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未识旧曾谙)

看了@凤竹清韵 友友的《向往江南》,有种无言的亲切感。几次触动,很想记下心里面的那点灵感,及至提起笔来,思绪依然混乱,不知从哪里落笔,又该如何涂抹这美的画卷。

忆江南 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未识旧曾谙)(1)

依稀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红胜火,春……绿如蓝。”但究竟是何种境况?是美的颜色吗?

又百度“江南”一词,是指地理区域,长江之南,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尤以浙苏杭代表。

除了地域概念外,恐怕要数文化渊源了。水乡、古镇,斑驳沧桑的乌篷船,黏住过客思念的缠丝雨,极致融入诗情文化,意境文化、秀美文化,丝织文化,画卷文化了。

其实,真正走进江南,还是良渚文化的纪录片,有吴、越、楚、金陵等文化延续和积淀,虽发源于太湖流域,但涵盖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忆江南 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未识旧曾谙)(2)

走水路,叙景寄情。不得不提戴望舒的《雨巷》,毕竟,它离我稍近,也迷倒了许多痴男怨女。仅一条悠长的雨巷,油纸伞下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和结着愁怨的姑娘,画面感已然映跃纸上,不得不令人叹服和彷徨……正是诗者“夜坐听风,昼眠听雨”理想幻灭的投影。

忆江南 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未识旧曾谙)(3)

金陵十二美钗,江南织造。不由人不引起遐想,究竟是何种感觉?怎一个忽喇喇似大厦倾?且不说吴梅村的《石头记》是一部明亡史,意在反清复明。可有谁知:明亡清兴的一段兴衰伴随贾王薛史(家亡血史)而告终。

也难怪不懂明史和傅青主,看不懂《红楼梦》一样,黛玉是崇祯帝的象征,爱哭、率真、小性儿、多疑,连自缢也是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吻合吗?

若不是苏州动物园狮虎山改造工程,出土文物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红楼梦全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揭示了答案,不知又会谜一样存续多久?

毕竟满清入关,文化是极其落后的。曹寅作为满人,又怎演绎出江南之美呢?

忆江南 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未识旧曾谙)(4)

江南清秀,自有一番韵味。走过历史,走到今天,也只能作一番感慨,梅妻鹤子故园安在?青峰安好?有缘文字相遇,痴情万种,莫负悲愁离苦,开心天天。

2020.08.09随笔@青峰云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