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

辛弃疾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辛弃疾的词作流传甚广,在小学课本上就有涉及。作为中国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与苏轼一起被并称为“苏辛”,又因为出生在济南府统辖地区,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

辛弃疾以其出色的词作闻名后世,后世称他为“词中之龙”,如今他的名字已经是妇孺皆知。然而,正是由于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太过出色,使他的军事才能被耀眼的光芒所遮盖,几乎被人们遗忘。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1)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当时已经被金兵占领。从小辛弃疾就被爷爷就经常带登高望远,眺望沦落敌手的大好河山,教导他长大后要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于是爱国的种子就在年幼的辛弃疾心里生根发芽。

等到辛弃疾长大成人时,日复一日勤学苦练的辛弃疾,已经成为一个武功高强、有勇有谋的青年。终于机会来了,趁着金国改朝换代之际,各地仁人志士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也组建了一个两千多人的起义军队伍。接着辛弃疾率领队伍投奔一个当时比较强大的起义军势力,首领名叫耿京,他让辛弃疾在军中幕下担任掌书记一职,此时辛弃疾22岁。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2)

有一次辛弃疾奉命南下,联络南宋朝廷,等到他完成任务返回,途中却听说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部下张安国密谋叛变,首领耿京已经被张安国杀害!

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的手下们面面相觑:“首领遇害,群龙无首,我们该何去何从?”只有辛弃疾镇定自若,根据他的判断,张安国杀害首领后,必然投靠金军领赏去了,这时候敌人一定是得意忘形,不会料到自己会遭到进攻,此时就是出其不意发动突袭、除掉叛徒,并为首领耿京报仇的最佳时机。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3)

于是辛弃疾挑选精兵,准备好宝剑良弓,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潜入金军大营。此时敌我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辛弃疾只带领50名精兵,而他们的对手金军大营,驻扎着5万大军。然而,在辛弃疾的指挥下,50名勇士毫不畏惧,如同一群猛虎冲向金军主帐,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4)

此时叛徒张安国正在和金军主将把酒言欢,喝得不亦乐乎,等到辛弃疾和50名勇士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做梦一样。还没等金军主将和张安国反应过来,辛弃疾手起刀落,张安国已经人头落地。

辛弃疾提着叛徒张安国的人头立即往回返,外面敌人已经包围过来,辛弃疾率领手下勇士杀出一条血路,如入无人之境。摆脱了金兵的追击,辛弃疾清点部下人数,50名勇士,没有损失一人!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5)

这场奇袭,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军事奇迹,正是由于辛弃疾的一片忠心和出色的勇敢与谋略,才成就了这个军事奇迹。可惜的是,由于出生地的原因和南宋朝廷的腐败,辛弃疾后来被罢官归田,从此再也没有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机会。

辛弃疾在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他渴望报国却不得机会的愤懑之情。

辛弃疾带领50人闯进5万人的营地(率领五十人闯五万人的敌营全身而退)(6)

辛弃疾作为一名豪放词人,和其它很多有名的词人相比,辛弃疾是真正有过征战沙场,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的,并且还创造了如同神话般不可思议的军事奇迹。也正因如此,辛弃疾的词作才总能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书籍:《辛弃疾词传:男儿到死心如铁》(此书如下,加上此书,还有五本,一共六本只需45元,统统带回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