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1)

作者:有苦有乐(分享自狼王论坛)

鱼虽然属于低等脊椎动物,但眼睛的结构却与人眼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眼的水晶体略呈扁圆形,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而鱼眼的水晶体却是圆球形,只能看见较近的物像。视觉一般在3--10米之间,因此可以认定所有的鱼都是近视眼。鱼眼没有眼睑,所以它们在睡觉的时候也都是睁着眼睛。即使是死了,也不会闭上眼睛,恐怕也是“死不瞑目”一词的来由。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2)

鱼虽然是近视,但反应却异常灵敏。钓鱼人常常会发现:当你走近水边,鱼却早已经察觉到,便迅速逃之夭夭。鱼在水中虽然看得不远,但却能够通过光线的折射,在水中看到陆地上的物体。由于折射作用,鱼会感觉到陆地上的物体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要近得多,位置也比较高,鱼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鱼通过视觉所以人还没接近水边,它已经感觉到危险降临。人已经出现在它的头顶上了。因此,有经验的钓鱼者通常会蹲在岸边,使人体与水平面保持一最小的角度,这样鱼就看不到人了。

鱼也有识别物体颜色的能力,尤其以鲤鱼的辨别能力最强。实践表明,淡水鱼通常对红、黄、绿三种颜色和水体本色比较敏感,并各有所偏爱。例如:

1. 鲫鱼对黄色感兴趣、鲤鱼偏爱红色、而草鱼则对绿色感兴趣。因此在制作传统植物性饵料,或采用动物性饵料,如红色蚯蚓、红虫做钓饵比黑色蚯蚓好。

2. 而鲇鱼对黑色蚯蚓更感兴趣。因此在自制和应用饵料时,应投其所好。

在水体比较清或较浅水域,手竿垂钓应注意:人影与竿影,避免落入水中并尽量少走动,同时不要在水体半空中随意晃动鱼竿。最好不穿白色服装,尽量避免 白光反射引起鱼类惊觉。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3)

鱼类对外界所作出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其中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及侧线。这些器官协调一致,在发挥着不同作用。鱼类的视觉器官是眼睛,大多数鱼类的眼睛,生长在脑颅两侧的眼眶内。鱼类眼球的结构,就如同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透镜,虹膜如光圈,鱼类虹膜的收缩性较小,视网膜则相当鱼类在水中能见度,鱼类是近视眼,即便在清澈水中视觉仅在2--10米之间。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4)

鱼眼虽然近视并不意味一无所见,只是仅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朦胧轮廓。尤其是在游动中,它们仍然能够觉察到周边物体存在。它们在水中也能够看到岸边较远处的物体存在,由于水面光线的折射作用,呈献的只是物体在水下的倒影。岸上物体的形象传到水面后,经过折射而落入鱼眼内,因为有这样一个折射作用、所以鱼眼所感觉到的物体距离,比实际的物体距离要近得多,故有经验的钓鱼者,常常是蹲着钓鱼。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5)

如果岸上的钓鱼人处在很低位置,那么由于水面的反射作用,鱼类就看不到人的存在自然会放松警惕,进食也就会放心大胆。肉食性鱼类的视力,要比杂食性鱼类的视力发达,绝大多数鱼类在黑暗中都可以准确地判断一切。它们不但能观察到钓饵的种类、形状、大小,甚至还能判断出0.1毫米以下直径钓线的存在。因此,垂钓中的钓线应选用细而切与水同色为宜。

垂钓者需要掌握的十大技能(垂钓知识分享二)(6)

不少鱼类有趋光习性,能够感觉到光线的明与暗。鱼类曾在一段很长的时期被误认为是色盲,其实它们具有分辩颜色的能力,而且不同鱼类所喜爱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垂钓其他鱼类,钓饵则应适应其视力弱的特点,必须用其光泽、色彩、形状、觅食类型等条件来吸引鱼类进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