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历史评价(为何晚年却变得昏庸无道)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他是三国时期东吴杰出的领导人。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富春县(今浙江省)人。时期的建立者。辛弃疾曾经写过一首诗"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他在诗中给了孙权很高的赞扬。孙权也值得这个赞扬,但是年少时英勇无敌的孙权,到了老年时却开始变得昏庸无道,这到底是为何呢?

孙权的历史评价(为何晚年却变得昏庸无道)(1)

事实上,不仅是孙权,回顾两千年封建帝王史,年老昏庸几乎是所有帝王的标配。有人说,这是因为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太久了,太寂寞了,前半生整天防备他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到了晚年,随着精力大不如以前,昏庸局面就出现了。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可孙权晚年昏庸、性情大变似乎有另一种可能,他太寂寞了。孙权晚年昏庸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关于太子废立这件事,太子是一国之本,废立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的历史评价(为何晚年却变得昏庸无道)(2)

由于太子孙登的离世,使得东吴的太子之位悬空,孙权三儿子孙和接任太子之位后,并没有平息储君之争,鲁王孙霸积极的参与到储君之位的争夺当中。朝中势力也因此分成两大派,目睹了这一切的孙权,将孙和、孙霸都处死,重新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孙亮尚且年幼,东吴出现了诸葛恪、孙峻、孙綝先后专权的局面。在这之后一场场宫廷政变将本就弱小的孙吴推向了深渊,最后在孙皓的手中,孙吴彻底被司马炎击败。

孙权的历史评价(为何晚年却变得昏庸无道)(3)

除了二子之争还有残害贤臣一事,这位冤死之人便是陆逊,当时陆逊多次建议孙权早日解决二党之争,可孙权不但不理睬,还破口责骂陆逊,导致陆逊心力憔悴含恨而死,晚年时期的孙权还独断专权,他当时在对待公孙渊一事上,也是犯了低级错误,吃了个相当大的亏。孙权在政治上留了个烂摊子,关键在旁门左道上还特别上心,他派大量的人力去海上寻仙问道,严重损耗了国力,导致赋税加重,民间是怨声载道,一有不和他心意的动静,他就用酷刑镇压,结果各地出现起义。

孙权晚年变得昏庸应该有各方面的缘故,但是归根结底,应该还是太子离世的打击,毕竟太子是他精心培养的,却是英年早逝,这让孙权收到了打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