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高不是太监(赵高竟然不是太监)

赵高,一个在秦始皇魂归西天之后篡改诏书逼死长子扶苏、拥立幼子胡亥称帝的秦朝官吏,由中车府令一路升迁至当朝丞相,他操纵傀儡皇帝,玩弄至上皇权,巧取豪夺,陷百姓于严刑酷法、赋税徭役的水深火热之中。为官数十载,赵高处心积虑陷害忠良,苦心筹谋篡夺王位。其结果,是他在距离王位一步之遥处,死于非命。

历史上的赵高不是太监(赵高竟然不是太监)(1)

就是这样一个坏事做尽的奸佞小人,居然也有被人冤枉的时候。世人的误读给赵高扣上了“太监”的帽子,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太监亡国的第一人。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赵高列传,而是在《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李斯列传》中零散地记述了一些赵高的生平行事。即便如此,也没有提及“赵高是太监”之类的说法。遍寻东汉以前的史籍文献,也没有明确指明“赵高是太监”。那么,赵高究竟是如何成为“太监”的呢?

其实现在世人对赵高是太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宦”字的误解了。

历史上的赵高不是太监(赵高竟然不是太监)(2)

《史记·李斯列传》有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意为“在宫中内廷任职”;“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宦籍”,即“用来登记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被施以宫刑去势的男人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由此可见,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即皇帝的近臣,而不是后人所理解的“太监”宦官。

历史上的赵高不是太监(赵高竟然不是太监)(3)

字词上的误解,只是赵高蒙冤的源头,而源远流长的骂名,则依附于历朝历代接连不断的由宦官专权、扰乱朝纲引起的改朝换代、亡国灭祖的祸患。无论是朝臣抑或百姓,都对宦官的恶劣行径痛恨不已。在文献记载的误读之下,联系史籍中赵高的所作所为,“赵高是宦官”的流言经久不衰,也可谓之“情理之中,意料之内”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视频,请关注一下下面的“酋长到”头条号,我会继续发表更多有意义的内容给大家。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