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髓只对真诚的人讲(微观国学忠恕)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行“忠恕”就是孔子的行仁之道,是仁的实践。

国学精髓只对真诚的人讲(微观国学忠恕)(1)

“忠恕违道不远”

《论语》中有一段与曾子的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曾子说:“是。” 孔子出门之后,同学便问曾子:“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和恕罢了。”

《中庸》里说“忠恕违道不远。”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想要立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立得住;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这是为人的积极方面,用现代话说,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成就自己。从现实一面讲,帮助别人,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做信用储蓄。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应该就是恕了吧!自己所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中庸》里说“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也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换句话说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当怎样对待别人。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是恕。“中心为忠,如心为恕。” 而行忠恕之道,正是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用白话的语言概括说,与人相处之道就是:尽心帮人,无心害人。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几千位宗教领袖及代表共同签署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定为人类伦理的基本原则,也称为“黄金原则”。

“以直报怨”

“忠恕”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但也有例外。《论语》中记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应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国学精髓只对真诚的人讲(微观国学忠恕)(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