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

养蚕进入临近上蔟时,对养殖户来说,此时能够顺利通过的话,意味着本季养蚕收益相对稳定了,只要后期蚕房温湿度控制得当,温度需要在25℃前后,不超过28℃,相对湿度为70-75%,并且及时将蚕沙清除掉,蚕病出现的概率就会比较低,蚕茧产量会比较高,1张蚕种收获蚕茧140斤以上也是正常的。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对养殖户的日常管理是有一定要求的,特别是上蔟时机的把握,如果蚕在1-5龄时,整体长势较好,也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蚕病,但最终蚕茧的产量有下降20%以上,很多时候跟养殖户对上蔟时机的把握不当有关,该放置蔟具时没有及时放,还需要继续吃桑叶时又提前使用了蜕皮激素,蚕茧产量下降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还会面临着蚕茧品质的下降,比如说黄斑茧、双宫茧等异常蚕茧增多。

很多时候,养殖户对上蔟时机是否把握到位,一定程度决定着蚕茧产量的高低,有经验的养殖户会10%左右的见熟蚕出现时,使用适量的蜕皮激素,从而保证了上蔟的整齐度,上蔟效率也显著提高。当然也有的养殖户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何时放置蔟具把握的不是很好,导致有的蚕已经开始吐丝作茧,而有的蚕还在找桑叶吃,这样会后期会出现桑叶中有蚕茧,而且柴印茧出现的概率较大,不仅影响了蚕茧的品质,而且给后期管理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因此,养殖户需要真正把握好上蔟时机,过早或者过迟都将不利于蚕茧产量的提升,良桑饱食是基础,让适熟蚕上蔟是蚕茧产量丰产的关键因素,如果养殖户没有重视这一环节,那么产生的损失会较为明显,个人认为家蚕上蔟时机把握不当容易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1)

一、容易出现双宫茧、畸形茧等

正常情况下,一个蚕茧里面只有一只蚕蛹,在缫丝时较为顺利,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蚕茧中有2只或者2只以上的蚕蛹,出现双宫茧跟双黄蛋不一样,双宫茧看起来蚕茧个头大些,但实际上这是次等茧,主要是因为缫丝时很容易中断,无法一根蚕丝直接弄完。出现双宫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养殖密度过大、出现蚕病等,实际上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比较容易出现双宫茧的,那就是上蔟时间过迟,有的蚕将大量的蚕丝先吐出来了,由于没有相应的蔟具,导致蚕吐丝时随意性较大,先吐出来的蚕丝容易将其他蚕包围起来,等后面的蚕再吐丝时,就形成了双宫茧。另外,部分尖头、偏平等畸形茧也与上蔟时机把握不当有关,蚕上蔟时间过迟时,前期消耗的蚕丝较多,使得后期吐丝量受到影响,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影响着蚕茧的产量与品质。

二、游山蚕、不结茧蚕增多

家蚕进入5龄后期时,部分蚕会开始成熟,养殖户使用蜕皮激素后,熟蚕的整齐度会明显增加,养殖户将蔟具放在蚕座中后,蚕很快会上蔟,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有时放置蔟具后,部分蚕依然不上蔟,还在蚕座中找桑叶吃,有的蚕表面上看达到了熟蚕的状态,但就是不吐丝作茧。无论是游山蚕还是不结茧蚕,只要出现了其中一种,蚕茧产量下降是比较常见的,下滑10-20%属于相对较轻的,有的比较严重的可以达到50%以上,此类异常蚕有的是因为桑叶的问题,比如吃了不干净的桑叶,导致蚕中毒,还有的是5龄蚕后期发病,桑叶进食量大幅度减少,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跟上蔟时机把握不当有关。当蚕座中熟蚕数量偏少,很多蚕还需要继续进食桑叶,养殖户提前停止投放桑叶,也就是上蔟过早,也是容易出现游山蚕、不结茧蚕的。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2)

三、家蚕上蔟不齐,黄斑茧数量增多

理论上来说,同样的饲养条件,同一批蚕种,最终上蔟的时间应该是一样,至少也不会有大的偏差,但现实情况是,往往会有一些其他情况导致蚕上蔟时间不一致,相差少的有12小时左右的差异,有的偏差较大,会有2-3天的时间差,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上阻力不小。如果同一批蚕,上蔟时间不一样,那么黄斑茧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这主要是因为,蚕在上蔟前,会将体内的蚕粪、蚕尿排泄干净,有的蚕先排泄,并且开始吐丝作茧,而后期其他蚕开始排泄时,就容易将蚕尿排泄在蚕茧上,时间久了就形成黄斑,黄斑茧也属于异常茧,蚕丝的颜色与正常的蚕茧相比,明显偏黄,黄斑茧同样属于次等蚕茧,很难卖到好的价格。另外,黄斑茧的出现,跟蔟具是否合适也有关系,有的养殖户没有使用方格蔟,使用传统的草龙蔟,或者其他蔟具,熟蚕时间不一致,也是黄斑茧出现较多的原因之一。

