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近期单曲(林俊杰于4月23日0点正式上线的歌曲bedroom)

林俊杰近期单曲(林俊杰于4月23日0点正式上线的歌曲bedroom)(1)

距离4月23日0点正式上线的这首《bedroom》到我开始敲字,差不多过去了14个小时。14个小时说起来很长,但是对于睡前等着新歌和今天早上起床听歌的两波听众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很长。但让我有些意外的是,14个小时就让一些人把这首歌批判得乱七八糟,14个小时就让一些人凭借一己之力给一首崭新的歌抹上了灰。难怪,看看周遭浮躁的音乐世态确实已经无法容许我们平心静气的感受一首平心静气的歌了。

当然让我生气的不是已经让我生气过的世态了,而是看到了一些空口白牙的评价,比如:“编曲太敷衍,像直接把demo版本拿出来的”、“各唱各的,基本没有互动,就像一对同性恋男女结婚后各睡各的”、“一个唱作才子竟然把作词作曲编曲都完完全全地交出去了”、“女歌手唱功真烂、不顺滑,老林又带妹”以及“勉强合作,妥协欧美”等等。我生气的点在于,他们甚至都没有说出这些评价的原因和支撑评价的来源,只是一句“好听就夸,难听就骂”,我想问你评判难听和好听的标准是什么,仅仅就是自己那双刷过上千首歌的耳朵,我觉得这也许太过牵强和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吧。表达对于一首歌的观点是每个听众的权利,但是请不要毫无标准且极其主观臆断地谈自己的看法,会显得特别幼稚和无知,让关注你的那千八百个粉丝都因为关注你而蒙羞。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都学过因果关系,做事情、说话都要有理有据,你哪怕说出来“我觉得女歌手的某小节,某个pitch不准,所以我判定她唱功不好”这种,我也可以接受你的观点输出。但是想当然的主观误导、没有理由的误导、不懂就要说不好的误导、对于违反你试听习惯的东西都不屑一顾去喷的误导,真的让我非常生气。这个世界很大,知识很广泛,我们要学习、要听、要看、要分析、要揣摩、要消化、要谦卑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不要把无知当做评判事物的标准,那只能说明你认知的参考系太过狭窄。

好了。发完上面的牢骚,我们说点正事。但是我还是想讲给大家两点:1、年轻人不要那么急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感受和学习,不要被自己狭窄的空间和眼界所愚蠢;2、生而为人,说话做事情要讲究点关系和逻辑,在公众场合和平台上不至于太丢人。

下面,开始说正事。一大早看到有关消息说老林发新歌了,于是我就找来听了听,第一遍的感受有几点:1、女声真好听;2、旋律线很好听,人声情绪配合英文歌词的意思很贴合;3、钢琴solo编曲处理很喜欢,情绪思路清晰;4、结尾有点突兀的结束有点特别。这就是我的个人主观感受,但我并不会就此下定结论,因为我并未真正地认识这首歌。在没有完全认识它之前,我是不会轻易下结论的,但不得不说它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俗的、好听的,是点特别的。但哪怕是对于第一印象不好的歌,我也会仔仔细细多听两遍,了解一下创作更多的细节再做判断。所以,我想说的核心是:评判一首的标准永远是它的内容。它到底在写什么决定了编曲为什么这么设计、段落为什么这么安排,和声为什么这么设计,歌词为什么这么写。

艺术永远不是技术,是情绪内容,是围绕情绪内容来做技术的编排和处理。你所听到的一首歌的呈现,永远是有一个核心的东西指导它为什么要这么编曲、这么演唱、这么安排、这么处理的,这个核心就是内容,我到底在写什么。

