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种植成功案例(贵州非洲菊周年设施连作障碍克服的栽培技术)

贵州非洲菊周年设施连作障碍克服的栽培技术

项目基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黔农科院青年科技基金(2020)11号]。

_唐玲涵等

非 洲 菊 (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 属 菊 科(Asteraceae)大丁草属(Gerber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扶郎花、灯盏花、太阳花、葛百拉等,是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 。自贵州省 2001 年引进非洲菊,在贵阳、凯里、遵义、安顺、惠水等地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年产值 3 万~5万 /667m 2 ,已成为贵州省发展最好的鲜切花种类 。

目前,我国非洲菊主要是连年保护地设施栽培,非洲菊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可周年开花。但随着贵州省非洲菊生产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等经营模式和土地因素的制约,非洲菊产区不得不进行常年设施内连作。

非洲菊的连作障碍在 3 年后非常严重,制约非洲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连作土壤处理、水肥调控可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的影响,增加非洲菊的产量。

1 非洲菊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连作障碍表现

1.1 非洲菊形态特征

非洲菊多年生草本花卉,顶生花序,叶基生,株高30~45cm,头状花序单生,花盘直径 10~12cm,花色丰富,红、白、黄、橙、紫等色系 。目前国内市场还出现了迷你非洲菊、重瓣非洲菊、卷边非洲菊、毛边非洲菊和空气卷非洲菊等商品种,深受消费者喜欢。

1.2 非洲菊生态习性

非洲菊不耐寒、忌炎热,喜欢冬暖夏凉、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 20~25℃。开花温度不能低于 15℃,温度低于 10℃、高于 30℃会停止生长。通常栽培 3 个月左右便可开花,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可周年产花。

1.3 连作障碍表现

贵州地区雨水充沛,大棚中密闭效果好,空气湿度大,容易导致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由于大棚内土壤无降雨的淋洗,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生态失去平衡,导致土壤盐渍化,造成非洲菊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非洲菊连作障碍的土壤 pH 值下降、EC 值增加、氮磷钾比例失调 。随着年限的增加,大棚内土壤环境的恶化,会加重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生,从零星发病到普遍发生影响产量,只需要 2~3a,严重制约了非洲菊的可持续发展。

2 栽培前处理

2.1 土壤基肥

非洲菊喜欢透气、疏松的砂质土壤,若土壤不透气容易发生烂根的情况。尽量选择弱酸性的砂壤土,若土壤太黏可添加珍珠岩或者蛭石增加透气性。选择腐熟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 30000kg/hm 2 ,深耕细翻,将肥与土拌匀,深 20~30cm。

2.2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为了杀灭土壤中致病真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将连作土壤旋耕后喷灌,全部浸透土层 30cm左右,等待晾干致土壤含水量为 50%~70%,手捏成团,掉地散开。施用有效成分含量为 98%的颗粒状棉隆,均匀铺撒,再次旋耕深埋于土壤中,深 30cm,用量为450kg/hm 2 。

使用厚度为 8 丝的聚乙烯吹塑薄膜覆盖住处理后的土壤,四周挖压膜沟,将薄膜边角平摊在沟中,用土压实,保证密封不漏气,熏蒸 10d。揭开膜后,翻地、敞气约15d,再旋耕翻土 30cm。对土壤做种子萌发试验,直到种子萌发正常为止。

2.3 整地起陇

非洲菊怕积水,排水不畅易烂根,常规采用高畦栽培,畦宽 1m,畦高 30~40cm,畦宽 1m,畦沟宽 40~50cm。

3 栽培管理

3.1 幼苗处理

栽种非洲菊种苗的最佳时间为春季 3-4 月,尽可能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种植为宜,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健康幼苗。将绿康威用水稀释成 750倍溶液,将非洲菊幼苗根放入稀释溶液中浸根 10min 后移栽于处理过的土壤中。移栽时,不能种植过深,叶片不能紧贴土面,否则易导致叶片腐烂,需将根颈部略露出土面 1cm,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头水,可边种边浇水,为防止种苗失水。

3.2 定植期管理

移植定植后,用 75%遮阳网遮光 7~10d,同时棚内昼温保持 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 15℃,待苗成活后,逐渐增加光照。再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依据株行距铺设地布,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和有益菌落的繁殖。在第 1 次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间隔 60d 后,再施药 1 次,以增强效果。

3.3 温度湿度管理

非洲菊耐热性和耐寒性都较差,白天棚内温度在20~25℃,夜间 15~16℃,温度高于 30℃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低于 12℃停止开花,温度低于 0℃会受冻害。在夏季高温时通过展开遮阳网、改善通风情况来降低温度。冬季温度较低时,可采用大棚内加盖畦面小拱棚保证温度,防止非洲菊被冻死。

