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白露将成霜(时逢秋暮露成霜)

◎四季如歌□安小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秋深白露将成霜?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秋深白露将成霜(时逢秋暮露成霜)

秋深白露将成霜

◎四季如歌

□安小悠

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故将秋日初霜时节命名为“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又《二十四节气解》:“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冬天的脚步近了。

“霜降杀百草”,草木经霜很快枯萎,不复苍翠。屈原《九章》中:“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尤其在北方,几乎是一夜之间,新霜著瓦,蕉折荷败,桃李与荆棘同萎,仿佛失了灵魂,了无生趣。

霜降纵然萧瑟,但亦有如醉美景,有悠阔意境。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居易亦有“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的诗句。还有王实甫《西厢记》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如斯美景,令人沉醉,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日胜春朝。

王冕诗云:“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老舍的一首《致郭老》:“东流巨浪今潮北,霜降香山叶染霞。瓜果齐歌丰产日,高天一弹吐光华。”既写了景美,又道出物阜。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只要心境平和,每一天都可温柔,所有岁月都可款款。

乡村暮秋的清晨,推开窗,满目素白、晶莹的霜花:下霜了。

霜都是悄悄下在夜里。秋风是一把美工刀,在潮润的草叶上,循着叶脉的纹理,雕刻出朵朵霜花来。夜读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仿佛能透过虫声,听见霜凝之声,寂静而又寥远,真实而又缥缈。窸窸窣窣,近春蚕食桑,优美动听。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千年前的清晨,雄鸡才报,清月未隐,板桥初结薄霜,温庭筠启程回乡,但已有比他更早的人,在桥面留下霜迹。下霜的日子,万事万物都蒙上一层霜花。我们上学去,路上用指甲在叶片上画画写字,一路走、一路写、一路画,到了学校,睫毛和发梢也结了霜,我们对着白须白眉的同伴,哈哈笑个不停。

霜给幼时的我们欢笑。而霜在塞外,显得沉郁、悲壮,连战鼓都擂不响:“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霜是思乡的泪水:“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旧事旧情,非到特定时刻不会想起。季节轮回,一路走来穿越多少霜降,从前的小女孩,已为人母。时光快如一朵浪花,从身上瞬间漫过。汉德克在《去往第九个王国》里写道:“那些天天都要逃离的想法从来不会向着一个大城市,甚或国外,而始终只是囿于家乡的天地里:那儿的谷仓、某个田间小屋、林中小教堂、湖畔的芦苇风雨棚……”

今夜霜降处,正是吾乡,正是我们永远也走不出的心灵街场。

霜是秋天的月色。霜降后,月比中秋一倍寒,洒到地上的月光就变成霜,莹白、密厚。

梁简文帝《玄圃纳凉》中有“夜月似秋霜”之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来写明澄的月光,给人立体感,仿佛随手抽一缕月光,就可锻一柄长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可仗剑天涯,行侠仗义。

千年以前,秋霜是李白床前的那道明月光,是受降城外、回乐峰前的那片沙上月光,是枫桥之畔无眠的张继正对的那片水面月光。千年以后,在如霜的月光下,我常觉自己像一条鱼,身体是浮在空中的。而月光下的村庄,则是一条巨大的沉睡着的青鱼,房顶的灰色瓦片,映着月光,变成它起伏的鳞片,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村庄的一次心跳。

我常在晚饭后出门,去河边,看水中月圆月缺,看风中叶生叶落,看两岸灯火明灭。当我的脚踏在地上,月亮跟着我,月色如霜,晚风和煦,空气中时闻桂花香气,我心生柔情,觉得这一天没有辜负,人生的储蓄罐里就又可存入一钱幸福,二两美满,半斤感恩……

“九月的霜花,十月的霜花,雾的娇女,开到我鬓边来。”这是戴望舒《霜花》里的句子,人间的霜不止在地上,在板桥,更不止塞外边关,它常不分时令,悄悄开在人的鬓间。

在季节周而复始的轮回中,一朵霜花的前世是早春檐下滴答滴答的雨水,是烟色迷离的谷雨,是苍苍蒹葭上的白露,而它的下一世轮回,必是一场小雪,一场大雪。霜是走在路上的雪,霜是时光年岁的显形,霜是人生路上的艰难苦恨。

人生实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白居易《啄木曲》中写道:“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不能销的鬓上霜,不得解的肠中结,不得穿的双泪珠,人间万事细如毛,无奈之事何其多。杜甫登高望远,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范云樽前与妻话别:“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他担心的不是书信难寄,而是双鬓生霜。《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就是李白,诗仙李白,也只有从他的诗句里,我们才能于无奈的伤痛中觅一缕豪情。也难怪,余光中会发出这样的独白:“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古人云:“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急躁者多短。”我不惧苍老,“鬓微霜,又何妨?”我愿鬓霜变成我的铠甲,再遇艰难苦恨时,可从容应对。“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在严冬来临之前,莫负秋日最后的温柔。

来源: 石家庄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