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重庆小面(重庆人的麻辣小面)

大清早刚起床,一股鲜香麻辣的味道从阳台飘进来。是谁家煮了麻辣小面了,真香啊,沉睡了一夜的馋虫在这一刻瞬间惊醒。

重庆,是一座麻辣小面叫醒的城。每天清晨,各个居民区便开始弥漫着麻辣的气息。小面馆大多数陈设朴素,甚至有些简陋,但蒸腾的热气,伴随着滚烫的开水,开启了一天的翻滚。

“老板,二两韭菜叶,加个煎蛋哈。”一个顾客点着面。

“老板,二两豌杂,多菜少面,麻辣哈。”另一位顾客朝着老板喊道。

顾客们大多不看食单,各自想吃的“麻辣小面”都了然于心。点完单,倒上一碗豆浆或热茶,端着热茶找到空着的位置,坐下来搓搓手,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无拘无束,安静的坐着等待面条上桌。

“麻辣小面”当然不只是小面。加入牛肉,排骨,肥肠,鸡杂,鸭血等肉食佐料的面条,都统称为小面。小面的形状大体上有5、6种,用得最多的就是图中这种圆圆细细的小面。因为细,能更多的吸收调料和油脂,所以大多数人早晨都是以这种小面为主。

中间的面酷似韭菜而得名韭菜叶。面条略宽,但比较薄,也很容易入味,这种面条比细面更容易入味。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面,点上一碗,配上炒过的酸菜肉丝,叫老板起面的时候少打一点面汤在里面。浓烈的麻辣香味浸过面条,再裹一层酸菜的咸香,夹着嫩嫩的肉丝。一口吞入口中,馥郁的味道在口中蔓延,让沉睡的胃瞬间清醒过来,赶跑了饥饿,填饱了肚子,填满了半天劳作的能量库。

条形宽面,面条约有一个手指宽。大多数面店很少有这种面条。我也很少吃这种面,但记忆中,这种面条干溜比汤面好吃。还有方形粗面,方形细面,这两种面日常比较少见。点餐的时候,顾客会直接说明要韭菜叶或宽面,没说就直接默认为小面。

小面之所以“小”,是因为做工简单,看似简单的面条,配以葱蒜酱油辣椒等精心调制的佐料,就是一顿顶饱的餐食,是重庆人生日常里再平常不过的元素。

踩着恨天高的美女,开着宝马车的高收入人群,穿着居家服就下楼的主妇,掉了几颗牙齿的大爷或者太婆,都喜欢早上来呼一碗小面。 来得晚了,小小的堂子容不下络绎不绝的食客,店主便在堂外人行道边延伸出了简易的餐桌。小凳子拿来坐,大凳子拿来当桌子,一大一小在街边人行道一字排开,这便是板凳面的由来。坐在街头吃面,应该是重庆别具一格的奇观。

位居“重庆小面前十强”的猫儿面,到了晚上生意特别“火爆”。面条是纯手工的面条,浓烈的杂酱、辛辣的泡椒鸡杂、耙糯的红烧牛肉等,浇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上,不仅是面条筋道的口味,还增添了很多鲜香麻辣的馥郁味道。浇上浇头的面,迅速拌一拌,白白的面条裹上浓浓的酱汁,面条瞬间变了色彩,裹着诱人的油色,让人垂涎三尺。食客也不顾什么斯文的形象了,挑上一筷子送到嘴里,大快朵颐起来。"火爆"的猫儿面,吃的不光是面。晚归的夜班工人,三五成群的好友,来到这里都放慢了节奏。点上几份下酒菜,三朋四友喝着啤酒,吃上一两个钟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岁月安然,时光静好,一碗绵长细腻的面条,在欢声笑语间慢慢流逝。重庆人爱小面,爱的是平淡纯真的日子,重庆人爱小面,爱的是碗中粗糙里带着精细的用心,重庆人爱小面,爱的是它不骄不傲,人人平等的物廉价美。

重庆人不光早上吃面,中午吃面,晚上也要来一碗面条为一天的辛劳画上句号。凌晨3、4点,为夜猫子准备的猫儿面准备收摊打扫做卫生,早起的板凳面老板,又开始为新的一天架起来炉灶,调配佐料,准备迎接早起的食客了。

正宗重庆小面(重庆人的麻辣小面)(1)

正宗重庆小面(重庆人的麻辣小面)(2)

正宗重庆小面(重庆人的麻辣小面)(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