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

在富士康,像这样的人可不多。

身高一米八,在人群中特别突出;入职十二年,一直在同一栋厂房上班,从来不曾挪过窝;首次参加比赛就一举夺冠,从此一发不可收;深圳市政府奖他20万,多次送他出去进修……

他就是宝科园区FIT—富顶模加CNC加工课的铣削工程师江勇。这位打工小伙,年纪轻轻就成了富士康的“老师傅”,他凭啥?

犯痴

江勇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同学周记里的主角。

出生于1991年的江勇来自江西赣州,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务农。家里三兄妹,他排行老三。2010年,富士康到江勇就读的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招人,他和另外三十多名机电系同学从一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被录用。当年12月,在纷飞的大雪中,江勇和同学们带着行囊,满怀憧憬地踏上了开往郑州的绿皮火车。捱了30多个小时,他们又转乘大巴,来到富士康晋城培训中心。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1)

晋城培训中心学员卡

在这里,他们将和其他新员工一起,进行为期6个月的磨床、铣床和CNC加工技术培训,考核过关后才能分配上岗。

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新人们便迎来了封闭式的“魔鬼训练”。高强度的军训过后,是每天从凌晨5点30分开始的常规5公里跑、密集的理论课和实操课。第1个月的磨床培训还没结束,江勇的几名同学就被“吓”退了。

人高马大的江勇同样遇到了“拦路虎”——工程图里的三视图。上学时,他们学习工程图采用的是第一视角,而培训时却要学习第三视角。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工程图,江勇傻眼了,感觉就像看天书。

这可咋办?“山人自有妙计”。江勇有事没事就观察教材上的三视图,让大脑形成思维记忆。那段时间,他几乎“走火入魔”,经常看到一样东西就想着它该如何在工程图上成型。刷牙时,他在脑海中想象漱口杯的三视图,刷着刷着就入了神。一个周末,江勇和同学去人民广场玩。在一座石雕前,他又“犯痴”了,对着雕像比划起三视图。等他回过神来,发现同学早跑远了,只好一路狂追。

在多看的同时,江勇还勤于动手练习。很快,三视图就被他拿下了。

江勇的举动被同组的一位同学看在眼里。学员们每周都有周记作业,有一天,助教在课堂上把这位同学的一篇周记念了出来,大家一听就乐了。原来,该同学将江勇学习三视图的方法和故事写进了周记,还说要向江勇多多学习。台下的江勇既有些不好意思,又隐隐感到自豪。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2)

在晋城培训中心受训6个月后,江勇通过考核并获评优秀学员,顺利毕业。2011年6月,他被分配到宝科园区NWING事业群精密机械加工(IV)产品处产品加工部CNC加工课,从事模具零件加工工作。

出糗

入职没多久,江勇就出糗了。

当时,江勇的主要任务是跟着师傅学习,并协助架设机台、加工简单工件。干了一个月,他不乐意了,找到主管说:“组长,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些复杂工件?”组长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3)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江勇提前完成了当天的排配任务。组长给了他一个惊喜——让他加工一款工艺复杂的3D模具零件。

江勇如获至宝,赶紧拿上工件回到工位。不料,他在机台前捣鼓了半小时,愣是没能把架设的工件扫平。组长走过来问:“你确认外形余量没?工件厚度余量多少?有没有变形?” 江勇顿时被这一连串的问题问懵了,他一个也答不上来。

江勇感觉臊得慌。他将工件从机台上拆下来,确认并记录好余量,试着重新架设。可他使出吃奶的劲儿,都没能将平面度控制在0.002mm以内,无法加工。他只好厚着脸皮向组长求助。

“敲平面时要有耐心,千万不能着急。”组长仔细检查后,帮他分析异常原因,指出操作要点及技巧:使用虎钳口夹持外形尺寸较大的工件时,虎钳上完油压会微微上翘,导致工件外缘也跟着翘起。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在工件与虎钳口之间垫上纸片来解决。在组长的指导下,江勇终于成功架设、扫平了工件。此时已快到晚上8点,他只好把这款3D模具零件交接给夜班同事加工。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4)

工件架设、扫平是CNC加工中最基础的操作,江勇却花了2个小时,这令他既惭愧又不甘心。他找来几块报废工件,下班后拿来练手,经常到夜班同事要用机台了,他才离开车间。

一个多月后,江勇掌握了工件架设、扫平的技巧。但他并不满足,想要多学一点。每次,带他的管师傅加工工件时,江勇都抢着干活。“师傅,我来架设扫平。”“师傅,我帮你寻边……”管师傅忍不住夸他:“小伙子,你真积极。”看到徒弟这么勤快、好学,管师傅也愿意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经验。

