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沈阳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张志国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经济组织,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集中座谈,走访了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法库县、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于洪区、苏家屯区、铁西区、浑南区9个涉农区县的150个行政村,对沈阳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

一、沈阳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概况

截至2021年底,沈阳市共有农民合作社6924家,比2020年减少1.9%。调研发现,在150个行政村中,共有农民合作社421家,合作社为0家的行政村占比17.3%,合作社为1家的行政村占比29.3%,合作社为2家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3.4%。营业收入为0元的合作社有61家,占比14.5%;营业收入小于10万元的195家,占比46.3%。从调研样本看,大部分行政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但存在少量“空壳社”,合作社营业收入整体不高,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二、沈阳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

1.党支部引领示范不强。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意愿不强,没有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部分村“两委”成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合作社的理解不深入,持排斥态度,更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畏惧不前。

2.农户土地情结较重。各涉农区县虽然务农人员年龄较大,但并未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抛荒弃荒现象较为少见,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人留守耕种土地,形成“半工半耕”型家庭结构。农户对土地普遍较为依恋,为合作社流转土地形成规模经营带来了障碍。

3.合作发展意愿较低。以辽中区为例,该区农户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尤其是辽东地区,依托邻近沈阳市的区位优势,较早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大棚蔬菜、葡萄的种植,发展较好的村已涉足二、三产业,如稻米加工、肉牛屠宰等,收入可以维持家庭正常开支,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低。

4.务农体力劳动降低。随着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全市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硬化路已通到田间地头,灌溉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抗旱能力和农作物产量,大田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体力劳动需求明显减少,农户通过合作社抱团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沈阳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沈阳市农民合作社应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开创农民合作社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政策引领

1.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资金、土地等支持。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对农民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品牌、营销宣传等给予补贴。

2.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合作社支持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农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农户对合作社的了解。组织职能部门进村入户宣传,做好政策解读,提高农户对合作社扶持政策的认知。将全市农民合作社优秀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向农户发放,用身边的成功案例感染农户,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

3.探索统筹规划。根据沈阳市“1145”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结合村庄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引导农民合作社合理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理念,结合特色农产品生产集聚区布局,新民市合作社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辽中区合作社重点发展肉牛养殖,法库县合作社重点发展花生生产,康平县合作社重点发展杂粮。结合流通体系布局,在新民市大民屯镇、前当堡镇和兴隆堡镇,康平县郝官屯镇,法库县叶茂台镇培育生产服务类农民合作社。结合加工体系布局,在沈北辉山经济开发区、新民市大民屯镇、辽中区近海开发区、法库县依牛堡子镇和孟家镇及康平县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类合作社。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探索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一站式服务。

4.加强金融引导。持续推动财力下沉,落实合作社各项减免优惠政策,用活用好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由财政部门牵头,整合各类惠农资金,成立农民合作社融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抵押形式,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扩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补贴标准,贯彻落实特色农业以奖代补政策。

(二)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合作社出资方式,以土地租金、劳务报酬、现金、农机、人才、集体资产等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按照“上有封顶,下有托底”的原则,坚持脱贫户优先入股合作社,村“两委”干部最后认领股份。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按交易量获得生产收益、按劳动量获得务工收益、按土地流转量获得租金收益、按入股资金获得分红收益等分配方式。引导小农户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立足点,实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除商超直供、集团采购、展会展销等传统营销渠道外,大力培育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乡村电商平台,引导农民合作社入驻,推进与京东、顺丰、邮政等电商物流平台的合作,实现云端带货。

2.创新运行管理。健全组织结构,坚持民主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两大原则,防止出现“一言堂”。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合理的分配机制,严格盈余分配、债务处理等财务管理。

3.创新品牌建设。引导合作社与涉农高校深度合作,建立“科技小院”,加强技术支撑。引入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合作社品牌培育工程,坚持标准化生产,将品牌打造贯穿选种、生产、采收、包装、贮存、销售全流程,引导成员树立品牌意识。

(三)做好示范表率

1.加强党支部引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村民一起“想法子,出点子”,邀请相关部门、专家现场指导,结合村庄实际,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强化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头入股,形成“党员率先干,群众放心干”的局面。

2.培育壮大示范社。大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质量提升,加强“空壳社”清理,严禁以合作社为名骗取套取财政补贴。培育各级示范社,重点扶持引领作用明显的示范社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3.加强人才引育。实施合作社人才提升行动,制定和完善合作社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复合型合作社人才。培育壮大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充分利用驻村第一书记力量,为合作社发展作出贡献。以乡情乡愁为依托,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引导离乡人才回流领办农民合作社。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2年9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沈阳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