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蒋升 李文瑶

—————————————————————

1月9日,由钱江晚报170俱乐部策划组织的“走读杭州”古桥系列继续出发,沿中河一路探索隐藏在南宋皇城脚跟下的文化古迹。大伙跟着“走读杭州”领队之一,有着“杭州活地图”之称的陶德富在街头巷尾间来回穿梭,细细聆听每一座横亘在湖水之上的百年古桥的前世今生。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

大伙耳熟能详的六部桥到底因何得名?梁山伯和祝英台又是在哪第一次相遇,开启令人憧憬的浪漫奇缘?

因为工作繁忙来不及赶来现场?没关系,贴心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份图文并茂的中河观桥攻略,还有十多天就过年了,走亲访友之余,也可带上家人一起来逛逛,在探寻杭州老底子故事的同时也能消消食健健身。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

本次“走读杭州”路线图

【8:56】这里是三条水系的分岔点,中河由此起航

这里是中河,贴沙河,新开河三条水系的分岔点,同样也是中河水系的起点,“中河泛指从凤山闸起至坝子桥这一段,全长约6公里。”陶德富介绍,本次走读活动所见的古桥,其历史大多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每一座皆有故事。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

【9:05】站在凤山水城门前,笑看杭州风云

顺着中河南路的湖岸边一路前行,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凤山水城门遗址。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5)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6)

作为杭州城内至今唯一存在的水上古城门,凤山水城门始建于公元13~14世纪(元代),位于杭州古城南端,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水道。它就像一个时间的使者,纵然饱经6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来雨去,仍屹立在杭州笑看风云。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7)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8)

【9:10】凤山门内第一桥,官僚使节都曾从这入宫觐见

“这里就曾是南宋六部官衙所在的地方。”指着现在中山南路77号,尚城1157·利星广场所在的位置,陶德富向走读爱好者们介绍。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9)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0)

六部桥为凤山门内第一桥,亦名都亭驿站。南宋时期,朝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二十四司管署设在桥西,故称为六部桥;而都亭驿在宋朝是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南宋时有都亭驿在桥洞,凡北宋之使,先住此驿,然后由阖内官伴之,经过此桥而入宫觐见,因此又被叫做都亭驿站。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1)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2)

【9:20】在八百年前的御街遗址旁,听听南宋故事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3)

中山南路199号,就是南宋遗址陈列馆的所在地。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看到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遗址,感受南宋百姓们的建筑智慧。

为了让大伙儿更好地了解南宋文化,陶德富提前联系了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章雯和陈涵,为大伙儿做了细致的讲解。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4)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5)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6)

旧时,杭州也被称作“临安”,但你知道临安一词是从何而来的吗?“起初,南宋人民心心念念想回到北宋首都开封,只把杭州作为落脚点。”陈涵讲解道,“所以临时安置在这里,也就是‘临安’的意思。”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7)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8)

南宋遗址陈列馆里,北馆看道路格局,南馆看古时三省六部的结构。作为国内第一个完整挖掘出来的御街遗址,精巧对称的御道分布、构思精巧的排水系统、造型考究的道路设计,无一不让走读爱好者们啧啧称奇。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19)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0)

就连组成道路的砖块,都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有所不同。南宋时街道所用的砖,长、薄,就像小时候的香糕一样,所以也叫香糕砖。“南宋时采用把香糕砖竖起,层层堆叠的方式铺路。到了元代,则流行大块的石头直接堆砌。所以从建筑美学上也可以看出不同朝代的文化。”

【9:55】别笑!这座桥真是以接骨医生命名的

“嵇接骨桥?难道这里之前住过一个会接骨的医生吗?”看这桥名,不少体验者调皮地开起了玩笑,可大伙没想到,这天马行空的想法竟是真的: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1)

相传南宋时,有名嵇姓行医者住此,世传秘术,善治金疮、骨损,故名嵇接骨桥,又称州桥。《武林坊巷志》第三卷“嵇接骨桥”按:“嵇接骨桥,西出凤山门大桥,东通彩霞岭巷。人物有宋嵇清、元李衍、明嵇胜三人,钱思复附见。”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2)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3)

【10:05】旧时黑桥摇身一变,成了美好寓意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4)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5)

