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高低讲究(盖房不盖簸箕房)

从古至今不管是建房还是买房都是一件大事,现在的城市都是高楼,现在的农村也都在搞新农村建设,也基本都是楼房,自建房也有但是已经很少了。并且现在买房或者农村建房可能受到的限制很多,不仅有民俗的影响还有地方政策的限制,但是在过去建房更多的是受到民俗和礼教的影响,比如“盖房莫盖背水路”、“房前不守塘,房后不开窗”、“盖房不盖簸箕房”等,现在可能就没这些说法了,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在转变。

在过去这种类似的民俗很多,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因为其地理特点、风俗习惯不一样说法不一样,那为什么会有“盖房不盖簸箕房”说法呢?有什么道理吗?

盖房子高低讲究(盖房不盖簸箕房)(1)

我们先从“簸箕”这个词语的意思说一下,有三种解释,第一就是一种铲状工具。第二种,就是用藤条或者去皮的柳条(北方)、竹篾(南方)编制出来的用于杨米麦去糠的工具。第三种就说得是我们的指纹,如果中间成封闭圆形的民间称之为“箩”(也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的民间称之为“簸箕”。很显然这句“盖房不盖簸箕房”中说的这个“簸箕”和第三种说的指纹没多少关系了。因此簸箕的形状民间大概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三面高起,一面沿边,一面敞开,底面是平的。形状像铲的工具,用来制作的材料有木材、铁皮这种属于实底的或者竹篾和柳条编的带孔的底,当然我们现在见到的最多是用塑料做的,比如家里用的我们常说的“垃圾撮”。这种形状的簸箕,在我国的南方很多地区也叫“畚箕”或者“粪箕”等,主要用来撮垃圾,搬运泥土、肥料、盛装蔬菜等,还可以将稻米中的杂质和空壳去掉,起到净化作用,同时还能到小河中撮小鱼等用处实在是太多。

第二种就是圆形的,民间也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带孔的,一种是带孔的。主要也是起到净化作用,同时民间也可以晾晒柿子、花生等。

因此从广义上来看簸箕除了播扬杂物外,其他的作用大致分三类,第一类盛装人们可以吃的食物,比如青菜、枣子、核桃、青椒等。第二类用来搬运,比如肥料、土、烧完地锅后的灰等。第三类主要就是盛装的垃圾了。也就是说除了液体不能盛装外,其它的是要在允许范围内都可以使用,一直都没有和人们疏远,反而是越来越密切了。

盖房子高低讲究(盖房不盖簸箕房)(2)

因此从这句“盖房不盖簸箕房”的俗语来看。其实簸箕指的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种,三面高起,地面是平的,有一面敞开这样形状的。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对“簸箕房”的理解和说法不一样,比如有人认为三面是山,只有一面开口,并且地势平坦的形状像“簸箕”的地方称为“簸箕房”。但是实际上在民间人们建房考虑比较多,不仅仅是从地势来看,还要看周边的环境,地域不同人们的风俗又不同,所以有的地域民众认为只要靠山并且有溪河环绕地势平坦,且不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居住舒适,这样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因此从地形上来说并不存在所谓的“簸箕房”。在我国的湖北、广西、贵州等地普遍存在一种“凹”字型建房模式,人们可能要说这是“簸箕房”,从形状上看确实有点像,但事实际不是的,因为东西的两个偏房是垂直正房的,与我们看到的簸箕是有区别。那什么样的房型才叫“簸箕房”呢?

在民间,不同的地域人们对“簸箕房”的叫法不太一样。有的地域叫“八字屋”,有的地域叫“穴字屋”,有的地域叫“胯裆屋”可见这种房屋的格局就是偏房与正房成钝角的形式。

盖房子高低讲究(盖房不盖簸箕房)(3)

民间人们都不喜欢簸箕屋主要是由民间的叫法引起,人们通过联想加以扩充,比如“穴字屋”、“八字屋”使人联想到“墓穴”相当的不吉利,民间有“阴气”重的扩充,隐喻住这样的房子的人容易生病。再比如“簸箕房”联想到“簸箕”的作用,是把东西播扬出去,隐喻着财富被播扬出去了,不聚财,只出不进,运势不好。比如“胯裆屋”让人联想到人们的坐姿很随意,男女的都是张开两条腿而坐,坐姿不雅,不懂礼数,缺乏教养,有失体统。隐喻着房屋里人作风有问题,不讲规矩,古人在过去对规矩是看得很重的。当然了这些都是人们的联想隐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传统的建筑思路是方方正正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是当时受到礼教的影响,把这些规矩融入到建筑中去。在过去古人是很忌讳在建房的时候出现不规则的建筑的,比如“三条腿”或者“梯形”的院子。只要出现就会用夸张的隐喻来总结成句子提醒后人不要坏了规矩。要按照“方正”的传统思想来建房。当然这是普遍现象,像南方有的地区还有圆形的房屋结构。

盖房子高低讲究(盖房不盖簸箕房)(4)

我们现在很多俗语已经不适合当下了,社会在发展,人们思想已经开放,过去一些礼教的东西已经不在讲究了,自然就会出现其他形状的建筑,比如引进欧洲的建筑风格。现在的人们反而觉得好看,能接受,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有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