独行在充斥着阴霾的人生路上,不知会在何时何地倒下。

她们都拥有着傲人的美貌,但感情生活却都并不美满,或离异或单身。司一楠与徐栖虽然两情相好,但却因世俗的白眼,不能公之于众,甚至还要遭人指责。

她们出手阔绰、富贵逼人,从吃穿用度到人情往来,都十分大方,但最终却因为一个利字而渐行渐远。

她们的相聚,就像茶庄的名字一般,只能暂时小坐,不可久留。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5)

小小的一家茶庄便如同浮世的缩影一般,聚散离合,都好似飞鸿踏雪泥,相聚只是暂时的停留,终究要奔向不同的远方。人物简要地介绍一番后,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更多的情节,关于这些人后续的结局,我们往下看。

故事从一个名为伊娃的俄罗斯女子的视角开篇,细腻且极具风味地刻画出了西京当地的民俗风貌,令人身临其境。

接着,作者将镜头汇聚在了暂坐茶庄,以海若为中心,众姊妹逐个登场,故事也就此徐徐拉开帷幕。

海若,是暂坐茶庄的老板,美貌知性,有着一定的经济能力,对其他姊妹十分爱护包容。夏自花病了,她不仅张罗着寻找提供血小板的人,还出钱出力地照顾着夏自花的母亲和孩子。姊妹中若是有谁遇到了什么难处,也都会第一个想到向海若倾诉以寻求帮助。对于伊娃,海若也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她给茶庄的员工定下了十三条员工守则,但和一般的公司不同,这份守则看起来更像是一份道德规范,海若的性格由此也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近乎完美的女人,内心却也充斥着矛盾,她皈依做了居士,一直同情弱者,坚持做善事,但直到最后,她无意间翻看到了冯迎留下的一段文字,她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许多自以为是的认识和做法都是浅薄,甚至是错误的。”但风雨已至,狂澜难挽,她的了悟还是来的太迟了,她终究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6)

弈光是知名作家,也是茶庄众姊妹的蓝颜知己,他对众姊妹都很好,他的一副书法,对外人而言是天价难求的墨宝,但对海若众姊妹,弈光却可以不取分文便随手相赠。众姊妹若是遇到了难处,他也会尽力帮忙。但在这份亲密的背后,却暗藏着一段距离。正如文中所描写的燕子一般:“燕子是亲近人的,却并不像猫呀狗呀的和人日常厮混,它总在门楣、厘梁和窗沿上,与人若即若离。”总之,是亲人而又远人的。弈光与众姊妹感情很好,甚至与她们中的几人还有着超越友谊的感情。但他与众姊妹又是疏离的,他从没和众姊妹中的任何一个人真正建立正式的亲密关系,他游走在众姊妹之间,看似一碗水端平,但实则却是在保持着距离。这样一种性格的人,难免会引起人的不解,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呢?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7)

伊娃,看名字就知道是个外国人,确实如此,她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但却说着一口流利的西京方言,对西京风俗人情都十分了解,西京俨然已经是她的第二故乡了。来到了西京后,她不仅受到了海若一众姊妹的关心和爱护,还结识了弈光,与这位多情的大作家有了一段露水情缘。在故事落幕时,她却只能满心失落地离开西京。离开时,她怅然地说:“西京不是我的西京,我是该离开了。”而她留给西京这座城市最后的告别语是:“我只说来这里了有所收获,没想到丢失了许多倒要回去了。”至于伊娃丢了什么,文中并没有确切的交代,但其实只要细读前文,也是不难从中找出答案。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8)

夏自花是众姊妹中的一员,人如其名,是一位容色昳丽的模特。文中借陆以可之口,介绍夏自花是一个“吃菜讲究菜要长得好的,吃鱼讲究鱼也要长得好的”精致女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讲究的女人,却从故事一开始时,便病恹恹地躺在病床上。这样憔悴的夏自花,相较于众人口中曾经那个光彩照人的她,简直是判若两人。起初,海若等姊妹帮她寻到了配型的血小板,原以为治愈有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她的结局却是怀揣着满腹沉重的秘辛,一个人孤独地在重症监护室里凄凉离世,便如同盛夏过后,被肃杀秋风裹挟的花儿一般,无声无息地零落成泥。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9)

