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全文(张爱玲因为懂得)

我喜欢那个时代背景,可能史册太温柔不肯下狠笔,所以,民国太美太绚烂。

民国,近在咫尺的历史刚刚转身。想必人们定是爱极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大时代。可能是因为动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离我们太过遥远,而民国,像是一堆刚刚燃尽了的炭火,尚有余温。而她,就出生在这个时代。

起初,读张爱玲的传记,我和她一起沉浸在民国初年的上海滩,这里,已初显繁华,哪怕上海之外已是逃亡的百姓,沦陷的土地,一片萧条败落,而这里似乎丝毫不受影响,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派纸醉金迷的景象,仿佛置身于那时喧嚣的上海滩,便稀释了那份无人陪伴的孤独。

我知道张爱玲系出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朝重臣,而母亲又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孙女,因此,幼年时期应是欢声笑语中伴着诗词歌赋,快乐而无忧,可能造化偏有意,命运在开始曲折前总要先给一点甜头,亦或者这是困难来临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怎奈风云变幻,最终到了张爱玲那一辈却成了落没贵族,所谓“落没贵族”不过是人们对于曾经辉煌风光的最后一点怜惜罢了,说白了,无非也就只是前朝的遗民。

时光最残忍,从来不懂得温柔。不管你前世的金戈铁马,风光无限,一朝的改朝换代,便任凭你雨打风吹去了。张爱玲的家族便是这样,无可避免地经历了兴起,繁盛,又眼瞅着家道中落,向衰败的康庄大道上一去不复返了。因为这是个新旧更迭的时代,新时代来势汹汹,旧时代垂死挣扎。一个势不可挡,一个心有不甘。所以那样的岁月注定了互相拉扯,注定了支离破碎,注定了坚强而又脆弱。而张爱玲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着。

因为新旧思潮的矛盾和冲突,她的父母一纸协议就结束了婚姻,自此,后母的百般刁难,父亲的漠不关心,为张爱玲的命运绘上了苍凉的底色,年少的支离破碎将悲情刻进宿命,我感触颇深。

于是我似乎明白了那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在速速成长着,于是,一抹孤傲的背影,一袭华美的旗袍,她是名满上海滩的天才作家,她是低到尘埃里的痴情女子,她孤单而倔强,她是世俗而脱俗的张爱玲,才绝整个上海滩。

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全文(张爱玲因为懂得)(1)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这是一句我很喜欢的张爱玲的名言。在那个被命运裹挟的年代,她用女性的敏锐,个性的笔触,去触碰那个时代的封建腐朽,展现与此格格不入的东西,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扑朔迷离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

张爱玲的后半生,活在四处漂泊之中,四处辗转,最终也没有再现四十年代的辉煌。她经常搬家,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总有虱子跳蚤,弄得她皮肤敏感,无所适从。到了晚年,她有了幻想症,不停地搬家,认为那些虱子跳蚤总跟着她,以至于到去世,家徒四壁,只有一张旧床垫,无比凄凉。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没想到,一语成谶,也让人唏嘘不已。

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全文(张爱玲因为懂得)(2)

家庭的败落,父母的离异,爱情的悲怆,生活的流离,事业的失意,异乡的孤苦,最终压垮了饱经风霜的张爱玲。

家,对于张爱玲来说,从来都是虚无,都是触不到、抓不着的镜花水月,她独自一人在这世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从未有过安稳长久。

而她令人惊艳而可叹的一生,终究是深深地影响了我,陪我走过孤独,淡忘伤痛的平庸,让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可以细细品味,是我心中无法取代的偶像。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沧桑故事,不问也罢。”

透过悠悠的岁月长河,我仿佛能看得见张爱玲——一条铺满青石的雨巷尽头,是一座斑驳的中式阁楼,木制结构,历尽沧桑,打开厚重朴实的木门,前面的弄堂里,红檀木椅上,你静静坐在那儿,发髻优雅,眼神迷离,像是在思索些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