非洲菊最适宜的湿度为 70%~80%,当湿度超过80%时,易感染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当棚内湿度达到 80%时,应加大通风量,将湿气排出棚外。贵州地区夏季多雨,当棚内外湿度都较大时,通风不能降低空气湿度,需喷洒一些光谱性杀菌剂预防植物因高湿出现的病害。

3.4 水肥管理

3.4.1 幼苗期。缓苗 14d 即可施用水溶高磷肥(N∶P∶K=9∶45∶15)1 次,75kg/hm 2 。之后每 10d 施用 1 次水溶高氮肥(N∶P∶K=30∶10∶10),75kg/hm 2 。根据温度变化,适当调节水肥的施用间隔周期。苗期注意适当控水,让根系尽量深扎土层,保持土壤湿度在 60%,10~15cm 土层干透时再浇水。

3.4.2 开花期。贵州大部分地区 3-11 月是主要产花期,此时非洲菊需肥量较大。可 7~10d 施用 1 次水溶高钾肥(N∶P∶K=15∶5∶30),75kg/hm 2 。每月喷施叶面肥 1 次,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镁、锌、硼等。每月冲施有机肥 1 次,用量为 3000kg/hm 2 (干制有机肥),与复合肥分开追施。从种植翌年开始,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生物活性成分以芽孢杆菌、木霉菌等为主)及腐殖酸等新型药剂,促进非洲菊植株的生长并提高抗根腐病能力。每半年可适当施用 1 次,具体用量依据产品而定。在开花期要保证水分的供给,但不可每天浇水,本着“不干不浇,浇就浇头”的原则,不可有积水。浇水需注意往土壤表面浇水,不可从上往下。夏季一般 3~5d 浇水 1 次。非洲菊喜光,但要避免光照过强灼伤植株影响生长,在 9:00 之前、17:00 之后,及阴雨天需关闭遮阳网,让阳光直射植株。中午光线过强时,需展开遮阳网,保证 50%透光性。

3.4.3 生长缓慢期。每年 12 月-翌年 2 月,由于温度较低,非洲菊生长缓慢。此阶段水肥施用较少,基本 2 周左右浇肥水 1 次,温度在 10℃时,施用平衡肥(N∶P∶K=15∶15∶15 或 17∶17∶17)1 次,用量 75kg/hm 2 ;5℃以下时,施用平衡肥的同时,适当叶面喷施 0.1%磷酸二氢钾 2~3 次,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非洲菊全程栽培应结合喷滴灌管理与每年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定期监测土壤 EC、pH 值。比较合理的土壤EC 值 0.2~0.7mS/cm、pH 值 6.5~6.8。

3.5 摘叶疏蕾

非洲菊是基生叶,叶片重叠,而且底部的叶片易枯黄老化,影响植株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影响产花质量,还极易滋生病害。要及时去除枯叶、黄叶、带病虫叶,重叠在同一方向生长的叶片也要进行疏离,保证 1 个花蕾保留 5~6 片功能叶。及时摘除长势不佳、质量不好或带病虫的花蕾,以保证产花的质量,减少生病几率。

3.6 病虫害防治

3.6.1 常见病害。贵州地区降雨多,大棚内空气湿度大,应以预防为主,棚内湿度超过 80%时,就需要定期喷施药剂预防减少病害的发生。贵州常见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等病害。

(1)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梗和花蕾,发病初期,花梗呈现褐色小斑,病变会逐渐扩大环绕花梗,致使花梗枯萎;花蕾受害初期病斑呈水渍状褐色,发病后期整个花蕾呈现腐烂状。发病初期清除病株,可交替喷洒 40%异菌腐霉利悬浮剂 1500 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 1000 倍液、62%嘧环咯菌晴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和 50%异菌脲悬浮剂 750 倍液,5~7d/ 次,连续喷施 2~3 次。

(2)根腐病:主要为害根和根颈部,发病初期根颈部呈现水溃状,后慢慢变为褐色腐烂,病根皮层剥离。叶片在受害后由绿色变成暗红色,最后为褐色枯萎。发现发病植株,首先铲除病株及周围 20cm 内的土壤,喷洒30%精甲噁霉灵水剂 1000 倍液。发病初期,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30%精甲噁霉灵水剂 1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 750 倍液等广谱性杀菌剂交替使用,4~5d/ 次,连续喷施 2~3 次。

(3)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表面呈现白色小霉点,之后扩展成片,布满整个叶片,黄白色斑并有白粉,发病后期变为灰白色伴有黑色小点,致使叶片褪绿枯死。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可交替使用 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 7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 8000 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等药剂,每 15d 喷施 1 次,严重时可以8~10d/ 次。

