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

文/张正明

减肥好象是现代才有的一个新主张,它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新课题。如果有什么妙术良方,很快就会风靡世界。印度的一种药草据说有减肥的奇效,于是身价陡增,乃至号为“神草”了。

1983年的报纸刊登的国外减肥新闻,似乎比往年更多所传达的信息有两个新趋向,一是行政长官甚至国家元首要求公职人员减肥,二是整个社区的居民实行集体减肥。给人的印象,仿佛减肥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试举数如下:《民主与法制》1989年第19期刊登的一则短讯说:“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阿赫桑对首都伊斯兰堡的警察肥胖的身材和无精打采的神态感到厌恶,他命令那些太胖的警察必须用6周时间减肥,腰围不得超过86厘米。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则将被炒鱿鱼。”

《光明日报》1989年10月8日刊登的一篇专文说:“伊拉克成为世界上减肥最成功的国家,这要归功于萨达姆总统倡导的独特的减肥运动。”前年,这位总统“要党、政、军局级以上高级干部以身作则开展减肥运动。他首先要求高级军官减肥,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要求高级干部6个月内把体重降到军人身高表许可的范围内。如未见效,则于以警告。如6个月宽限期仍不可救药,只好给降级处分。”一位军长说:“过去他视察部队,走几公里就累得不想动现在他体重已下降10公斤,上前线轻而易举,走上10公里也不觉得累。”

《参考消息》1989年7月11日转引香港报纸刊登的新闻说:“韦尔斯堡是美国有名的胖子城……不少人都患上因过度肥胖而引起的疾病。…最近,该城的居民决心集体减肥,为期两年。”

诸如此类的报道,在1989年的报纸上还能找到一些。减肥既是生活的要求,又是科学的要求。就胖女人来说,减肥也许有爱美的动机存在。但就胖男人来说,减肥的动机却主要是保健和求职。中国的谚语“有钱难买老来瘦”,实在是饱含着东方智慧的至理名言。

假使单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那是很难用肥瘦来差别妍媸的。这取决于风尚,而风尚则不免因时因地而异。同样是中国,汉代美人多瘦,其最著名者是赵飞燕;唐代美人多肥,其最著名者是杨玉环。“燕瘦环肥”,后人以为各有千秋。同样是先秦,北方大抵喜肥而南方大抵喜瘦。在先秦文物上所见的人物图像,北方的腰粗,南方的腰细,这就是一个力证。一般地说来,在民众过着低水平生活的社会里,以较肥为美;反之,在民众趋向高水平生活的社会里,以稍瘦为美。在旧中国,人们莫不以肥躯硕硕、大腹便便为富而且贵者的标准体型。由瘦变肥,叫做“发福”。那时,人们甚至用“大肥肉”来比喻厚利、美差,说那是足以令人垂涎三尺的。在新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时至今日,谁也不再用“大肥肉”去比喻厚利、美差了。说不定,以后会改用“大瘦肉”去比喻的。由此可知,减肥是地地道道的新潮流。

然而,人们有两种误解,一则以为减肥是现代才有的主张,二则以为古代有减肥要求的只是女子。其实,减肥的主张古已有之,用近乎行政措施的办法要求男子减肥也古已有之。公元前540~529年在位的楚灵王,可以受之无愧地荣获在人类历史上首倡减肥的美誉。

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1)

▲荆州、宜昌、荆门、潜江地区楚墓、遗址分布示意图 2020年5月23日摄

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2)

▲潜江龙湾遗址 古章华宫宫殿群建造示意图 2020年5月23日摄

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3)

▲楚章华宫图 2020年5月23日摄

凡是熟悉中国掌故的人,没有不知道楚灵王喜爱细腰的。《韩非子·二柄篇》说:“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来的汉朝是楚人建立的,也以细腰为美,对楚灵王好细腰一事恬然不以为怪。到了唐朝,受胡人影响喜肥。唐代的陶俑和画像,男女无一不肥。由此,唐人对楚灵王好细腰深感讶异,并且以为楚灵王所好的只是女子细腰。偏偏唐朝多诗人,竞咏其事,说得有板有眼。如李商隐诗云:“虚减宫厨为细腰。”汪遵诗云:“贪向春风舞细腰。”还有那位沾上了青楼薄倖牮之名的材牧,径直称细腰为“楚腰”,有诗云:“楚腰纤细掌中轻。”总而言之,腰细的都是妙龄女郎。把楚王宫唤作“细腰宫”的,也是唐朝的诗人。经唐朝的诗人这么大事渲染,楚灵王就成为一个好色之徒了,他的减肥之策也成为单纯的好色之举了。其实,这是一个错案。

据较早的文献,楚灵王所好的是男子细腰。记其事者,除《韩非子》外,还有《管子》、《晏子》、《墨子》《荀子》《尸子》《尹文子》、《淮南子》《新论》等,都没有说楚灵王所好的是女子细腰。如《墨子·兼爱中》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同书《兼爱下》说:“昔荆灵王好小腰,当灵王之身,荆国之士饭不踰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荆是楚的别称,荆国即楚国,荆灵王即楚灵王。《墨子》说得一清二楚,这些因节食减肥而疲惫不堪的人是“士”、是“臣”,显然都是男子。楚灵王的这个错案,应当改正过来了。

