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二手车购车流程图(还没过首保就进入二手车市场)

2022年3月,卡车市场下跌幅度超过40%。二手车市场和新车市场是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关系,新车市场大幅下跌必然会造成二手车市场萧条。在货运市场景气的情况下,有稳定货源的车主通常会把车辆回本期设定在一年半到两年,然后趁着车辆还处于最佳的状况下再开一年多赚点钱,在第三年保险到期前将车辆卖掉,此时卡车三年期保值率在50%-60%,车主三年总体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所以在二手车市场都以三年车为主力,约占整个市场的55%左右。

正确的二手车购车流程图(还没过首保就进入二手车市场)(1)

为何大批准新车进入二手车市场?

近期,笔者对二手车市场调研发现,准新车(本文定义:一年半以内,没有回本,车主无奈卖车)已经成为二手车销售的主力,约占整个市场的40%。准新车的折损率非常高,很多车主一年就亏掉近10万元。那么,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第一,2021年7月全国实施国六排放,国六车型比国五贵2万元左右,很多车主扎堆购车后导致2022年货运市场供大于求,运价低迷,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大部分缺乏稳定货源的车主无法定期偿还贷款,只能亏本卖车。

第二,在2021年出现了“货运平台欺骗性套路式购车”现象,具体的套路为:1、货运平台发布虚假司机招聘信息,承诺每个月能赚1.5万-2万元;2、司机被吸引过来之后,通过虚假的货运信息欺骗司机,很多司机误以为真;3、要求司机购买指定车辆,其车辆的价格比市场销售价格偏高,提供低首付或零首付贷款,让司机误认为没有经营风险;4、司机购买车辆后发现上当,其运营利润无法偿还贷款;5、司机投诉无门只能忍痛卖车,脱离这个骗局。

第三,2021年国家严厉治理超载,很多蓝牌轻卡超重车型、50吨级自卸车、16方混凝土运输车等都要退出货运市场。这些政策变化淘汰车型不乏很多准新车,而这些车辆只能卖到偏远地区,以及某些矿山、工地内部道路使用。

由于准新车的性价比高于新车和三年期二手车,扎推进入二手车市场对后两类车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目前新车市场都是处于微利经营,而三年期二手车则要降价销售,其二手车处理周期从一个月延长到三个月。例如一辆三年期二手中卡,购车价格22万,车主预期的二手车价格为13万元,而目前价格仅为9万-10万元。由于三年期车辆已经回本,近期货运价格低迷造成车主短期内不会置换车辆,因此将车辆暂时封存,自己转行或给别人开车,等待行情转好之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二手车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根据很多行业专家和从业者预测:2024年才会出现行情回暖。那么在眼下这个最困难的时刻,应该如何平稳度过呢?

第一,新用户要谨慎入行。2020-2021年,整个卡车行业销售的车辆总数远高于传统三年的销售量,相当于提前释放了市场需求,必然造成现在货运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所以绝对不会出现收益高于同行50%的状况。一些货运平台宣传月收入1.5万-2万元绝对是虚假信息,千万不能相信。目前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货运市场回暖还有一段时间,建议用户短期内不要进入货运行业,否则还会有大量的准新车进入到二手车市场。

第二,用户购买二手车时要选择主流车型,可满足两种以上的使用场景。保有量决定了二手车保值率。例如2轴中卡,在南方市场以东风、解放、柳汽为主,发动机以东风康明斯、玉柴为主。在车型选择上,6缸260马力、6.8米仓栅车可以满足普货、快运、绿通等多种场景,“东方不亮西方亮”,车主在货源方面选择的余地大,出勤率必然比单一场景车型要高。

第三,规范二手车市场,开展二手车认证业务,通过二手车置换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目前二手车市场存在很多欺诈行为,例如:隐瞒车辆事故、收取高额提档费用等。根据笔者调研:从事新车销售的4S店相对于二手车商贩更具备竞争优势,拥有全套的车辆维修保养数据,对易损件更换原厂配件,通过二手车认证可确保二手车品质,解决客户后顾之忧。在商业模式创新上,4S店在新车销售时可与客户签订《二手车回收协议》,相当于4S店认了一个“干儿子”,在日常维修保养上给予特殊照顾和相应补贴,使用指定润滑油和原厂配件以确保二手车最佳状况,并且能够提供相应的贷款金融服务,并享受延长质保,在二手车销售时其价格必然比同类车型略高,可为4S店带来新的利润源。

目前货运市场低迷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入行门槛太低,散户比例偏高导致无序的恶性竞争,也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这种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方面用户需要更加理性看待货运市场,不用轻易进入;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作为货运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需要通过模式创新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