3.6.2 常见虫害。大棚中的虫害相对较少,及时清除棚内杂草、枯枝落叶,在大棚中通风口用防虫网,棚内使用黏虫板,悬挂高度应高于植物 10~15cm,悬挂密度为450~600 张 / hm 2 ,减少虫口密度。冬季棚外温度低,食物少,虫源多会迁入棚内,需定期喷施杀虫剂。贵州地区常见虫害有蓟马、叶螨、蚜虫、白粉虱等。

(1)蓟马:为害非洲菊的嫩芽、嫩叶、花朵。叶片受害后出现卷曲现象,嫩芽、花朵受害后凋零,严重影响非洲菊的生长。可喷施 60%乙基多菌素悬浮剂 1500 倍液、5%啶虫脒乳油剂 20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 1000 倍液。

(2)叶螨:分布在嫩叶背面,为害非洲菊的叶片、花蕾。被害叶片翻卷、萎缩;被害花瓣变成褐色萎缩;被害花蕾发育不全,畸形、残缺。可喷施 10.5%哒螨灵水乳剂1000 倍液、25%乙螨唑 1000 倍液、75%炔螨特乳油剂2000 倍液等药剂。

(3)蚜虫:为害叶片和幼小花蕾,被害非洲菊生长缓慢,叶片卷曲并失去光泽,叶面伴有黑褐色黏稠状排泄物。防治药剂可选择 75%吡虫啉 2000 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 1000 倍液等。

(4)白粉虱:附着成叶背面,分泌蜜露堆积在叶片上,引起真菌性病害。种苗、杂草带虫是主要虫源。在引种种苗时,要仔细检查是否带有虫卵。可选择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4000 倍液或 45%联苯肼酯悬浮剂 2000倍液等药剂。

非洲菊种植成功案例(贵州非洲菊周年设施连作障碍克服的栽培技术)(1)

切花非洲菊

4 其他克服连作障碍技术要点

4.1 蔬菜—— — 非洲菊轮作模式

通过上述栽培技术,可以延长种植非洲菊的时间,但非洲菊在设施内连作,由于水肥管理用的化肥、农药,大棚内无雨水冲洗,使得土壤环境失衡,土壤酸化,甚至土壤盐渍化,开始普遍出现病害,严重影响产量,这时不适再继续种植非洲菊。土壤需要进行轮作,可以选择与蔬菜进行轮作。

4.1.2 蔬菜种类选择。研究发现,在连作土壤上轮作青菜、白菜、生菜等速生蔬菜,青菜对硝态氮、钾离子吸收较多;生菜对硝态氮、镁离子吸收较多;白菜对碱解氮吸收较多。由于这 3 种属于速生蔬菜,生长量大、产量高,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总量也较多。在连作 7 年的土壤上轮作上述蔬菜,土壤酸化程度改善明显,土壤 pH 值由 5.6 升至 6.2,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浓度显著降低,由1.4mS/cm 降至 0.8mS/cm,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到显著改善。通过轮作蔬菜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丰富度及群落均匀度。

4.1.3 改善土壤条件。土壤严重酸化、盐渍化时,可等雨季来临前,撤除大棚顶,通过雨水冲洗,洗出土壤中的盐分,雨季结束后,再通过太阳曝晒来对土壤消毒杀菌,在这期间,需要翻耕土壤,充分消毒。再次种植非洲菊前还需要利用棉隆再次进行消毒。

4.2 有机无土种植模式

在有温度调控条件的设施内,可以考虑有机无土基质栽培,其具有透气性、容易灭菌处理、不易滋生杂菌的特点,可将病虫害降到最低限度,减少杂草的生长。采用椰糠加珍珠岩(椰糠和珍珠岩按体积比 6∶4 配制),再拌上消毒腐熟好的有机肥,用量为 30000kg/hm 2 。水肥管理与上述相同,但由于无土基质栽培相较于土壤保水性较差,浇水频率会略高于土壤栽培,当无土基质干后再浇水,夏季一般 1~2d 浇水 1 次,冬季一般 7~8 天浇水1 次。或者采用椰糠基质袋进行栽培,生长情况、开花量及保水性都优于土壤栽培。但在夏季高温时,叶片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日灼现象,冬季保温性也较差,生产成本较高。

5 讨论

非洲菊的连作障碍是制约非洲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土壤消毒、合理水肥管理、定期添加生物菌剂可延长连作障碍发生的时间,增加非洲菊产量。当连作年限过长,在大棚内没有雨水的淋洗,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就不再适合种植非洲菊,更换设施大棚的成本非常高,只能通过改善修复土壤环境,使得可以继续种植非洲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