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

文 | 浮世绘t

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我爱你,与你无关。

——歌德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1)

歌德在其名作《少年威特的烦恼》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句话道破了所有少男少女心中的秘密,也让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难以忘记。

在这本书中,威特与绿蒂的爱情,真挚热烈、凄婉动人,让人感慨万千。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这段爱情确实来自作者歌德现实生活中的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甚至女主角绿蒂就是歌德曾经朝思暮想的那位漂亮女孩的名字。而少年威特的烦恼也曾经是歌德的烦恼。

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相似的情感经历,是促成歌德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来源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2)

01

1772年夏天,23岁的歌德听从父亲的安排,离开法兰克福去位于威兹拉尔的高等法院工作。

不久,在一个舞会上,他结识了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孩绿蒂。当时,歌德对绿蒂一见钟情。随后不久,歌德就对这个女孩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而绿蒂也似乎对歌德有几分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情感也渐渐地升温,越来越亲密了。

然而,当歌德觉得自己对绿蒂的感情很有把握的时候,并且准备向绿蒂求婚的时候,才得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原来绿蒂早已和男友科斯特纳尔订了婚。而科斯特纳尔也是歌德的一位朋友,他们还是同事。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3)

绿蒂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她天真无邪,性格温柔,文静娴淑。她感动于歌德的真诚追求,可是有不忍心伤害她原来的未婚夫,她内心十分矛盾,每天都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她想歌德倾述自己的苦衷,希望能够得到歌德的谅解。

歌德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为了减轻自己心上人的痛苦,同时也为了让自己已经被打乱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歌德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威兹拉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法兰克福。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4)

02

歌德本以为离开爱情的伤心地,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一切情感上的波澜也会渐渐平静。然而,就在他回到法兰克福一个多月后,他先是接到绿蒂结婚的消息,又突然收到了一位莱比锡大学同学的来信。

他的同学在信中告诉歌德:他们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威兹拉尔自杀了。缘由是这位同学爱上了一位同事的妻子,在他遭到拒绝后,又赶上在工作中受到上司的责难,最后精神崩溃,心智失常,最终酿成自杀的悲剧。

这几件不愉快的事情接踵而至,深深地刺痛了歌德的心,虽然此时的他是那么年轻,可他联想到自己的一系列遭遇,他对自己的不幸更是久久无法释怀,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他常把一柄短剑挂在腰间,在他悲观绝望时,有好几次他准备永远结束自己的痛苦与不幸,一了百了,最终,他强大的内心战胜了恶劣的念头,重新振作起来,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5)

03

歌德的处境,既有当时那个时代的原因,也有他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他深受一系列的打击,陷在痛苦与绝望中不能自拔。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歌德觉得生不如死。

但歌德的理性占了上风,他终究没有自杀,而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他下定决心,积极地投身到工作与生活中去。

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他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与心路历程,仅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奋笔疾书,写出了一部经典不朽之作——《少年威特的烦恼》。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6)

晚年的一天,歌德与他的秘书埃克曼谈到《少年威特的烦恼》时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的东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10倍的长篇小说。我经常说,自从此书出版后,我只重读过一遍,我决心以后不要再读它,它简直是一堆火箭弹!一看到它,我心里就感到不自在,生怕重新感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的那种病态心情。”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7)

04

1774年,《少年威特的烦恼》出版。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当时歌德年仅24岁,他可谓是一举成名,一跃成为德国乃至西欧享有盛誉的作家,他也把过去一向被人轻视的德国文学,提升到了与欧洲其他文化强国并驾齐驱的地步。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结识这位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的作家,掀起了一股“威特热”。据说,拿破仑在戎马倥偬之际,身边总带着这部小说。两百多年来,威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8)

这本《少年威特的烦恼》被称作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迄今为止,它依然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忠实的读者。

1749年,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镇,他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梦想成为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主将。

歌德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威特的烦恼》、诗剧《浮士德》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自传性作品《我的生平诗与真》等。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9)

虽然,歌德的这本《少年威特的烦恼》已经出版250年了,但直到今天,读者依然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到很多养分,感同身受,获得很大的启迪。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威特的影子,少年威特本质上也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由的。

但是,如果社会没有对青少年们的烦恼情绪进行关怀和正确地疏导,他们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滋生消极错误的价值观。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观念将会影响国家的未来。

歌德让《少年威特的烦恼》以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影响了全世界,给少年与威特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全社会倾听青少年威特们的烦恼和苦闷,同时,也让青少年们理解威特的思想和情感,对自我的思想和情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身烦恼,以免更好地生活学习工作。

这是《少年威特的烦恼》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和意义。

歌德与席勒真正的友谊(歌德和少年威特的烦恼)(10)

END

作者介绍:@浮世绘t,情感领域创作者,热爱生活,专注读书,每天分享情感故事,读书 感悟等,愿为您分忧解难,让您感受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严禁抄袭。欢迎点赞、评论、留言、转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