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1)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阳春时节,盛放的油菜花田是踏青友人最爱的美景之一。殊不知,有一群幸运的学子可以足不出校观赏如此盛景:在东海之滨的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依海而筑,去年,经校方建设施工,北门边的8500平米荒地“摇身一变”成了油菜花海。除了具有奉贤特色的油菜花,十余年的海边生活,让这所高校有了不一样的美……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2)

由学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共同协助设计的油菜花海

读花:从油菜花海出发漫步春色

据华理后勤、基建处的老师介绍,油菜花海由学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共同协助设计。“我们考虑采用片植的油菜花来体现花海的整体美,蜿蜒的形态则如同悦动的火舌,象征着华理师生互动生辉、群星闪耀。”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3)

锦带花

从北门走进学校,右侧的金黄色万分吸睛。沿着蜿蜒的碎石子道路,走向花海的中心制高点,眺望学校,习习海风也似乎减去了一份春季的燥热。爱美的女生们成群结队地与花海自拍,更有热爱摄影的学子带着专业“大炮”前来捕捉这份美丽。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4)

结香花

漫步华理,一些并不常见的花儿点缀着学子们的求知路:结香花枝蔓优雅,淡黄色的花簇带着四溢芳香;倒挂金钟(灯笼花)含露吐珠,玫红色的花瓣姿态可人;锦带细长柔软,盛花时节犹如在玉带上镶满了红宝石,如同仙子用风梭露机织出的绸缎……在这里,学子们读懂花语,也收到了大自然的馈赠。

读湖:浪花四溅中百舸争流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片湖,但它直接通着东海。”每当华理学子介绍自己的母校时,总能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5)

俯瞰通海湖全景

在奉贤校区建设过程中,学校在原有的河道之上进行了重新挖掘,规划了如今这个面积达38000多平方米、与外界自然河道连通的景观湖——通海湖。月牙形的湖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湖面上木桥掩映在一片竹林中,桥下的黑白天鹅、麻鸭等悠然自得地划水而去,一转眼,便钻到一排龙舟间的缝隙里去了。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6)

通海湖上的水鸟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龙舟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校按照龙舟世界杯的比赛标准,设计了4条200米直道竞速赛航道,并先后购置了20艘200米直道竞速赛22人标准中龙舟等设备、装备。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跃介绍,如今每年都有1800余名学生参与此项课程,至今已经有近两万人次完成培训。如今,这门课不但成了上海市精品课程,更让学校成为上海龙舟运动的摇篮。每年,这里承办的比赛多达30余项,如全国MBA龙舟邀请赛、上海市民运动会龙舟邀请赛、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龙舟赛、上海市中学生龙舟赛等都已成为传统赛事,湖面上激荡着传统文化与运动活力之美。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7)

通海湖上承办各类龙舟赛事,每年多达30余项

正值春夏时节,通海湖上显得尤为热闹,越临近端午,龙舟训练与比赛便越发密集。在夕阳的映衬下,学生们劈波斩浪,划桨的动作整齐划一。“高考之前,就听说这里有龙舟课,所以一进校我就选修了。”大一的小周同学很是兴奋,“和同学们一起在湖上竞速,能真切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这片湖也在不断见证着每支队伍的努力与友情”。

读雕塑:科技与艺术碰撞的学科之美

在华理校园内,不时能看到身着“白大褂”的学子们:他们并非医护人员,而是经常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试剂为伴,眼戴护目镜,醉心于学术之中。作为一所以化工学科闻名的老牌高校,校园中更少不了具有独特学科特色的雕塑,无不彰显着化学之美。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8)

如同足球形状的碳60分子模型雕塑

化学实验楼东侧,伫立着一个白色镂空的“足球”,原来,它的学名叫做碳60分子模型。碳60的分子又称“足球烯”,具有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许多优异性能,在光、电、磁等领域均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雕塑基座的铭牌上,刻着1996年诺贝尔奖化学奖获得者、碳60的发现者、华东理工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柯尔的题词:“一次独具慧眼的参观开启了通往一个全新世界的门,我衷心祝愿华东理工大学的师生们找到他们自己的门。”

在公共教学楼的空地上,座落着一个2米余高的圆柱形基座,上面有一对硕大的金属手掌左右相对分开,中间隔以一块透明的长方形钢化玻璃。这又有着什么寓意呢?

去青岛大学看樱花攻略(一起去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赏个花)(9)

融合科技与艺术之美的手性现代雕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同学赵璐解释道,“在化学世界中,许多分子具有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在镜像上彼此对称,却又不能完全重合,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那样,科学家称这样形态的分子为‘手性分子’或‘手征性分子’。手性一词,也用来指一个物体与其镜像不能重合。”2010年,因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性成就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为华理学子如此致词——“化学是绚丽多彩的,也是令人兴奋的,更是有益人类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手性模型散发出一种融合着科技与艺术的特有之美。赵璐说,每次下课,若路过校园内这样的雕塑时,还总会驻足小憩,“包括像蛋白质泛素浮雕等各种雕塑,都是对微观世界的放大,让我感受到了肉眼不可见的奇妙,也让我更决心要好好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化学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