辛起原本不是海若众姊妹中的一员,后经希立水的介绍逐渐融入圈子。相比起原先的“西京十块玉”,辛起的人生则有所异同。相同的是,她也是生得十分美丽,但却情路坎坷,而不同的是,她的生活并没有海若等人那般风光,她甚至为了钱,曾经一度打算偷精生子,借此来敲诈包养过她的富豪一笔,不过,她的这一计划最后被海若劝阻。故事的最后,她和伊娃一起离开了西京,准备开始新的生活,至于她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一群人展开,既展现了朋友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也穿插着许多的矛盾和汹涌暗潮。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10)

最终,海若被带走,暂坐茶庄也毁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众姊妹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各自分散,茶庄便如同名字一般,只能容她们暂坐,时间一到,曾经欢聚于此的众人,便要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了。

【二】“十二钗”风流云散,繁华事谢……既彰显了世事难料,也提示了命运无常

在故事里面,作者曾多次使用了用一些隐晦的语言,暗示着故事的结局。

正如书中不止一次地描写到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例如:陆以可多次看到她已经过世的父亲、冯迎明明已经空难身亡,却还托章怀捎话给众姊妹、以及众姊妹放生乌龟时,龟向她们回头致谢……

这些看似荒诞无稽的现象,或许正昭示着书中人物的命运,以及世事浮沉、难以预料。

这一家名为暂坐的茶庄,其实更像是古代送别的长短亭。行人匆匆赶路,只有汇聚在此处时才能略歇歇脚、松一口气,但很快又不得不背起行囊,赶赴下一个未知的目的地。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11)

茶庄里的众人便是人生路上风尘仆仆的旅人,他们因缘相聚,互相扶持,彼此慰藉,但这些却都改变不了茶庄被毁、众人离散的凄凉结局。

《暂坐》这一篇小说,和贾平凹过往的作品一样,带着意涵深远的佛理禅意。

佛家最注重因果,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或许是在暗示故事中众人的结局,其实都是缘于他们各自种下的前因。海若被带走,是因为她和秘书长做了不正当的交易;应丽后与严念初友情破裂,是因为她们心中各自的贪念与私欲;辛起不得不远走异国,是因为她没能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招来了前夫的报复……凡此种种,皆是个人因果。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12)

而小说里反复提到的雾霾,其实也大有深意。

文中描述雾霾大起时甚至遮天蔽日,能使白昼暗如黑夜。这不是正像是人内心的欲念一般么,侵染着人的灵魂,甚至蒙蔽人的理智。正如应丽后因心中的贪念和对严念初的轻信,借给了王院长的朋友一大笔钱。她原本以为可以坐收巨额利息,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笔钱不仅要不回来了,她还被要债公司的人趁机敲诈了一笔,最终,她和严念初的友谊也基本宣告破裂。真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缘于一个贪字。

十二钗的落幕,反映了一些中年妇女的“傻白甜”——以为只要背靠大树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但现实却给了她们沉痛的一击,让她们“美梦”破碎,这些具有极大的警世意义;另外,一些官员的落马拔出萝卜带出泥,也在警示着人们,一些所谓事业成功的中年女性攀官接贵,尤其仰慕虚荣,都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一转头就会化为泡影。

贾平凹 文人的日常(西安城红尘男女的人性渴求)(13)

正如在故事的结局里,这群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人,最终,还是因自己的虚荣和贪婪而受到了惩罚。海若被带走,是否回得来、何时能回来,这些都尚未可知,而她辛苦经营的茶庄也毁于一旦;陆以可靠手段得来的广告牌,也没能挽救她已然走向颓势的公司;应丽后把自己压箱底的钱赔了出去,血本无归;辛起为了钱背叛婚姻,到最后却是人财两失……

《暂坐》一书和贾平凹以往的写作风格大有不同,讲述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一群单身女性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心灵上相互依偎的故事,是一部值得品味的新作品。点击下面的“去看看”就可以啦!

故事里这些人的经历,在某些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现实的浮躁与虚无。

繁华终会散场,待尘埃落定以后,一切又会回归如常。那些通过非常规手段得来的东西,终将烟消云散。所以,人生逆旅中的众生,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得自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