2011年11月,管师傅调到郑州园区。临走前,他把多年攒下的满满一大箱“宝贝”传给了江勇——多达五六十件的各种测量、装夹工具。一个新手操作工,居然能拥有比很多老师傅都齐全的工具,江勇备感幸运和感激,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更足了。不久后,他就掌握了CNC加工现场的工艺流程,以及车间30多种加工机床、各类量具的操作。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5)

和很多操作员一样,彼时的江勇也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程序设计工程师。为此,他省吃俭用三个月,又跟同事借钱,咬牙买下了一台价值5900多元的高配置电脑,悄悄在家自学数控加工编程。

2014年的一天,为了改善良率,组长希望修改一款零件的加工程式,但程序设计工程师当时已经下班。江勇自告奋勇:“组长,我来吧。”“你还会这个?”组长半信半疑。没想到,江勇在电脑上一番行云流水般地操作后,很快修改完成了机台程式,并顺利开始生产。

舍得给自己“加码”的江勇,迎来了“咸鱼翻身”的机会。2014年5月,CNC加工课程序设计组招人,早就被主管看好的江勇如愿以偿地调到了这个团队。

立功

改行才几个月,江勇就出人意料地立下一功。

2015年,公司变更法人,因设计软件版权问题,资讯部门要求产品加工部使用的编程软件由PM更换为MS。这下,问题来了:程序设计组的几位编程老手,都不会MS编程。

主管正在为此事发愁,江勇毛遂自荐:“我学过MS编程软件,可以试一试。”其实,他在说这话时心里并没底。毕竟,他还是5年前在晋城培训中心时接触过这款软件,时间有些久远。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6)

江勇翻出当年的教程,重新学习、琢磨,并摸索着设计了一款程式。可出师不利,程式上机后,CNC机台一运行就报警,几次调试都失败了。他跑到兄弟单位,向一位MS编程高手请教,再回来修改程式。

多次尝试后,CNC机台可以运行,但加工出来的物料状况百出,精度不够、清角不到位……江勇就继续请教、修改、调试,前前后后,那位高人被江勇“骚扰”了不下二三十次。好在他俩是熟人,对方也乐于帮助他。

当时,江勇的办公室与CNC加工车间不在同一个楼层。他上下来回跑,觉得浪费时间,脚也跑软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和主管打了声招呼,将自己办公电脑的显示器和主机扛到车间,现场编程。车间噪音很大,他就戴上隔音耳塞。他在车间驻扎半个月,经过反复编写、调试,终于成功编出了加工程式。此后一段时间,部门同事纷纷向江勇请教MS编程的相关知识。经此一役,江勇这位团队新人摇身一变成了师傅。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7)

同年,江勇接到一个任务:更新一款浇口小齿电极的加工程式。江勇编好程式,换了好几台机,几位电极加工师傅都没法加工。他想方设法对程式做了优化,可一次加工就得耗时四五个小时,加工师傅不愿意“接单”。下班后,江勇便自己泡在车间操作,结果仍不如意。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的他“人在曹营心在汉”,满脑子都是程序代码。

第二天,江勇继续研究,终于加工出了工件。但检测员的鉴定却仿佛迎面泼来的一盆冷水:“不行,工件表面光洁度不达标,还有加工纹路。”

眼看就要成功了,江勇不想认输。他和加工程式杠上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死磕”,他设计的程式终于加工出了令客户满意的浇口小齿电极。

自2015年至今,浇口小齿电极经历了数次迭代更新,电极齿不仅越来越细,还越来越高,但江勇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后来,他还创造性地研究出分段加工法。2022年,最新一代浇口小齿电极的小齿高度达22mm,但直径仅为0.8mm。很多人都说这几乎达到加工极限,完成几率极小,但不信邪的江勇最终攻克了难关。

“江勇一直很优秀,综合能力很强。”在加工部课长蓝干雷眼中,年度绩效经常拿优的江勇极为好学,喜欢钻研技术。江勇从生产现场调到程序设计组,一个半月后就能够独当一面。他尤其善于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摈弃传统思路,选用经过优化的刀具,并根据刀具特性调整程序参数,将现场加工效率提升10%—20%。“他是我们加工部300多人中获奖最多的员工,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8)

惊心

谁能想到,刚开始只打算“陪跑”的江勇,第一次参加技能比赛就拿了个大奖?

