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濒危稀有物种(广东一地再次发现这种珍稀濒危物种)

来源:新花城客户端

近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数次活动的视频。

这是自2001年在石门台保护区发现黄腹角雉后,去年启动野外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以来的一个重大发现。

视频中,雌雄两只黄腹角雉在不同时间点分别从镜头前走过,羽色鲜彩艳丽,神态悠然自得。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被列入中国红皮书濒危“R”级和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南岭山脉区域的明星物种。

全球十大濒危稀有物种(广东一地再次发现这种珍稀濒危物种)(1)

黄腹角雉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亚热带山地树林里,喜欢阴暗和云雾天气,常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它的自然繁殖能力极低,天敌危害严重,再加上栖息地缩小等原因,数量非常稀少,在广东仅分布于粤北山区一带。

此次红外相机监测中拍摄到黄腹角雉,是石门台保护区自2001年首次发现后,时隔21年再次寻觅到其神秘的行踪

据了解,2021年,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项目,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地域划分成数百个公里网格,每个公里网格均设有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

截至2022年7月,石门台保护区管理局共布设365台红外相机,目前共监测到57种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和小灵猫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豹猫、斑林狸、白鹇等10种;此外,还监测到“三有”动物数十种。

广东石门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利用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手段,能有效掌握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为保护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向社会、公众生动展示保护区内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调动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关爱。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曹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