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

潮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潮汕的许多民俗、潮剧、建筑都有厚重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潮汕的美食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人知。关于潮汕特色民俗文化,我今天来讲讲一个较为冷门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简称“歌册”,是曾经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用潮汕方言徒口演唱。它用现在一种流行的文化来讲就是说唱。歌册源于潮汕地区,并向广东省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汕尾市的陆丰市、海丰县和福建省漳州市的东山县、诏安县、云霄县以及台湾南部、澎湖列岛等地辐射,同时传播到海外潮语地区。

  • 为什么叫做“歌册”?它和潮剧有何区别?

歌册,就是唱歌本子,顾名思义是不能标志出曲种的内容与形式的,因此有人主张采用歌册中的行文,即称作“歌文”以定其名称。也有主张称作“潮州歌”或“潮州俗曲”的,但这样不仅难一听就懂,又容易与潮州歌谣和潮音唱曲混淆,都不如称为潮州歌册,一听了然。

歌册盛行于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逐渐衰落,现已濒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潮州歌册,最早的版本是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刻印的木刻本。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1)

  • 来源和内容形式

潮州歌册故事的产生和来源与其他说唱文学作品一样,不外乎是出于作者自己的构思;采自民间的传闻;改编自通行的戏剧和小说,诸如杂剧、传奇、话本、章回小说;和其他说唱文学相互袭用,潮州歌册的题材分类型也十分广泛例如有英雄传奇、爱情婚姻、宫廷斗争、女性传奇、节女孝妇、家庭纠纷、审断公案、佛经修行、时事政局和神仙精怪等等。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2)

英雄传奇歌册故事

  • 演绎方式和特点

歌册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成一组,每组押韵,连续同韵,也可以转韵,都是潮州的口头韵,内容浅白,也少数或偶有出现而插上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三三四句或三七字句,押韵又转用仄声,以示分别。朗读潮州歌册,无须乐器,不在什么书场,也不由专业艺人唱出,都是人们自己自己口口直接传唱。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3)

潮州歌册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4)

多为7字一句

  • 潮州歌册和潮汕女性紧密联系

歌册是传统潮汕女性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的精神乐园,具有浓厚的女性文化特质。歌册的传唱者多数是女性,不仅主唱者是女性,听唱的群体也主要是妇女、儿童。因此,歌册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中的女性谱系代代口耳相传得以流传,是独特的女性文化景观,也是女性化的潮汕民间文化形态之一,因而被称为“潮汕妇女的百科全书”“潮汕女子文化”“潮汕女书”“潮语区女性文学”等。20世纪90年代已有不少研究者从女性的视角研究歌册,它对潮汕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婚恋观、性别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潮州歌册的传承与女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与女性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潮汕女性的生命史见证了歌册近百年的兴衰史:20世纪10-50年代,她们处于姿娘仔(小时候)时期,歌册传唱最为繁荣,歌册的发展也处于兴盛时期;20世纪60—70年代,她们结婚生子,家庭负担加重,生活艰难困苦,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唱歌册,歌册的发展处于低落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歌册赖以生存的人群和传唱的空间逐渐缩小,歌册昔日繁盛的景象难以再现,这一民间传统说唱艺术濒临危亡这种随着女性婚前婚后生活情形发生改变而起伏和衰落的文化传承方式,体现了独特的潮汕女性文化色彩。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5)

儿童表演潮州歌册

最近流行潮州歌谣叫什么名字(源远流长的潮汕说唱文学)(6)

儿童朗诵歌册

  • 关于潮州歌册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小时候,白天上课,放学回家跟着外婆学唱歌册,我就觉得歌册是潮汕文化久远的味道,一定不能失传。目前歌册的濒危现状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变迁、政治运动、观念更替以及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考验着潮州歌册。

现代潮汕女性的思想观念变化和辨识能力不断提高,受众的大幅度减少,歌册演唱者和歌册作者逐渐逝去、后继乏人,都使潮州歌册日渐式微,不可避免地走向濒危。

其次,人们忽略、漠视,即使在今日,在民间艺术研究不断深入,保护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日渐高涨的新时期,人们也常常忘记对民间艺术的性别审视。

保护和传承歌册,让歌册能“活态”地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保护好民间仍然存世的原生态歌手群体,否则,歌册将随着这个传承群体的衰亡而消失。我们需要对民间稀有的歌册传人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通过走访等方式尽快把他们的文化记忆录制成音像品,建立歌册数据库从而将其“活态”保存下来。

同时,也要加大对歌册的文化教育和知识启蒙功能的宣传及推广力度,加强创新,与时俱进,出版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册本。可以多设立一些歌册传习场所,为喜爱歌册的人群提供一个传播空间,营造良好的民间歌册社交网络,充分发挥现代社区的凝聚作用,培育新一代歌册爱好者,让歌册重新焕发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图源百度,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