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大全(请你跟我轻松而有效地学习初中文言常用词吧)

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大全(请你跟我轻松而有效地学习初中文言常用词吧)(1)

“及”的甲骨文

〖字形解析〗

,是个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的甲骨文:左上是个人,右下是一只手,合起来表示手从后面抓住人的状态,即表示追上、赶上的意思

〖 词义演变〗

本义动词】:本义是“追上”“赶上”。

”在初中文言文篇目中共出现了9次,但没有这个义项。课外如“追张仪,不”(《屈原列传》)中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本义可以通过成语“望尘莫及”来记忆,“望尘莫及”的意思就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没法追上”。

引申义

1、【动词】到、至。

如初中教材中有“至霸上棘门军”(八年级上《周亚夫军细柳》)、“郡下,诣太守”(八年级下《桃花源记》),其中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本义到引申义1的理解与记忆方法:赶上了也就达了这一点。

这个引申义可以通过词语“涉及”来记忆,“涉及”的意思就是“牵涉”。

2a、【介词】等到/当/在……的时候。

如初中教材中有“其家穿井”(七年级上《穿井得一人》)、“鲁肃过寻阳”(七年级下《孙权劝学》)、“下船,舟子喃喃曰”(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其中的“”都是这个意思。

由引申义1到引申义2a的理解与记忆方法:由动词虚化,引进时点。

2b、【介词】趁/乘……之时。

初中文言文篇目中没有这个义项,课外如“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子鱼论战》),其中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引申1义到引申义2b的理解与记忆方法:由动词虚化,引进时段。

3、【动词】比得上;来得及。

如初中教材中有“悲守穷庐,将复何”(七年级上《诫子书》),其中“”的意思是“来得及”;“徐公何能君也”(九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共有2处),其中的“”的意思是“比得上”。

由本义到引申义3的理解与记忆方法:一方赶上另一方,两方不差上下(即“比得上”);还有时间,能够顾到或赶上(即“来得及”)

4、【连词】和、与。

如初中教材中有“若有作奸犯科为忠善者”(九年级下《出师表》),其中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本义到引申义4的理解与记忆方法:一方赶上另一方即“”这个行为连接起了双方,由此演化为连词,表并列关系。

为了便于各位形象地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关系,我第一次尝试用画图软件作了以下图示,对于70多岁的我来说有点难,花了不少时间,擦了画,画了擦,反复多次才勉强完成!如觉得还可以,请别忘了按3秒点赞,谢谢!

”的义项演变网络图示

初中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大全(请你跟我轻松而有效地学习初中文言常用词吧)(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