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艺术家程玉英简历(介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凤英)

英姿勃发五十春--介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凤英赵尚文

晋剧艺术家程玉英简历(介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凤英)(1)

郭凤英是一位忠诚于晋剧事业的奋发者,她在5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追求,塑造了数十个文武小生的舞台形象。她视戏如命,一丝不苟,演主角,当配角,总得演出个样子来,不论是提枪扎靠的杨宗保、高琼宝,还是骁勇多谋、狂傲骠悍的周瑜、吕布;不论是稚气活泼、天真可爱的娃娃生石恩:钱郎,还是穷愁潦倒、贫而有志的郑兴郎、张仪,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从剧情出发,使人物性格鲜明、准确、绘声绘色,生动感人。在唱腔上,她不但继承晋剧前辈的艺术精华,而且有自己创造性的突破,演出自己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丰富和发展晋剧小生剧目做出贡献。称得上是晋剧舞台上卓有成就的晋剧表演艺术家。

1921年,郭凤英出生在榆次县郭家堡一个农民家里。10岁拜艺名“四保旦”、“万盏灯”的王应锦为师。她学艺那个年代,艺人大都没有文化,什么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师傅也说不清楚唯一方法是”口传心授”。由于她聪敏、勤奋,善于摹仿,长于表演,常常能哭得像,笑得好。她从演家丁、彩女开始,还渐演一些小角色,如《翠屏山》的莺儿,《狐狸缘》的三姑姑。《对菱花》中的丁郎,《吃盒子》的小花脸等等。郭凤英11岁时演出《小别母》,获得成功,得名“十一生”。并以此名挂牌演出,红及晋中山川。

晋剧艺术家程玉英简历(介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凤英)(2)

《小别母》是传统晋剧《鲛绡帕》中的一折,是描写宋室赵子云下南唐及皇家内讧的演义故事。赵子云的部下寿州宋将石炳被南唐余孽康棋攻破城池,掳掠石夫人和幼子石恩,霸为妻、子。12年后,石炳领兵收获寿州,已改为康恩的石恩,不知底细,反助康棋锤击石炳。石夫人知道后,悲愤难忍乃向儿子讲明真情,让儿子阵前认父,助父灭贼。石恩别母后,石夫人遂饮恨自尽。这出戏故事完整,情节起伏,别具特色。郭凤英不仅演得天真稚气,生动逼真,更可贵的是她在几十年艺术实践中,不断加工锤炼,逐渐丰富了表演技巧,挖掘人物的内心感情,准确掌握分寸,使此剧得以完美,并成为她的代表作。

郭凤英13岁时,演《杀府》中的伍员,《射戟》中的吕布,《写状》中的赵宠,《回都关》的大王等,以后为著名艺人盖天红、说书红、筱吉仙、丁果仙等配戏,与筱桂桃、刘少珍、程玉英、筱金枝、冀美莲、马秋仙、郭兰英等合作,均获成功。这种走南闯北的艺术生涯将近20年,使她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艺。

晋剧艺术家程玉英简历(介绍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凤英)(3)

全国解放以后,郭凤英的聪明才智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很快摘掉了文盲帽子,对矢志勤学的郭凤英来说,犹如插上了翅膀。她从小不爱红装爱男装,为自己具有男子气质,她留着大背头,穿着牛鼻子鞋,身着对门扣子土布褂,有时头上扎一块羊肚子毛巾,全然是一个农家青年的装束。她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像孩子的天真淘气;知识分子的言谈举止;劳动青年的粗犷豪爽......她都感兴趣。她虽没有学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然而在演出时却做到了“忘我”。她从化妆就开始酝酿感情,把自己化入角色,进入规定的情境中。

1952 年,全国首届戏曲调演郭凤英演出了《打金枝)中的郭暖,《蝴蝶杯》中的田玉川,获演员三等奖。郭暖是当朝皇帝的女婿在拜寿时,众哥嫂一个个成双配对,唯独自己是一个人,于是他怒打宫灯,与升平公主生起气来。郭凤英唱、念、作具佳,在我省晋剧第一部影片《打金枝》中,郭暧的形象风彩照人,成为晋剧后辈效仿的榜样。