福德桥位于皇城花苑通往察院前巷的太庙遗址,始建于宋代,因此地旧多染坊,河水发黑,又名黑桥,后改名为福德桥。用一句前两年十分流行的广告语来概括:本来是事故,如今却成了美好的故事。

【10:11】一朝一名的通江桥,各种故事多多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6)

别的桥基本上只有一个名字,最多不会超过两个,按这个标准,通江桥绝对算是个“另类”。

通江桥在南宋时属裕民坊;明称保安桥,曾名庆元桥;清称通江桥。据《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载:“(桥东)宋有都茶场、杂买务、榷货务、雄武营” ,北有太医局。《说杭州》载:“其地旧有紫极宫,传系宋保安门故址。

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桥置板闸,遇城中河水浅涸,启上板纳潮,下板固护水势,不得通舟。若河水不泛,即收板闸,听舟辑往还。为通江桥一名之由来。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7)

【10:19】望仙桥上忆过往,满满的儿时记忆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8)

在胡雪岩故居通往鼓楼,连接望江路上的这座古桥名为望仙桥,据传说桥名可能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有关。

“原来这里有一个吊脚楼,下面曾有一个用两块木板架起来的小店,主要是卖报纸和文具,再往前走有一条小街,名为望仙桥河下,笔直过去还有一个竹器店,之后就是中山路了。”说起历史记忆,从小住在这附近的陶德富依然历历在目。

【10:25】寻城市之根,将杭城史实一一展现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29)

与胡雪岩故居北门正对的,是杭州市方志馆。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0)

这座总占地面积约2900平方米的馆内,以杭州地情为主,按照地方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分设概览、山水、政治、人物、文化、经济、社会、方志等八个展厅,让体验者们于“人间天堂”的秀美山水和璀璨文化中,探寻杭州自古繁华的历史奥秘。

【10:38】草桥结拜,梁祝情缘的起点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1)

从杭州市方志馆沿着望江路走,有一座引人注目的草桥亭。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2)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3)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4)

据草桥亭后的碑文记载:“梁祝”之传说,始于西晋。上虞祝英台,聪慧貌美,工诗书,善绣画。及长,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径草桥亭,邂逅会稽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结交金兰,这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就从此开始。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5)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6)

梁山伯和祝英台结拜之地的草桥亭,原本位于杭州市方志馆附近望江门。2019年夏天,上城区特在方志馆东南角重建草桥亭,并立梁祝铜像于旁,这无疑让杭州“爱情之都”的美名多了一笔浪漫注解。

【10:50】这两座桥让杭州河水“兵分两路”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7)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8)

翻过德寿桥,便来到了作为东河、中河分界线的重华桥,桥对角则是新宫桥,以这两个明显的标志为界,杭州河水开始“兵分两路”。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39)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0)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1)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2)

作为杭城水系的体现,沿街的古井和水上巴士站点让老杭州人习以为常,新杭州人分外好奇。天气晴朗的时候,用水上巴士出行,也是另眼看杭州的新方式。

【11:00】明明是斗富桥,为何老被叫成豆腐桥?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3)

此次活动的终点为斗富三桥,但在民间,大伙很喜欢将这三座斗富桥成为“豆腐桥”,这又是为什么呢?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4)

据说,杭州上城原有座“安乐桥”,本是老百姓为岳飞手下一名用苦肉计说降陆文龙,但因此痛失一臂,被皇上封为安乐王的王佐所建,因王佐不先用材料建王府而建桥,深得民心。

消息传进宰相秦桧的耳朵后,秦桧心生妒忌:“造一座桥也扬名!我如今就造它三座,跟你王佐斗斗富有!”

秦桧动动嘴,下面的官员便跑断了腿:增捐加税,抓夫派工,强迫老百姓不分昼夜地造桥。过了整整三个月,在安乐桥同一条河上,并排造起了三座桥,果然是一座比一座阔,一座比一座高。秦桧亲自给这三座桥取了名字,叫做“斗富一桥”、“斗富二桥”和“斗富三桥”。

杭州南宋御街桥(走读杭州沿中河前行)(45)

一条河上有一座桥就够了。要造那么多做什么!老百姓恨死了秦桧,都赌气不走他那三座斗富桥。

因为杭州人讲话的声音“斗富”与“豆腐”差不多,老百姓取笑秦桧,就把那三座桥叫做“豆腐桥”。一直叫到现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