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

阳新县自西汉置县以来,县治所历数次变迁,然而归纳起来,其变迁的轨迹大致为:从下羊下雉潭(富河临江入江口富池)→阳辛镇(富河与燕厦河交汇处,现址富河上游)→高陵寨、长乐乡宣化里深湖口(兴国镇西,现址富河中游)

古阳新县城历史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2)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3)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知州魏钿主持扩建,周长2109.3米。东西长约800米,南北1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有城门8座: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大西门、小西门、北门、富川门。

沿富河而建,先在长江边、富河出江口。从公元前201年(汉)至公元412年(东晋)约合613年,其间公元221年魏撤下雉置阳新县,至412年省下雉入阳新止。

后在上游,从公元221年至公元598年(隋)约合377年,在富河上游阳辛镇。其间公元560年(陈)撤阳新置永兴县,治所高陵故城。最终在中游。从公元560年(陈)至今约合1446年,县治所基本固定于现址即兴国镇及附近。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4)

古州城内还有小西湖(莲花池)以及湖中以宋朝兴国军知军周紫芝江南十咏为题的宋代建筑十咏堂和百花亭、沧浪亭、恩波亭、鉴湖亭、云山阁、怀坡阁、三柳堂、宏览堂、藕花堂、和政堂等胜景。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5)

兴国镇位于县境中部,富水下游。三面环山,东濒网湖,西连十里湖,经富水沟通长江。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6)

兴国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为永兴县治,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至清为永兴军、兴国军、路、府、州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阳新县治所,并置城厢镇,1949年建国后,设城关镇。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7)

▲通山全貌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

古通山县城简介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8)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9)

古籍载,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时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隨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南唐后主李煜始置通山县,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 先隶武昌郡,兴国州。后隶武昌府。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0)

自宋建县至清,县域未发生大的变化,民国期间先隶第二行政督察区,后隶第一行政督察区。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1)

建国后先隶大冶专署,后隶孝感专区和武汉市。一九六五年隶咸宁地区。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2)

县治通羊镇自置县始,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贸易中心。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3)

古代的通山县城,按纵横分为东街,橫街,南街,正街,西街,北街。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4)

从东方经龙神祠入东门(寅宾门)为东街,向南经横街至南街(现在的镇南中学),出引仪门过通津桥(南门桥),达东南方明水,湄港等地。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5)

向西经城隍庙,文昌阁,圣庙(圣庙现保存并修好,圣庙街对面为学宫),许忠烈祠,至县署(县衙)。县署前为正街,(署对面为桃花桥居民区。)署左旁为捕衙,暑右后设考硼,暑后座桃花泉,罗阜尖。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6)

暑右旁依次有节孝祠,古洞渊观(此处后有白马庙,社稷坛。街对面有江西会馆),书院至西街。

从西街往北至拱辰门为北街。出北门(拱辰门)经北门岭至畈泥等地。从西街往西有成宾门。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7)

出西门过青云桥,桥边南有青云堂。北有白鹤山。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8)

青云堂旁有路至通羊河过踏石至河南岸的上南市,下南市。(上下南市坐翠屏山,凤梓山,翠屏山上有翠屏寺,山西旁会仙崖,贺仙崖,贺仙崖西有狮子山,山崖上有狮子塔,即现重修的牛头塔)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19)

白鹤山腰有多宝寺,东岳庙。山麓有伏波祠,武庙,昭忠祠,金光阁。山下有居民群集。向北进范家垅等地。向西至先农坛,过马槽桥通向井湾,洋都等地。

湖北通山有无人区吗(阳新与通山的难兄难弟情)(20)

历史渊源

阳新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三国吴分鄂置阳新县。隋开皇九年(589)改为富川。宋为兴国军治,元升为兴国路,属江西行省,后属湖广行省。明降为兴国州,1914年改为阳新县。1949年5月16日解放,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属咸宁专区(地区),1997年1月1日属黄石市。

通山民国期间,始终属湖北省辖。元年(1912)属第一区,3年(1914)属江汉道,16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1930年建苏埃政府时,属湘鄂赣省鄂东南苏区辖。21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8年11月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

自宋建县至清县域未发生大的变化。1929年东南革命根据地形成,经大冶中心县委决议,阳新所属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划归通山县辖。这一时期,苏维埃县府与国民县府并存,国民县府的辖域只限于楠林、城关、厦铺一线数点。1933年后,革命趋向低潮,苏区渐转向边缘山区,国民党政区扩展,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仍归阳新县辖。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将阳新县的黄沙、九折、慈口、大畈、燕厦与通山到的富有、横石潭大桥背等地,划为“大畈特别区”,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辖。1935年6月撤销特别区,各地复归原县辖。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日军在占领区建伪政权;伪省府将阳新县大畈区划归通山县辖。抗日战争胜利后,阳新、通山两县参政机关争议纷起,经省决议,大畈区仍归阳新县辖。

建国后,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1999年3月咸宁撤地设市,通山隶属未变至今。

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1929年东南革命根据地形成,经大冶中心县委决议,阳新所属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划归通山县辖。

原来,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家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