四、墙壁、蚕架等处蚕茧数量偏多

通常情况下,蚕茧会出现在蔟具中,但如果养殖户没有在恰当的时间放置蔟具,有的蚕茧就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比如蚕房内的墙壁上,还有放置蚕座的蚕架上,像我家原来刚开始养蚕时,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蔟具放置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有的蚕茧还在楼板上,还有的爬到墙壁较高的地方。蚕茧没有出现在蔟具中,很大的程度是因为蔟具放置时间偏晚,有的蚕到了吐丝作茧的时候,就只能在其他地方作茧,养殖户看到的结果就是蚕茧到处都是,给后期采摘蚕茧和消毒带来较大的困难,无形中增加了养蚕的工作量。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3)

对于一些养蚕类的理论知识,很多养殖户也是略知一二,比如说上蔟环节,都知道要提前将蔟具消毒干净,在合适的时机将蔟具放在蚕座中,使得蚕能够顺利吐丝作茧,这样的知识点相信不少养殖户都能明白,但如果仔细深究,恐怕又有一些疑问,究竟合适的时机是指什么时候?有的养殖户对适熟蚕的判断不是很到位,导致出现过熟蚕和未熟蚕,最终上蔟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养蚕效益也存在一定的波动,那么实际操作时,养殖户可以根据哪些特征来判断上蔟时机呢?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8个方面综合分析。

1、五龄蚕后期桑叶进食量逐步减少

家蚕生长发育到5龄后期时,养殖户需要多观察蚕的变化,进入熟蚕初期时,桑叶的进食量会逐步减少,原来喂食一次桑叶,2小时之内可以吃完,而临近上蔟时,喂一次桑叶4小时内还没有完全吃完。遇到这种现象,养殖户要先排除是否中招一些蚕病,在没有蚕病的影响下,需要判断是否要上蔟了,当然蚕种、蚕期等不同时,熟蚕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在养春蚕和晚秋蚕时,5龄蚕至上蔟前,需要的时间为8天左右,夏蚕和中秋蚕养殖周期相对短些,5龄蚕需要经历6天左右,当然如果是在两广地区,由于本身气候优势,家蚕生长发育的时候会有所缩短,5龄阶段投放桑叶5-6天即可安排上蔟。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户在观察桑叶进食量是否减少时,要先推算大概的上蔟时间,如果与实际时间相差很大的,那得考虑是否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说5龄蚕进食桑叶2-3天后,出现了桑叶进食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这就很显然不是到了熟蚕阶段,而是应该考虑是否出现中毒现象。

2、蚕体透明度逐渐增加

如果把临近上蔟的蚕和4龄、5龄蚕放在一起,从外表上看,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光线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临近上蔟的蚕透明度较高,有的蚕早上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一些透明的地方,到了中午时就很明显了。而暂未达到熟蚕的,蚕体的透明度是很低的,只能看到一些青色,这种差别是可以通过肉眼判断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蚕体不是出现透明的,而是呈现乳白色,那就不是进入熟蚕阶段,而应考虑中招了一些蚕病,应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在观察蚕体透明度时,需要在光线相对较好的地方,如果蚕座中光线偏暗,那么是很难观察准确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其透明度变化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期是前半身透明,随后发展为大部分蚕体透明,最后是全身透明,并且开始吐丝作茧。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4)

3、蚕体排泄物增多

家蚕在吐丝作茧前,会先将蚕体中的蚕尿、蚕粪等排泄干净,然后再开始吐丝,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洁白的蚕茧,主要得益于蚕前期将蚕尿、蚕粪等排干净了,如果前期排泄不彻底,进入后期时,部分蚕还会继续排泄蚕尿、蚕粪等,进而容易出现黄斑茧。家蚕即将进入熟蚕期时,进食桑叶量减少,排泄出来的蚕粪呈绿色,且偏软,排泄量随之增加,当体内的蚕尿、蚕粪等排干净后,蚕体也就逐渐呈现出透明色。进入5龄蚕期时,日常的除沙要按时完成,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天,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一天除沙一次,估算好蚕种的大概上蔟时间,当发现蚕体中排泄物明显增多时,要观察蚕是否健康,蚕体无异样,就应当准备好蔟具,观察熟蚕数量,符合上蔟条件时,要及时使用适量的蜕皮激素,让蚕完成上蔟。

