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术后又摸到硬结(摸到硬块才要检查吗)

乳癌术后又摸到硬结(摸到硬块才要检查吗)(1)

作者:照护线上编辑部

近年来乳癌发生率逐渐上升,乳癌的治疗选项也愈来愈多元,高雄市立小港医院外科主任庄捷翰医师表示,确定诊断后医师会根据癌症分期与患者的期望来拟定治疗策略,总体来说乳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免疫治疗、荷尔蒙治疗。

患者不见得一定要先进行手术,或先进行化学治疗,医师会考量患者的肿瘤、健康状况而做不同的建议。

由于治疗选项越来越多元,若患者及早治疗并与医师密切配合,有机会达到不错的治疗成效,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已经可以超过九成。

乳癌手术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适合乳房保留手术吗?

庄捷翰医师指出,乳房是重要性征,过去的乳癌手术会将整个乳房和腋下淋巴摘除,对外观影响较大,常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且因疤痕、淋巴水肿使上肢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目前台湾的乳癌手术,大约7成左右为乳房保留手术,是近年来乳癌治疗的趋势。

患者能否接受乳房保留手术,医师需评估以下条件。首先,是否能成功地切除病灶,且不影响乳房的外观,患者乳房之体积较小且肿瘤占整个乳房的比例过大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乳房保留手术会有难度,可以考虑先用化学治疗或标靶治疗,肿瘤若能缩小到一公分甚至更小,就有机会做乳房保留手术。

再者,乳癌肿瘤位置若位在乳头正下方或乳头边缘,容易影响到整个乳管,乳头可能需要进行切除,较不适合乳房保留手术。

另外,乳房保留手术不适用于多发性乳癌患者,若同一个乳房有多颗乳癌,可能就要进行乳房全切除手术。

乳癌术后又摸到硬结(摸到硬块才要检查吗)(2)

乳癌手术不只有针对乳房,还有处理腋下淋巴结,当所有腋下淋巴结都被清除后,患者上肢很容易淋巴水肿,其比例高达10-30%。为了减少诸多并发症,医师目前会进行前哨淋巴结采样,也就是在手术当中以染料或辐射线侦测,找出乳癌最有可能转移的几颗「前哨淋巴结」。经过病理科医师检查后,若前哨淋巴结有转移的癌细胞,就进行淋巴结廓清,若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的癌细胞,就不需将腋下淋巴结完全清除。

这种作法能让淋巴水肿的机会大幅下降,有助维持患者生活品质。

哪些患者适合荷尔蒙治疗?哪些患者适合标靶治疗?

庄捷翰医师解释,我们把乳癌癌细胞拿出来后会检测三个很重要标记,分别是雌激素受体(ER)、黄体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根据这三种标记,可以把乳癌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荷尔蒙接受体阳性的乳癌,它的ER或者PR其中一个或者是两个都是阳性,这种乳癌与荷尔蒙刺激有关系,所以在手术以后无论是否进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医师都建议患者接受抗荷尔蒙药物的治疗,并持续五年至十年。

第二类乳癌的HER2是阳性,我们可以使用抗HER2的标靶治疗,来减少复发或转移的机会。

第三类乳癌的ER、PR、HER2皆阴性,称作「三阴性乳癌」,在过去三阴性乳癌只能靠手术和化疗治疗,近年来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癌可考虑免疫治疗,有助提升存活率。

化疗的常见治疗副作用有哪些?如何缓解副作用所带来的不适?

庄捷翰医师说明,乳癌化学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白血球下降,造成患者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发烧、口腔溃疡、喉咙痛等不适症状。

化学治疗在攻击癌细胞时,对同样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正常细胞也会受到波及,可能导致患者掉头发、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患者周边神经、肌肉受化学治疗影响,而感到麻木及酸痛,甚至有下肢或者组织水肿等情形。

乳癌术后又摸到硬结(摸到硬块才要检查吗)(3)

化学治疗是乳癌治疗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乳癌容易经由淋巴、血液转移到全身,除了开刀把肿瘤切除干净之外,血液里也不能有残存的癌细胞。针对风险较高的患者,医师都会建议采用化学治疗,也会协助克服相关副作用,以完成疗程。

目前对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有一些药物或食品可以帮忙。某些药物可以提振食欲或减少副作用,倘若食量很少,会建议使用一些营养补充品,让患者不需要摄取大量饮食即可获得较多的营养。

癌友治疗期间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在接受化疗之间不可吃生食!」庄捷翰医师强调,「生食容易带有细菌,可能造成感染,生鱼片、生菜沙拉都要避免。」

有些人平时饮食的口味较重,但在口腔黏膜破损的状态,不适合吃太刺激、太辛辣、太重口味,以免造成不适。

身体需要利用胺基酸来修复组织、维持免疫系统运作,饮食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蛋白质。营养补充品如核苷酸、精胺酸、鱼油、麸醯胺酸、多糖体等,近年也常被讨论的褐藻糖胶为海中多糖体,台湾目前有多项医学临床研究小分子褐藻糖胶,可能对调整体质、增强体力有帮助,患者对于化疗的承受度、耐受性会好一点。

乳癌迷思要破解

迷思一:会得乳癌是因为吃了什么东西吗?

正解:庄捷翰医师解释,患者常有些错误观念,认为得癌症是因为吃了什么、或者是得癌症以后就不能吃什么、吃了什么就容易造成癌症恶化,这些都是错误观念。

人体各个器官都需要充足营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常时候要均衡摄取糖类、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生病的时候更需要完整的营养。建议从治疗前就要好好补充营养,治疗中能吃就要尽量吃,治疗后也要好好维持。

患者、家属要跟医师、营养师、个案管理师进行沟通,了解在接下来的疗程可能会面临哪些副作用,营养师会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让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才能维持体力,度过治疗。

乳癌术后又摸到硬结(摸到硬块才要检查吗)(4)

迷思二:有摸到乳房硬块才需要检查?

正解:平时除了要养成乳房自我检查的习惯,还得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检查,因为乳癌初期几乎都摸不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

迷思三:没有乳癌家族史就不用检查?

正解:台湾每年新增一万三千多例乳癌,三、四十岁的患者相当多,大多数患者没有乳癌家族史,所以无论是否有家族史都要定期检查。

医师建议大家要尽量避免乳癌危险因子,例如体重过重、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但是无法完全避免乳癌发生,因此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多管齐下,携手抗乳癌

庄捷翰医师回忆道,曾经有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虽然发现乳房有硬块,但一直不愿意面对,直到肺部积水、很容易喘,才来就诊,那是因为乳癌转移到肺部,属于第四期乳癌。

接受化学治疗后,患者白血球下降、发高烧、且变得更喘,于是就替她插管使用呼吸器,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当时患者很瘦,仅39公斤,状况很差。当时陆续使用了全静脉营养、水解配方等多种营养补充。后续总共在医院作了四次的化疗,住了四个月,才能租用简单的呼吸器回家。患者长期使用抗荷尔蒙药物维持了七年多,后来因为肺部转移复发所以又接受标靶治疗。

庄捷翰医师提醒道,随着乳癌治疗方式愈来愈多样,治疗成效有相当的进步,患者要与医师密切配合,治疗过程中务必要把营养照顾好,养足体力,一起对抗乳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