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

你的人际交往模式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朋友圈子里,你是一个舍己为人的老好人?是一个不愿社交,喜欢独善其身的人?还是与人有冲突时,好聚好散的那一类人?

其实哪种交际模式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它只是个人选择而已。不过在史蒂芬·柯维看来,人际交往有六种模式,除了利人利己的双赢思维外,其他五种都不是好的交际模式。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1)

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列出了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即:

两败俱伤(输/输)

损人利己(赢/输)

独善其身(赢)

舍己为人(输/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

利人利己(双赢)

这几种模式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你很难说清楚哪个好,哪个不好,因为有的人就喜欢独善其身,你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它是对是错。

就像在不同的场景里,舍己为人不全是好的,好聚好散也不全是坏事一样。可是若从成事的角度来看,只有利人利己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一个人成事。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2)

01、两败俱伤

这是典型的双输局面。如果你经常看电视剧,就一定对这句台词不陌生:「凡是我得不到的东西,就亲手把它毁掉!」它可不仅是一句台词,在生活中你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

比如合伙创业的两个人,一开始双方合作很愉快,可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利益上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从此两人不是相互拆台,相互提防,就是相互消耗。

到最后为了分钱闹得不欢而散,还各自拼命拉共同的客户,从此成为陌路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至少有5个,散伙之后彼此老死不相往来。可见在处理双方关系上,两个人步调不同,最终两败俱伤。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3)

02、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是一个零和博弈,就是一方得到是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的,双方的得失加起来是一个固定值,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游戏,必须分出输赢。在人际关系中,这是仅次于双输的坏结果了。

如果你想成事,千万不能跟这类人交往,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坑你一把,你连哭诉的地方都没有。他也认为自己无辜,毕竟这是他常规的操作。

比如你有一个室友,他在晒鞋子时把别人的鞋子扔在一边,占了好位置,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虽然是小事,但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就那么多,他却为了晒自己的鞋子而挤掉了别人的位置,以后在大事上也一定这样做。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4)

03、独善其身

这类人喜欢单打独斗,个人能力相对比较强,往往一个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他不需要别人做帮手,别人的输赢他从不放在心上,只要自己努力争取得到想要的结果就行,这是单赢

这类人虽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做成一点事,但他不善于与人合作,很难做成大事。

他的人际关系也很简单,喜欢跟谁交往就交往,没有多少利害关系,不想搭理人的时候就关起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减少了许多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很少有人能够伤害到他,当然他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他跟别人的关系算是比较舒服的,可还是算不上理想的人际交往之道。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5)

04、舍己为人

舍己为人的例子太多了,历史上很多为他人献身的英雄人物就不说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都是先想到别人,甚至为了别人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类人分两种,一种是知道你有困难,兜里有100块钱也要给你80,很仗义,人缘很好;一种是和事佬,只要能息事宁人,就会无底线地吃亏,还安慰自己说吃亏是福。

不可否认,这种老好人虽然很受欢迎,但是在人际关注中都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的,一开始就抱着我输你赢的心态去做事。

如果他成为领导就习惯纵容下属,在负责谈判时往往输得很惨,让整个团队或者身边人吃很多亏,成为「猪队友」的可能性很大。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6)

05、好聚好散

两个人能做到好聚好散,一定比两败俱伤好太多。当双方认为彼此没有合作或交往下去的必要时,就及时退出。虽然这是一种妥协,但不会有什么损失

比如两个不相爱的人在一起久了,没有日久生情,再相处下去也是耽误彼此,不如好心分手,好聚好散,日后相见还是朋友。

公司合伙人之间也是一样的,与其相互猜忌,不如停止合作,大家还是好兄弟。

好聚好散的关系,给每个人都留下很大的余地。如果有两败俱伤的可能,或者没有双赢的可能,为了双方没有利益损失,就各自后退一步,做到好聚好散也是可接受的结果。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7)

06、利人利己

史蒂芬·柯维在书中强调,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竞技场。也就是说,双赢思维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思维,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是:我好你也好。

柯维说到他在一次演讲时,叫上一位观众来扳手腕,并找了一位第三方男性作为投资人,扳手腕赢的一方即有一块钱奖励。那位男士看到奖励不多,便欣然接受。

一开始柯维和观众扳手腕互不谦让,僵持了很久依然不分输赢,站在一边的投资人乐坏了,一副不花钱就能坐山观虎斗的神情。

后来史蒂芬柯维跟作为对手的观众说:「我们一人让一次,这样都可以都挣钱了。」于是两个人互相配合,你赢一局我赢一局,第三方男性脸色大变,叫苦不迭。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8)

我认为这是在不考虑第三方感受的情况下,双赢思维最生动的例子,可见它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行为。

就像一位盲人,他明知道看不见路,却依然在天黑时提着一闪灯走路,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看见路,而是方便别人走路,也避免别人撞到自己。这也是典型的双赢思维。

因为这种双赢不是非强即弱,不胜则败,而是一种非零和博弈,意思是你得到了,我不会失去,我也一样得到,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比如两个有恩怨的两个人,平时见面谁都不搭理谁,可是有一方道歉,有一方原谅,那么谁都没有损失什么,彼此却多了一位朋友,也是一种双赢。

缺乏交际能力的应对措施(只有一种能成大事)(9)

07、结束语

我认为,一个人或一群人只有做到了利人利己,实现双赢,才有可能成大事。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想到的首先是不是利人利己,用什么办法能够做到双赢,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