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

女性的审美观,我认为从古至今基本大同小异,肤以白为美、颊以红为美、眉以黑为美、唇以小为美。

自古以来用“肤如凝脂”“冰肌玉骨”等用来形容美女的词屡见不鲜。白在古代也是一种身份象征。脂粉一词,我觉得最能概括古代女性脸部的妆容。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1)

图片鸣谢网络

先秦时期的素妆,即白妆,主要以白粉敷面,显得皮肤洁白无瑕。这里的粉不是现代粉底而是米粉,因此粉这个字由“米”和“分”组成。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2)

图片鸣谢网络

虽然米粉纯天然无污染,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脱妆”。古代皇帝召见妃子侍寝,下午刚涂了层粉,还没等天色暗就已经一块块掉下来了(补妆这词应该是这时候产生的吧)。

古代崇尚炼丹,炼丹后就发现了更好的敷面材质:铅粉。铅,源自天然矿石,最开始是炼丹剩下的面糊状液体,又称胡粉。铅粉质地白皙细腻,光泽感强,覆盖力也好,不易掉粉。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3)

秦汉的贵妇们纷纷抛弃米粉,转而喜用铅粉。汉代冶炼技术有所提高后,铅粉作为化妆品开始盛行。但它带有毒性,对皮肤伤害巨大,现代已经明令禁止。古人所知有限,物以稀为贵,把它捧作美容圣品,所以铅粉也被称为“铅华”,“洗尽铅华”就是形容女子卸完妆后的样子。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4)

图片鸣谢网络

《红楼梦》中宝玉在平儿被贾琏和王熙凤夫妻两个相互出气打了之后,袭人请平儿到怡红院去梳妆,宝玉就让平儿用他们自己淘制的胭脂,还为平儿讲述了制作之法。

宝玉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5)

图片鸣谢网络

宝玉强调他的粉不是铅粉,想必他也是相信自己做的粉要比铅粉更好,由此可见,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究从未停止过。

面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 , 也称妆靥。起初并不是为了妆饰, 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脸上点上小点,称为点痣,也叫点“的”,女史见了,即不用列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妆饰,而专门在嘴角边所点的,即是面靥。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6)

盛唐之后,大家装饰的形状就变多了,出现了钱币样式,还有杏核样式,或者花卉样式等,风格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这种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女子们将面靥弄得越来越繁琐,样式种类可以说是丰富多姿,并且,不再只是作酒窝处的装点了,甚至把整个面部都画上,也就是后来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画面。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7)

《乐府诗集》“木兰辞”中有一句:“当窗理云鬓,挂镜帖花黄。”

其中的“帖花黄”是一种女性的额饰,花黄也叫额黄、鹅黄、约黄、鸭黄等等。

南北朝南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中提到:“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其中的“约黄”即“花黄”。

“帖花黄”就是用一种金黄色的纸,剪成一些星、月、花、鸟等美丽的装饰图案,贴在女性额头上,或者直接把额头涂抹成金黄色。

古代女子妆容名称(古代女子的面妆)(8)

所谓妆容,即是在妆后能有更美的容颜。美丽的容颜,整洁的仪表,能给人增添自信,重塑直面人生的勇气。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很多女孩子化妆,是为了让喜欢的人快乐。但也有女孩子化妆,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所喜欢的人快乐,也许自己也会快乐起来,但这种快乐可能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外界。如果有一天,化妆是为了让自己快乐,那么这种快乐会来得更实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