楚灵王对官员和仆役的仪表和身材是相当重视的。《国语·楚语上》记:楚灵王在章华台接待鲁昭公,“使富都那竖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所谓“富都那竖”,即面貌佼好、体态闲雅的少年仆役。所谓“长鬣之士”,即堪称美髯公的官员。这些富都那竖和长鬣之士,想必都是细腰的。为使官员和仆役达到细腰的标准,楚灵王一定采取了某种强制措施,否则,仆役固然碍难抗命,官员却不是那么甘愿节食减肥的。官员如拒不减肥,至少会受到冷遇,甚至会象香港人所爱讲的那样“被炒鱿鱼”的。

假如说楚灵王好细腰只是为了让楚国的男子变得苗条一些,那恐怕是片面而肤浅的。楚灵王其人好大喜功,好大兴土木,好大举狩猎,好大动干戈,这都需要臣民不畏驰驱。官员如体态臃肿,就会好逸恶劳,以致怠于王事,懈于职守,尤其不易躬临战阵,身先士卒。楚灵王要求官员和仆役达到细腰的标准,想必不止出于审美的癖好,而且基于致用的急需。当时的楚国富甲天下,贵族吃得脑满肠肥的恐怕为数甚多。既然如此,楚灵王要求他们减肥实在是一件好事。无奈从古到今,理解楚灵王这番苦衷的人太少了。至于“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之类,则是楚人减肥的消息传到北方,众口喧腾,被夸张了。

男子究竟腰细好还是腰粗好,这不能一概而论。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相扑是楚国始创的。那些在相扑之戏中屡胜的大力士,腰是细不了的。但在短兵相接或者徒手相搏的格斗中,腰粗的未必能胜过腰细的。《水浒传》描写猛士的体型,大致有两类:一是“虎背熊腰”,如花和尚鲁智深和黑旋风李逵之类;二是“猿臂狼腰”,如豹子头林冲和浪子燕青之类。论武艺,鲁智深也佩服林冲,李逵也佩服燕青。《水浒传》描写林冲与一丈青交锋:“林冲……轻舒猿臂,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挟过马来。”这节脍炙人口的妙文,说明真正的猛士未必个个腰粗如熊。楚灵王所好的,大概是腰细如狼的男子。男子而细腰长鬣,便有精悍威严之美。说这是楚灵王的审美观念,倒不如说这是以楚灵王为代表的楚人的审美观念。

那么,对女子,楚人是否也以细腰为美呢?是的,而且其标准之高和要求之严有过于男子。在出土的楚织锦、楚刺绣、楚帛画和楚漆画上,男女一律细腰。楚木桶也如此,男俑的腰固然细,女俑的腰更加细。《文选》所收相传为宋玉所作的《登徒子好色赋》,可能是汉人的伪作,但就审美观念来说,楚汉一贯。《登徒子好色赋》写到:“天下之佳人,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其中没有写到怎样就太肥,怎样就太瘦想来是因为在楚人心目中美人为稍瘦,因此根本用不着去描写什么又不胖、又不瘦了。下文有句云“腰如束素”,所描写的无疑是细腰。楚辞《招魂》的作者,若非宋玉,则必屈原。《招魂》描写女子,有“弱颜固植”、“姱容修态”等语,意即似乎柔弱而亭亭玉立,其腰为细。楚辞《大招》的作者,若非楚人,则必汉人。《大招》描写女子,明确指出有“小腰秀颈”之美。所谓“小腰秀颈”,并非骨瘦如柴。《大招》还写到“丰肉微骨”,意谓虽丰满而不肥胖。在楚人心目中,苗条与丰满是可以集于一身的。就生理特点来说,男子发胖主要表现在腰围上,女子发胖主要表现在臂围上。因此,与男子相比,女子是比较容易兼苗条与丰满而得之的。汉代以前的文献没有说到楚灵王好女子细腰,想来是因为女子以细腰为美已经成为楚俗,无需提倡了。

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乐,歌舞以娱神。”《楚辞·九歌》记巫觋载歌载舞,有“偃蹇”、“连蜷”之态,应为富有曲线律动之美,这是非细腰不可的。由此可知,腰最细的楚人大概就是那些善于歌舞以娱神的巫覡。

古代以细腰为美的,不止东方的楚人,还有西方的埃及人和希腊人。古埃及的人物造象,男女一律细腰。从古希腊的人物造像来看,男子也有精悍威严之美,女子也有苗条与丰满兼得之美。但是,西方的文献没有说到古埃及的某个王朝或者古希腊的某个城邦曾经提细腰。那么,说楚灵王享有在人类历史上首倡减肥的美誉,应是毋庸置疑的了。

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4)

微胖女生减肥前后对比(时尚减肥与楚俗细腰)(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