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老都需要老师(为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话真的有点费解,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说,随便在路上找三个人,都有值得当我老师的人?那要是这路上是三个土匪流氓呢,也去找他学习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去问如梦寺扫地的义工——如梦大爷。

人生到老都需要老师(为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

如梦大爷说:孔子说话很有创意,他不说枯燥的话,他说一句话出来,词语组合看起来都很有特色,让你听起来就想去思考一下,而且传播性还特别好。孔子要是在现代,一定很多广告公司去请他写文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看看这话说的,三个人在路上走,其中必然有我的老师。

你一听,很没有道理啊,这样就引发你去思考。

懂得人,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不懂的人,也留有一个疑问,最起码遇到别人,想想孔子的话,搞不好这里头有我的老师啊,不能太鲁莽啊。

自然会去尊重别人了。

我问:那你的意思,孔子的这句话,是真的这样去翻译了?

他说: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人人皆可为我师。

三人,说的是人人,是所有人的意思。

人生到老都需要老师(为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佛家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不但是人啊,万物都是老师啊。

所以FO教大家,把众生当菩萨。礼敬供养。这是啥意思,这就是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众生都是菩萨,唯独我是凡夫,这个心态有多么厉害你知道不?你要是体会了就知道它威力无穷。

一个人如果能谦虚和内敛到这个程度,真真正正地达到无我之境,那你看谁都是菩萨,都是可以学习的对象。这是真实不虚的啊。孔子没有忽悠我们啊。

无我之谦虚,易经里谦卦为大吉,最大之吉卦,是完全没有缺漏的大吉。

当然,谦虚两个字,还无法说清楚这个情怀。


这句话不但是说谦虚,还在说尊重。

尊重每一个个体,是孔子和最早的儒家学说的主张,不过后来的人瞎搞变味了。一开始,孔子是极力主张尊重所有个人的。对别人的尊重,决定了自己的修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个体的尊重。

人生到老都需要老师(为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

宽恕之道,仁,这也都是建立在人性尊重上。所以最早在说人权的,其实是他老人家。

你如果没有谦虚的德行,你看见人,自己主观做判断,张三没文化,你看不起他,李四是民工,你看不起他,王五是中学毕业,你觉得他没文化,这就是标签,一个人只要没有达到真正谦虚的境界,看人都是这样以标签定义的,这即是偏见。

人之所以不尊重别人,和其他人有矛盾,有纷争,很自我,甚至因此作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都是因为偏见。

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不要看不起人,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当年伟大领袖要说,大家要投入到广大劳动人民当中去,也和这个智慧是一样的,阶级的分层,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高低导致,去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向那些你本来看不上眼的人去学习。你才会谦虚平凡。不过这个道理,搞起来实在太高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了。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平等心。

什么是平等心,就是无分别心,无分别,就是平等,看人都是一样,不会有什么分别判定。张三李四王五,看过去都能看到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人生到老都需要老师(为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

说到这又扯到了佛家,佛家看人,也是如此,众生皆可怜悯,大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平等心。

这个平等心,看似是对外,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恒定。你内心定,就不以外人的外相来分别取舍。这就是智慧。


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必有我可以学习的,借鉴的,得到启发的,并非要你去拜师。观察一个人,观察他的人性,他的行为,他的语言,他的因果,都可以得到启发启示。

这个道理,就像现代电视台弄个栏目叫法治故事,每天播放各种人的法治故事,我们看了,是不是引发思考反思,汲取别人的教训,警惕。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电视台又弄个栏目,叫 情感故事。每天播放平凡人的感情纠葛,你看了不要去厌恶,你就看看人的情感为何这么纠结,这么难以放下执着,你从这里也得到了启示,这也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电视台又弄个栏目,叫传奇人物。每天播放有成就的有高度的人物故事,我们看了可以学习和感悟,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以,孔子这句话虽然就八个字,展开来,却很多内涵在里面。要不说他是万世师表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