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可怕的精神内耗 无视进步才是最大的精神内耗

联系现实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做纵向的比较,也做横向的比较,反思不足更看到进步,才不会轻易被人挑动起包括自我以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内耗。

你有没有可怕的精神内耗 无视进步才是最大的精神内耗(1)

视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霍弗

近日,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一度排到了视频网站热播榜第一。众多网友认为,正如标题所言,二舅的人设特别治愈,尤其能缓解当代年轻人愤愤不平、焦虑等精神内耗。

有人将“二舅”视频与小说《活着》相比,但事实上二者截然相反。在《活着》中,福贵的每一次失去都不过是增添一抹向命运低头的记忆;在“二舅”视频,主人公则是在每一次面对命运的嘲弄时执着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如果说《活着》给我们的启迪是无论命运如何,学会用一句“就这样吧”调侃自己,那“二舅”教给我们的,一定是“拐个弯再试试”的坚忍。但二者又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想必,“二舅”视频与《活着》一样,作者对现实素材是进行了精心的取舍加工的。

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农村的“二舅”,在遭遇意外后,靠一门木工手艺自立自强,既实现了对家人的付出,也在村子里获得了认可。必须承认视频的表达很有现实感,但没有必要将之与现实划等号。正如作品本身所表露出来的,是“二舅”身上那种一直向前看,对生活中遇到一切困难不低头的精神在鼓舞着人们。或许这正是一部作品的价值所在。在如今短视频“横行”的时代,如果把经过剪辑加工的视频作品完全等同于现实,和将影视作品视为历史、当作真实,又有什么区别。

“二舅”视频刷屏后,“二舅”原型所在镇的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视频的一些细节与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如残疾证的问题,系统显示早在1990年就已经有证了。而作者自己也在视频结尾标注,有些素材实际上是来源于影视作品的。怀着单纯的善意对“二舅”抱以同情,从“二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都很正常。但如果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二舅”,故意把艺术呈现的细节与现实生活强牵连,将之视为可以利用以抨击、抹黑的武器,除了说是“坏”也实在找不出其他字眼来形容。

有的人为了批判此文及其刷屏,恨不得戴上各色各型眼镜逐字逐句挑毛病。在各种批判论调中,《二舅》原文有一个情节被所有人选择性忽视——“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当年的那个医生,他跟二舅说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辈子。二舅笑着骂他一句,一瘸一拐的又给人干活去了。”这个情节传递的两个重要信息是批判者需要“刻意回避”的:一是村医说出了今天法治环境不比当年的真相,二是二舅笑着骂一句就走了体现的绝不是所说的懦弱和认命。批判者选择无视这个情节,是因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的案例否定现在的成就,热衷于用历史的旧账攻击现在的制度。如果读透了这一段,批判者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会显出巨大的逻辑漏洞,批判的目的就很难达到,至少在理性读者中的诱导效果会大打折扣。

时代变幻、地域变化,谁都不会一路顺风顺水。“二舅”其实是患了脊髓灰质炎,并非打针(直接)导致残疾,而这一疾病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正义和公正不是精巧文字装饰和观念偏见叫嚣出来的。联系现实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做纵向的比较,也做横向的比较,反思不足更看到进步,才不会轻易被人挑动起包括自我以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内耗。

普希金在诗里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让我们的价值观再稳固一点,坚定我们的自信,办好自己的事情,“二舅”走向了胜利,我们同样正走向胜利。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稿费从优。

你有没有可怕的精神内耗 无视进步才是最大的精神内耗(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