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特遣队全员集结从哪看(X特遣队全员集结)

阿树树

注:本文有剧透

《X特遣队:全员集结》(The Suicide Squad),这部隶属于DC体系的“超级英雄大片”,8月6日刚刚登陆了美国院线,同时也因为疫情原因,同步在HBO MAX流媒体上播出。

随着全球又一波新病毒肆虐,无论电影院老板们如何叫苦不迭或是持续抗议,这种“院线 流媒体”的播放形式,仍在继续摧残着“去电影院看大片”的传统电影工业。在这种背景下,本片也和《黑寡妇》一样,没有特别大的宣传阵仗,也没达到“为电影造势,轰动救市”的效果。

从影片实际质量和口碑来看,这大约就是今年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了,甚至明年也不一定能等来更好的——考虑到《黑寡妇》剧情的不痛不痒,以及疫情之下各类计划的“超级英雄电影”制作纷纷在推迟。毕竟谁也不知道电影院能再度迎来满座客流到底是什么时候。

x特遣队全员集结从哪看(X特遣队全员集结)(1)

《X特遣队:全员集结》海报

其实平心而论,所谓“超级英雄电影”的称号,只是前几年电影工业还如日中天之时,制作公司为了吸引影迷入场,给旗下作品冠以的某种“连续性宣传标签”。

即使都有一位或几位“改编自美国漫画”的主人公,不同影片的主题趣味、制作规模和方式、追求的艺术效果其实早就千差万别了。甚至2019年还诞生了《小丑》这样极具艺术感的影片——甚至还拿下了威尼斯金狮奖。

而本片,也可视作是风格趣味上一次特别的尝试,就像电影公司前期宣传稿所言,可能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R级片”——因为片中出现了大量血腥暴力场面,美国17岁以下观众必须由父母监护人陪着才能入场观看。

x特遣队全员集结从哪看(X特遣队全员集结)(2)

除了这部《小丑》,近十年华纳兄弟公司的DC背景电影,都拍得……挺差的。

这次造就了《X特遣队:全员集结》风格特殊的原因,虽然导演功不可没,但首先是制作公司在电影文化和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博弈的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方华纳兄弟公司握有DC漫画的版权,十年前推出诺兰版本的《蝙蝠侠》三部曲时还是相对成功的。

但比了比竞争对手漫威和迪士尼的“复仇者联盟”,在商业上获得的更大收益,华纳兄弟也相当急切想推出了自己的“正义联盟”,并同时开启了“X特遣队”这些副产品英雄的尝试。

然而相比迪士尼,华纳兄弟是个老牌的“风格暗黑”的电影公司——早年前他们就擅长拍黑帮片,近年的大作是吓小朋友的“哈利·波特”系列——导致旗下“超级英雄”气质定位一直不太明朗。

几年前公司押宝扎导(导演扎克·施耐德),产出的作品虽然视觉上还算有大片气质,但剧情一直都沉闷得不太有趣。扎导家庭的变故,双方创作方向上的分歧,导致这些超级英雄影片一再修改延期,公映后的口碑却还是一言难尽。甚至今年《(冗长的扎导四小时)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的推出,还引发了影迷的一波口水仗。

而华纳兄弟走过这几年弯路之后,终于决定干脆也别瞎琢磨培养自己嫡系了,还是直接挖角漫威成功的导演算了。于是,在以上所有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之下,终于诞生了这部全新的《X特遣队:全员集结》。

x特遣队全员集结从哪看(X特遣队全员集结)(3)

看上去青春搞怪的“滚导”詹姆斯·古恩,其实已经55岁了……导演保持年轻的心态,也是让影片风格明快的重要因素。

本片导演詹姆斯·古恩,就是之前为漫威创作了《银河护卫队》1和2的导演。两部影片充满不太正经的美式幽默感,似乎观众还挺买账。

擅长暗黑风格的电影公司,迎来一位风格明快的壮年导演,初次合作中倒是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滚导”詹姆斯·古恩也没束手束脚,在整个创造中更加解放了自己的天性,把《X特遣队:全员集结》拍得比《银河护卫队》更具想象力和冲击感。

然而华纳兄弟公司前期宣传上还是有些犹豫,虽然前一部《X特遣队》(又名《自杀小队》,2016年出品)影迷口碑上也是十分鸡肋,但毕竟商业上也没亏本,不便名正言顺地喊出“我们假装前一部没拍过今天来重启这个系列吧”,只能偷偷摸摸地说,“建议大家不要把本片看作续集,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哦”。

好在上映几日后持续的口碑发酵让人松了一口气。风格上,这像是另一部让正统观众们无法评价的《黑袍纠察队》,但对于追求“反套路”、“刺激感”的年轻观众来说,却是一次不错的观影狂欢。

x特遣队全员集结从哪看(X特遣队全员集结)(4)

自杀小队群像

以下终于来到了剧透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