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晚期脚肿能治好吗(下肢乏力疼痛几乎无法行走)

直到出院当天,尤女士(化名)仍难掩欣喜,于是她将自己颇有些机缘巧合的经历以及对重医附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孔令泉教授和李凡教授医疗组的感谢之情亲笔写了下来,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对处于相似情况的患者朋友们能够给予警醒与帮助。

甲状腺癌晚期脚肿能治好吗(下肢乏力疼痛几乎无法行走)(1)

患者尤女士手写信

那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故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病因呢……

第一次意外:

腿脚疼痛无法走路,怎么还查出了甲状腺癌?

尤女士不到50岁的年纪,可说是正值壮年,身形体态看起来在同龄人中也算尚佳,但她却饱受着下肢乏力、行动不便的痛苦。

大约两个月前,尤女士自己觉得右下肢乏力、疼痛,症状越来越强烈,哪怕只是在平路上步行5、6分钟,就会痛到无法继续行走,严重时甚至双手也疼痛乏力到不能背到身后,这些肢体活动受限的症状不仅令她的身体难受,还十分影响她的日常生活,令她和家人都苦不堪言。

六月初,尤女士的家人带着情况日渐加重、几近无法走路的她来到重医附一院,按自己猜测的“可能是腰间盘问题导致了下肢疼痛”,挂了骨科的号。然而,经过骨科和神经内科联合的细致检查,尤女士的腰椎、髋关节、股骨头等部位都并无大碍,既没有骨、关节上的显著问题,也未见明显神经卡压。相反,更令她意外的是,在做进一步全身检查时,尤女士被查出高度疑似甲状腺癌,于是,在辗转骨科、神经内科后,她又被迅速送入了乳腺甲状腺外科的病房,并且很快被确诊甲状腺癌需进行手术治疗。这对当时的尤女士及家人来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遭遇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般的打击。

第二次“意外”

治疗甲状腺癌,怎么腿疼不能走路也治好了?

刚到乳腺甲状腺外科病房时,尤女士躺在病床上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焉焉的。毕竟,她除了甲状腺问题,还兼有根本无法下床走路的痛苦。

第一天,在例行询问患者病史的时候,尤女士所在医疗组的孔令泉教授了解到她的情况,便为她开具了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以及血钙浓度的检查单,并根据检查结果为她开了药。

第二天,尤女士就惊讶地发现,右下肢乏力、疼痛的症状大为缓解,几近消失,她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下床走路了!双手也能逐渐活动、背到身后了。尤女士赶紧给家里人报喜,激动道:“我甲状腺手术还没做呢!居然在乳腺甲状腺外科先把腿疼治好了!这才两天就能下地了!”尤女士的家人也觉得惊奇,他们开心之余不忘嘱咐:“那你就在这里好好治,都治好了再回来!一定要好好听孔教授的话!”

第三天,孔令泉教授主刀,带领团队为尤女士成功进行了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

第四天,尤女士感觉下肢乏力的症状也已完全缓解,双手也恢复到了以前可以正常活动的状态。她一边听着前来查房的孔教授叮嘱甲状腺术后的注意事项和下肢疼痛的后续服药与保养要求,一边再次开心地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甲状腺癌晚期脚肿能治好吗(下肢乏力疼痛几乎无法行走)(2)

甲状腺癌晚期脚肿能治好吗(下肢乏力疼痛几乎无法行走)(3)

患者术后孔令泉教授、李凡教授团队查房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听听孔教授怎么说

相信大多数人乍看到这个兜兜转转的故事,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句:“真是机缘巧合!”

但在孔令泉教授看来,患者就医被安排到他的医疗组是巧合,而做甲状腺术前检查“顺带”治好了患者的严重腿疼却不是巧合,这其实是作为医生专业技术过硬、谨慎负责的必然结果。

在重医附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在孔令泉教授和李凡教授的医疗组入院的患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以及血钙浓度等微量元素的检查项目是必备的。

乳腺甲状腺外科开设了“甲状旁腺与骨代谢异常专病门诊”,孔教授作为该专病门诊的坐诊专家,深知维生素D与钙缺乏对人体的影响,熟知由此引发的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以尤女士的情况为例,她的检查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含量为12.6ng/ml,在孔教授看来,这一结果已经是提示维生素D接近严重缺乏,可能引发各种病症的程度了,她的下肢疼痛乏力就是因此而来。但平时很多人却不太在乎或者不太懂得关注自己的维D摄入量,日常体检也不会专门去查这些项目。故而当患者来到自己面前,孔教授从不会错过为他们仔细检查、排除隐患的机会。

据孔教授介绍:我国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但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也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长期相对低血钙水平将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引起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并可逐渐演变为继发性甲旁亢,继而破坏骨质释放骨钙入血,导致全身多器官组织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三种类型。临床实践发现,目前认为的一些原发性甲旁亢就可能是源于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所致的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继发性和三发性甲旁亢,并成为临床中常见的甲旁亢类型。

尤女士在术前的症状就是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所致的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其主要表现为右下肢乏力、疼痛,双上肢活动受限等,均符合骨代谢异常相关疼痛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疼痛、关节变形及运动受限、骨折及再发骨折风险、相关躯体功能障碍等。

值得注意的是,尤女士的检验结果却位于理论上的正常值范围内,所以孔教授认为也应关注目前血钙和甲状旁腺素值的正常范围的调整,由于人群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和钙摄入不足,导致很多健康个体的血钙偏低,因此由“健康人”血钙水平测算得出的血钙正常值范围并非真正的正常值范围,其中包含了较多实际血钙偏低的人群。目前重医附一院血钙的正常值范围为2.11-2.52mmol/L,而孔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正常血钙的下限值应该在2.35-2.4mmol/L左右以上;同时PTH正常范围值的上限偏高,应该下调,很多患者为此获益。因此,孔教授也认为,应重新界定血钙和PTH值正常的人群,测定准确的血钙和PTH正常值范围,以真正用于指导临床。

最后,孔教授表示,针对人群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和钙摄入不足、骨质流失,应该对普遍人群常规进行血钙镁磷、25- OHVitD、PTH等骨代谢指标以及骨密度筛查,加强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所致的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人群中骨健康状况、泌尿系结石、转移性血管钙化以及全身钙质异常迁徙沉淀等病变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布:阳光

复核:刘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