4、少量蚕开始吐丝

对养蚕人来说,蚕能够顺利地吐丝作茧,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意味着自己前期辛勤地付出可以看到回报,在判断蚕是否成熟时,其吐丝的特性也是可以参考的,如果极少数蚕已经吐丝找穴作茧了,在没有出现明显大小蚕的情况下,意味着熟蚕的数量会明显增多,有的蚕只是暂时还没表现出来,此时养殖户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熟蚕数量达标后及时放置蔟具。当家蚕吐丝作茧的数量达到1-2%时,养殖户就应当观察其他蚕体是否大部分透明,大部分蚕体已经透明了,就要及时安排上蔟;蚕座中吐丝作茧的蚕不宜超过5%,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往往上蔟时间偏迟了,有的蚕提前吐丝,会消耗部分蚕丝,畸形茧出现的概率就会比较大。该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当蚕座中出现少量蚕开始吐丝时,很多蚕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进入熟蚕阶段,时间短的可能相差1-2小时,稍微长些的时间相差3-4小时,基本上不会超过8小时,少量蚕吐丝作茧是熟蚕的信号。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5)

5、具有较强的向上性

当蚕座中熟蚕数量较多时,如果此时观察家蚕的活动情况,会发现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头向上不断摆动,似乎在找桑叶吃,跟眠起饷食前的表现有点像,有的蚕还会爬出蚕座,往蚕架上爬,找到合适的位置会吐丝作茧。进入熟蚕期的蚕是比较有意思的,当其向上活动时,一旦触碰到了其他的东西,它就会往高的地方爬,也正是利用这样独特的习性,使得蚕有自动上蔟的本领。有的养殖户不是很明白,自己将蔟具放在蚕座中后,熟蚕自己会爬上蔟具,像有的方格蔟,直接竖着放置,也同样可以顺利上蔟,而且一个孔中基本上有一个蚕茧,分布较为均匀,这里面就是利用熟蚕的向上性,在上蔟时合理利用该习性有利于提高上蔟效率。

6、爬向光线相对暗淡的地方

有的蚕房室内光线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偏暗,而有的地方偏亮,家蚕未成熟时,往往会往光线较好的地方活动,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趋光性,但当蚕逐渐成熟时,又会表现出一定的背光性,喜欢爬向光线偏暗的地方,一些亮度较好的地方,熟蚕的数量反而会减少。因此,在判断熟蚕情况时,可以观察蚕房中光线情况,有背光现象的再观察其蚕体透明度,多个角度都符合的基本上可以判断达到了上蔟的条件。为了防止出现双宫茧,蚕房内的光线要始终保持均匀,不能有过明亮或者过黑暗的现象,当然,如果是室内光线本身较为均匀的,熟蚕背光性就不会直接表现出来,需要结合其他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6)

7、对强风直吹较为敏感

蚕房内的温湿度会影响蚕的正常生长,同时还会跟蚕茧品质有很大关系,为了控制蚕房内的温湿度,通常需要开窗通风,特别是在夏、秋蚕期,由于室外气温偏高,有时会超过30℃,相对湿度也可能在90%以上,对流窗通风的时间和次数会增多。但如果蚕房门窗设计不合理,通风时部分蚕座会直接吹到风,有的蚕就会表现出一定的恐惧感,特别是相对成熟的蚕,对风的敏感程度更高,很多会爬向其他地方进行避风,出现这种现象也很好理解,熟蚕自身抵抗力相对偏弱,对外界的适应性没有那么强,远离强风直吹的地方也是其本性,用这一特征进行判断,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蚕房内有其他更为先进的方式进行通风换气,那么强风下观察蚕的活动情况就难以实现。

8、蚕体个头有所缩短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蚕体的个头是不断增大的,刚孵化出来的蚁蚕个头最小,进入4龄蚕时,桑叶进食量和排泄量明显增加,当然蚕体的个头也逐渐长大,5龄蚕中后期时,蚕体的个头达到峰值,特别是吃饱的蚕,其个头看起来是比较大的。然而一旦进入熟蚕期,由于桑叶进食量逐渐减少,最后停止进食桑叶,而其体内的蚕粪、蚕尿等又不断排出,蚕体的个头会有所缩小,长度上来看,也会有所缩短。当然如果没有对比参考,这种差异有的养殖户不一定能分辨的出来,像有的养殖户喂食完桑叶后,也没有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对未成熟的蚕印象不深刻,更是难判断是否蚕体变小了。

蚕要多久才能把茧养好(养蚕上蔟时机不当可使蚕茧产量下降20)(7)

总之,适时上蔟是蚕茧产量是否高产的重要环节,如果养殖户在该环节没有把握好,过早上蔟或者过熟蚕上蔟,都会对后期蚕茧产量、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养殖户要学会如何判断适熟蚕。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仅靠一两种特征来判断熟蚕情况,应当根据多个角度综合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就拿桑叶进食量减少来说,蚕在入眠前和起眠初期,其进食量也会明显减少,所以单一的特征判断容易形成误判,当然掌握好了适熟蚕的判断,蚕茧的产量就有了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