在前辈艺人中,三儿生(孟珍卿)和秋富生是两位同负盛名的小生演员,声腔上各有千秋。秋富生嗓音清脆嘹亮,唱腔委婉缠绵,三儿生则以朴实自然,激昂奔放,振奋人心,而且和观众能产生强烈的交流,深受观众欢迎。郭凤英在实线中,悟出了秋富生的唱腔清脆婉转,宜于女小生演唱;三儿生的唱腔音域偏低,音色深沉有力,适合志诚稳重的人物感情,她根据自身的条件,在田玉川、徐继祖这类刚刚步世途的青年男子角色中,运用激越明快的“秋派”风格。而在周仁,张仪这类饱经风霜的角色中,便运用三儿生的演唱方式。总之从角色的处境、年龄、个性等出发,因人而宜。在《土祖庙》中,她还吸收了带有蒲剧韵味的十七生的唱腔。

戏曲谚语曰“干斤道白四两唱”。郭凤英从小早晨喊嗓子,就是从练道白,从引子、对子、定场诗练起,练出了清脆有力的气口,吐字。她演出的“详状”、《蝴蝶杯》中的“打子 洞房”都是以道白而见长的戏。多年来,这些节目,演出场场开花,电台久播不衰。

《汲水》和《详状》都是本戏《双罗衫》中的折子戏。说的是苏云夫妇前去兰溪赴任,19年杳无音讯。苏母井边汲水,见一位与长子苏云十分相像的书生徐继祖进京赶考,井边讨水,误以为儿子归来,原来当年苏云上任途中,被贼人徐能谋财害命,儿媳逼婚未遂,弃儿人入庵。书生徐继祖正是徐能收养的苏门之子。老妈妈把少年引到家中,叙述了家世并赠给继祖罗衫一件,徐继祖并不知道老人正是自己的祖母,但郭凤英把剧中人对这位孤寡老人的同情、爱怜之情表现的恰到好处。她唱的字字清晰,大方舒展,成为我晋剧宝库中的精品。

晋剧《谭记儿》是根据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著《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整理改编的。说的是权贵杨衙内谋夺白士中的妻子谭记儿,向皇帝请得弩剑金牌,前来拿办白士中。谭记儿知道后,巧扮渔妇,在望江亭智赚弩剑金牌,迫使杨衙内服罪,表现了谭记儿的沉着、机智和斗争精神。郭凤英扮演了白士中,牛桂英扮演了谭记儿,也成为晋剧宝库中一颗珍宝。

《苏秦激友》是传统戏《和氏璧》中的一折,说的是列国时,苏秦和张仪是同窗好友,一同入秦献策,秦国只用张仪,不用苏秦,张仪弃官不做,同苏秦离去,并赠苏秦银两,各奔前程。后来,苏秦游说赵国,受到重用,执掌了六国相印。遣人找来张仪,苏秦又佯装不理,并奚落了张仪,其用意是在激励张仪再入秦国。同时暗地派人重金馈赠张仪,帮助他取得成功。后来,秦国果然重用了张仪,张仪也明白了苏秦奚落自己的用意,两人重归旧好。分别执掌了秦、赵两国大权,一度稳定了列国纷争的动乱局势。郭凤英扮演的张仪别具风采,把这个有学识又很谦虚的知识分子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流落异国,寄人篱下,还被诬陷偷了和氏璧,惨遭毒打。他穷愁潦倒,见到好友苏秦,反遭讥讽和奚落。这个角色既要有知识分子的穷酸味儿,又要有一股傻狂劲头。张仪受了奚落,一怒回店,店家又逼店钱。郭凤英这时的表演寓意深长,她把帽子一起一落,贴切地表示张仪有点怒发冲冠了。以怒、愁、惊、恐各种表情,刻划张仪穷而有志以及“君子可杀不可辱”的穷酸劲儿。郭凤英只用一个指头,指着苏秦赠他的三两银子,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潜台词是:“好你个忘恩负义的苏秦,别看你当了赵国宰相,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不起我,我还不稀罕你哩-.....”这段表演也就真正起到了“义激”的艺术效果,将他穷而有志的人物情绪推向了高潮。

她把自己一生的艺术积累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郭彩萍就是她的得意弟子,成为小生演员的佼佼者。男小生张智也是郭凤英手把手教出的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