2017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江勇报名参加龙华区职业技能竞赛加工中心操作工项目的比赛,并顺利通过了理论考试。决赛考实操,赛前,江勇听同事说技能大师夏正华就在隔壁办公室上班。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江勇一听,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直接上门找夏正华“取经”。对素不相识的江勇,夏正华很是热情,为他详细地介绍实操比赛的流程及技巧,还鼓励他回去多加练习。

8月,比赛结果公布。江勇凭着理论第一、实操第二的成绩,位列综合成绩第一,意外拿到冠军,还获得不菲的奖金。其中,政府奖励2万元,集团奖励5000元。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9)

江勇一举夺魁(一排左四)

第二年,江勇一鼓作气,向深圳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项目发起挑战。实操考试时,从建模、程序编写到机台装夹,一切都很顺利。但等他换好最后一把刀具准备加工时,机台突然发出异响。糟了!江勇瞬间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当他打开CNC机床的防护门后,发现自己对刀时没对好,导致好几个工位超出公差范围。最终,江勇只拿到了三等奖,这让他有些失落。

江勇事后反思,认为这次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实操不够熟练。自那以后,他每次参加技能比赛都用心备赛,以赛促练,努力提高技能水平。

2020年11月,深圳市第十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深圳技能大赛之数控铣加工项目技术竞赛举行,赛场位于宝安区银宝山新科技公司的车间。报名后,江勇的信心并不大——比赛用的UG编程软件和机台,他都不熟悉。

江勇开启了“白加黑”的备赛模式。上班要忙工作,他就利用工休时间见缝插针学习。下班回到家,他又“定”在了书桌前,要么温习专业知识,要么在电脑上边看UG编程视频边练习。他还花了1500多元,提前从网上买回刀具、数显卡尺、寻边器、垫块等参赛工具,又请同事帮忙找开工厂的亲戚借来千分表。实操考试前一周有半天赛前培训,他赖在操机师傅的身边不停地请教。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10)

终于,比赛时间到了。对于平时爱啃《机械制图》《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专业书籍的江勇来说,理论考试不算难。他轻松拿到89.5分,晋级决赛。但实操考试时,比赛结束半小时前,他还有好几个工位没来得及加工,紧张得冷汗直冒。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立即调整加工方法,提高加工速度,重新导入程序。

倒计时5分钟,4分钟,3分钟……就在监考老师喊出“停机”的前1分钟,江勇完成了赛件。最终,他位列综合成绩第4名,与第2、3名并列二等奖。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11)

比赛赛件

传承

一晃眼,十二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当年的懵懂少年,早已成为大家眼中的技术大拿。在富士康,江勇完成了娶妻、生子和买房人生三大事。

工作之余,江勇一直没有停下自我提升的脚步。除自学CNC多轴加工技术、数控多轴编程、CAD三维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知识和技能外,2018年,他还报考了昆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本科专业,并于3年后拿到毕业证书。江勇努力“充电”,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可谓家常便饭。有时候,妻子仲淑娟凌晨一两点醒来,发现丈夫还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书、编程。

为了开阔眼界、增进交流,江勇积极参加集团内外各类技能比赛。自2017年参赛首战告捷后,他经常在各大赛事中拿奖,先后获得“龙华区技术能手”、“深圳市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富士康“工匠之星”、第四届“深圳市百优工匠”和“龙华区优秀技能人才”等20余项荣誉。

面对这些成绩,江勇始终心怀谦虚。这些年来,他对当年晋城培训中心的老师以及入职后对他倾囊相授、用心栽培他的师傅和主管们心怀感恩,对同事们给他的帮助也牢记在心。受他们的影响,江勇也甘于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他人。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12)

2018年,江勇成为集团工业互联网学院(现为富士康大学)的讲师。2021年,他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目前有张金银、余珊等高级技师、二级技师10余名成员。同年,他还被聘为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企业实操师傅。在集团,作为铣削加工技术骨干,江勇一直用心在做“传帮带”。他先后培养加工技术人员50多人,专业授课达480多个学时。

2021年,江勇还将“深圳市技能菁英”称号收入囊中,并因此获得政府出资的20万培训经费,用于国内外进修。2021年、2022年,江勇和其他深圳市技能菁英一起,先后到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研修。

这两次研修,江勇聆听了浙大、川大知名教授的讲座,到不少知名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在浙大学习工业机器人相关知识后,江勇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2年,他特意报名参加深圳市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技能竞赛,并顺利通过初赛,目前正在备战决赛。

小伙进富士康被分配 90后小伙入职富士康12年(13)

浙大研修留影(一排右二)

妻子仲淑娟十分支持江勇。2016年,她带着1岁的女儿来到深圳与丈夫团聚。2017年,儿子又呱呱落地。2021年,她跟随丈夫的脚步,入职宝科园区。这几年,她忙里忙外,带娃、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很少打扰丈夫“充电”。看到丈夫拿奖,仲淑娟感觉“与有荣焉”,女儿和儿子也很兴奋。女儿还说,“以后我也要拿一个奖杯。”

敢于尝试、勤于学习的江勇,已成为不少人努力追赶的榜样。但他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他要向前一直走,一直跑。如此,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作者 蒙春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