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

湛江民间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新节日。

传统节日有按农历的除夕、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节午、六月六、乞巧节、盂兰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1979年后,有的已废,有的还继续流传。

新节日大多为新中国成立后按公历而定的节日,主要有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还有植树节、老人节、教师节、护士节等。80年代开始,一部分人逐渐兴起过“洋节”,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1)

除夕

除夕

农历年最后一天为除夕,亦称年廿九晚或年卅晚。农历除夕与春节合起来,民间统称为“过年”。湛江人除夕之前,一般由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五日)开始,家家户户进行大扫除,将房屋厅堂尤其是厨房的烟尘打扫干净,叫“打囤”。

除夕傍晚贴门神、春联、年画,神龛香炉用茶水洗涤干净,换过炉灰,点烧香烛,设礼品拜祭祖先,叫“围炉”。多数人家包棕、做籺、蒸年糕、炸煎堆,有“年晚煎堆,人人有份”的民谣传诵。是晚,全家会餐,日“吃年饭”俗称团圆饭。晚饭前先鸣炮庆贺,饭后父母给孩以红包,称“压岁钱”。本市许多地方又有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人欢聚一堂,有说有笑,谈新话旧达旦不眠:新中国成立后,购置新衣服、打扫卫生、备办年货、围炉、吃年饭,给孩子压岁钱等仍沿袭。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年货越来越丰盛。城镇大部分单位张灯结彩,挂起“欢度春节”的横幅,人们以看电影、电视等多种形式代替“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2)

春节

春节

春节是湛江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湛江的春节有其本地的特色。农村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由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在农村,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家里摆满食品,也摆鲜花、柑桔等。团圆饭后则是给小孩分压岁钱。零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1995年后,全市实行禁放鞭炮,城市人用“音响炮竹”替代。从除夕到年初三夜里灯火长明不媳。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清早男女老幼穿着新衣裳出门,互相拜年问好。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你来我去。城镇有祀“财神”习俗,俗叫“做初二”,也谓“开年”。从城市到农村,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持续半个多月。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3)

元宵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元宵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一般从月初开始鸣锣擂鼓开始筹备,以正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像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猜灯谜。士庶欢游达且。”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吴川梅素的规模最大,每逢此节,全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元宵活动包括游神、开灯、舞狮舞龙、放烟花、过花桥、爬花塔、看泥塑、游飘色、演戏等。游行队伍常常达数里之长,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吴川梅菉元宵活动中,花桥、泥塑、飘色被称为“元宵三绝”。雷州雷城、廉江廉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各有特色。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4)

二月二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谓“土地公生日”(社日)。这一天,农村盛行演木偶戏,杀猪“做社”,雷州话称“做醮”,拜祭土地神。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5)

清明节

清明节

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人们无论远在外地或是海外游子,也都归来寻宗祭祖,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湛江清明扫墓(俗称拜山)祭拜先人,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或在清明前后数天。民间拜山活动,其祭品各地略有不同,主要是烧猪、肥鹅、饭团、饼、海产品等,点香烛,烧金银钱宝等。本地风俗,嫁出的女儿不回娘家扫墓。清明节期间,机关、团体、学校也集中前往烈士墓祭拜,向先烈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6)

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从初一开始,村民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购来插门及煮水洗澡。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农村喜欢用箭古叶编织成三角形或鸭子形包粽子,还准备三牲礼品拜祭祖先,一家人设宴欢度节日。亦有部分地区放风筝或龙舟竞赛,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廉江古镇安铺,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80年代后,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参观者不仅有本地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7)

六月六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用三牲酒饭祀敬灶神。有的富裕人家购买鲎肉、乌贼鱼拜祭,祝愿家计富裕,但城市无此习俗。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8)

乞巧节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据《雷州府志》记载:“七夕乞巧,女子以蜘蛛一对,鲜果一枚,插针其上,并以碗复之,次早视蛛丝穿过孔者为得巧。”此种习俗,新中国成立以后已少见,但民间普遍流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两颗星星,只有在七月初七这晚才能相会。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9)

盂兰节

盂兰节

农历七月十四为盂兰节,又称“鬼仔节”“中元节”。旧时这天家家户户拜祖宗,烧纸钱、花纸、纸衣、鬼仔鞋和香烛,有的在路边拜祭“无主孤魂”,还有做鬼仔戏给“鬼”看。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习俗已经甚少了,只有杀鸭聚餐而已。80年代后期,部分农村又逐渐恢复起来。当日亦为佛教的盂兰盆会,但城市居民少过此节。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10)

中秋节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一是节前购买或相互赠送月饼;二是中秋之夜赏月,部分居民涌向市区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在乡村,村民们则吃月饼甜薯、芋仔、豆糖之类一同赏月,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11)

重阳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登高是重阳节主要活动,在湛江部分地区流行,以吴川、雷州较为隆重。《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雷州的西湖、三元塔为登高主要活动场所。吴川梅菉镇的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汇于教民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群众、文人墨客派代表到登高坡标号定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其时张灯结彩,舞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停办。1985年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80年代,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各地多组织敬老活动。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12)

冬至

冬至

冬至为农历的一个季节,多在公历每年12月22日这天。旧时冬至,俗称冬节,家祀祖先,宗祠祭其列祖。新生的男孩,家长须备礼品到宗祠祭拜,谓之“人冬节”。一般人家备槟榔盒,有钱人则备煎堆、甜果、猪腿等。新中国成立后,此种做法已经不再,但过冬节的习俗仍然流传下来。农村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一般家家户户杀鸡杀鸭买肉加菜,宴请宾客。还有煲姜饭吃的习惯,认为冬至吃姜可以暖胃防病。

湛江人的风俗和年例(大话湛江岁时习俗)(13)

吴川年例

年例

湛江市大部分地区有年例习俗。年例的日子各地不同,有的在元宵节,大多在某神诞日子。内容主要是游神、演戏,邀请亲戚友人聚会饮宴。雷州半岛有的乡村,把自已的图腾作神来游,如蛇、鸟、雷公等。吴川人的年例比过年隆重,准备山珍海味,而且应有尽有,请齐四方亲朋好友,甚至不相识的过往行人亦相邀,认为请的人越多,则越感荣幸,运气会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