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基础数据(到底需要监控什么)

生产现场基础数据(到底需要监控什么)(1)

作者|冬虫夏草

查看益者“小益吐槽”专栏文章,请关注“标杆精益”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推行精益路途中的思考

全文总计1292字,需阅读3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1.遗忘了什么

在平湖德鹏的日子显得特别的漫长,项目的进展,从来都不是在我预期内完成。

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还是让我深深的失望了。我们在精益生产的道路奔跑着,却总是在遗忘了什么,重复的低水平建设,搞的大家都累。

2.自动化的前提

2014-5月份来到德鹏时,滚字和缩口工序合并的自动化机器已经处于商谈阶段,策划阶段大家全身心的投入让我感到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当中兴分公司2014-11月份,进行缩口模具的标准化,遇到了手工操作也无法达到图纸要求的,我开始为自动化感到担心了。

2015-9月份,来德鹏推进G04线标准化时,我再次看到供应商的机器已经在车间落上厚厚的灰尘时,我觉得我们可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项目处于停滞的状态。

自动化项目的启动和失败,受伤不光是公司和供应商,时间的损失无法弥补。

人员作业标准化和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应该是自动化实现的前提。

目前大热的工业4.0,个人觉得简单描述应该是在精益生产成熟的前提下,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

不要过分追逐最新的理念,好好的降低你的换模换线时间,才是制造企业应该做的事。

3.生产现场数据,到底需要监控什么?

对于个生产线,一直用PQCDSM(生产力、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士气)几个维度的交叉指标来衡量。

为此我们定义了,不同的生产线指标,纠结彼此之间含义的不同和实际填写的难易。

① 效率:批次数、预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标准节拍/总节拍、标准产能/实际产能

② 品质:工序良品率、直通率、料废率、工废率,X/实际生产数,X为数目

③ L/T(生产周期):瓶颈节拍X在制品数目、纯加工工序加工时间之和

④ 异常时间:品质、工艺、制造三大块,异常处理流程,

⑤ 换线时间:标准换线时间/实际换线时间、换线作业流程

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次更改生产现场监控表的格式了,大家是不是都有点醉了呢?仔细看看,上面的指标,都是(标准值/实际值)的比值。

之所以纠结,主要原因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标准值。标准值,包含定义、测量、修改、标准化。

第一为中兴报表,我们主要关注指标为产量和当天员工工资,其它指标没有反映,这种报表是在单工序批量流的情况下使用。

为了简化管理,将品质、异常、换模、L/T交给员工,期望员工多劳多得,所有指标都是好的。

第二次为德鹏推进TPS后,将生产现场进行一个流生产线建设,员工一人多工序。报表关注指标效率、品质、L/T,当天的产品当天入库,简化了现场管理。

刚开始,试着进行了换线时间的管理,发现理论的数据和实际差别太大,填写起来困难,同样也不具有考核性质。

第三次做线体的标准化,这次要达到的要求是换线时间,也可以进行管理。

如果还有第四次更改的话,将需要引入“产线稼动率”指标,这次修改将使得异常时间也可以进行管控。

产线嫁动率=时间嫁动率X性能嫁动率X良品率。

用于解决产能损失的线外因素和生产线制程稳定性的工具,可以从稼动率反应出生产线停线所带来的损失比率,暴露出产线损失的问题点。

4.什么都别忘

一直记得一个事,我们跑步进入社会主义,超英赶美,社会主义没成,全国人民却在疯狂和迷茫中错过了很多事。

丰田形成自己的管理思维也不是三年就成,好好成长吧。

附录1:标准化作业:线体正常时的状态

生产现场基础数据(到底需要监控什么)(2)

附录2:产线稼动率与损失时间关系

生产现场基础数据(到底需要监控什么)(3)

|益者精彩文章回顾|

  • 项目管理中的“管人”
  • 一位车间主管的心得:管理就是淘汰人渣,激活人员,培养人手,重用人才!

资料来源:标杆精益·益者

文章编辑:Blean

投稿方式:kaizen@benchmarklean.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