《Bedroom》的核心是在写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各自在很私人的房间里(卧室)讲述内心很私人的恋情受挫的心声(但我并不认为是一对恋人,后面会具体分析),没有过多的修饰,纯粹专注地表述迷人的伤痛,用力庆祝也用力悔恨,用力嘲讽也用力遗憾(官方单曲介绍也有讲)。这个创作核心,决定了编曲为什么要以简单钢琴solo为主,因为要突出人声去讲内心复杂的情绪,要很私人、要很纠结而且纠结的还要有层次。按照旋律线和歌词,主歌首先是旁观者看待自己觉察很狼狈很bad,其次是那个人再也不会联系你了的无尽的孤寂和失落,然后开始埋怨、恨自己不该遇见,然后感觉自己还在等、不然为什么还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想关于他的一切,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拥有、什么也没有了。副歌开始大哭一场,哭到累了开始冷静的空处一室、感受拥有与失去的平衡,看不开以后。如此丰富饱满的情绪根本不需要复杂的编曲来添乱和打架,人声是最好的乐器。你想象一下青春期懵懂失恋的你,是不是会把自己埋在房间里,毫无声息却惊天动地的哭。这个钢琴solo浅浅的编曲就是毫无声息的容器,真正惊天动地的是你内心汹涌澎湃、来回翻涌的痛楚。这也客观地反映了Anne-Marie高亢能穿透,起伏有细腻,而且略带沙哑的层次感以及那个情绪下对于恋情初始模样破碎的青涩和苦楚,如果是个声音很smooth的女生来唱根本表现不出那种情绪,而且第二段主歌第一句设计了一个自嘲的小笑声,也是非常符合那个情绪状态下女生失恋时可笑的自我回应,配上歌词“no-ones picking up the phone(没人接电话)”也正好暗自嘲讽你看原本每天都要通话的两个人,是不是看到安静下来的电话就觉得可笑。这也就决定了为什么两个人各唱各的,和声互动少的原因。当然这个点有些开放,我个人觉得男生和女生并不需要是一对失恋的恋人,其实是两个都在经历各自失恋的人,在各自的房间里感受和倾诉着内心对失恋的苦楚,她们并不需要更多的声线的互动,因为天底下失恋人的情绪总会有一些重合,不管你是谁、你在哪、你叫什么名字,只要你也呆在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为真心失去的恋情而汹涌悲伤,大家总是有联系的,我反倒觉得这样的处理更高级。为什么非要两个人一起声嘶力竭地控斥呢,这样各自独处、各自柔软、各自掏空内心其实是不需要两个人分享、交织和互动的,你失恋的时候不也正是这样吗,另外一个人的介入反倒让你疲惫。试想世界上某个地方有个人跟你一样感同身受的经历着失恋,是不是让你的痛苦和孤寂得到了一丝温暖的力量。当然,也有可能是两地录音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对唱设计,但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设计,情绪上是更准确的,而且我觉得音乐需要这样的设计、需要更多不一样的设计,是谁规定了音乐就该怎么样去写的吗?

林俊杰近期单曲(林俊杰于4月23日0点正式上线的歌曲bedroom)(2)

林俊杰近期单曲(林俊杰于4月23日0点正式上线的歌曲bedroom)(3)

这是一首老林既没参与作词又没参与作曲的歌,真就响应了他参加采访时候说的:作为一个新人,去寻求合作

这首歌难度又登天了,打败手心的蔷薇和飞云之下成为老林最难合唱的歌,林俊杰:能打败我的只有我自己

这首歌好听,但有点奇怪,首先是对唱形式,这首歌基本就是先Anne唱一段,再老林唱一段,就结束了,合的部分好少,只有副歌一点点(林某:能合,只能合一点点)之前听预告之后猜测主歌部分应该是一人一句类似手心的蔷薇的形式,结果。。。

还有这首歌副歌部分旋律三句半一样的,老林自己绝对不敢这样写_(:з」∠)_

不过这首歌对人声的突出做到了极致,两个歌手也不负众望地用声音扛起了这首歌,老林部分唱得很惊艳,老林对声音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了,失声以来老林的弱声头声一直受限,这张EP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它是老林唱功又一进阶的见证吧,当年失声带来的伤害老林用十多年去弥补π_π 不过相信他会继续进阶,终有一天成为流行唱法无解的存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