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

“割席断义”的故事

《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了一个故事: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天,二人一起在菜园子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石一样,照旧心无旁骛地锄地;华歆呢,把金子捡起来看了看,一看管宁没啥反应,才将金子丢了。又有一件事,两人曾在一张席上读书,有官员的轿乘从门前经过,管宁不受影响,依旧专心致志地读书:华歆则跑出去围观。于是,管宁把席子割为两半,对华歆说:“子非吾友也”,从此绝交。管宁觉得自己恬静寡欲、洁身自爱,而华歆则贪慕富贵,不配合自己做朋友。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1)

管宁割席与华歆绝交

管宁和华歆的为人

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就觉得老师说的没错,华歆这人三心二意,不像个好人,以后肯定没啥出息;管宁视金钱如粪土,待名利如浮云,这才是正人君子所为。及至长大后才明白,这其实只是个人选择的不同,并不能代表谁对谁错。历史上的华歆,也并没有故事里那么不堪,甚至我觉得华歆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人,更加立体的人。

管宁一生孜孜求学,传师授道。从曹操到曹方四代君主都曾邀请他出仕,可是性情高洁的管宁宁可孤芳自赏地成为一名隐士,也绝不出山参与政事。由此可见,与华歆割席绝交还真不是“作秀”,而是本心,世外高人瞧不上世间的名利场。而且这一性格贯穿了管宁的一生,从一而终,不曾动摇。从这一点上看,管宁和陶渊明特别相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2)

管宁一生隐居,不曾入仕

而一直被认为是反面教材的华歆呢?我觉得他的做法并没有什么过错,不能因此说他人品低下。爱财之心,人皆有之。管宁性情高洁,视金钱为无物,但是天底下又有几人能做到。金钱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黄白之物本身并不肮脏,而是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强取豪夺才让那些不义之财显得肮脏。但凡路人看到一块金子,哪有不动心的。这钱,不偷不抢,只是偶然拾得,我觉得只要没有失主,就算据为己有也不算道德败坏。何况华歆最终将他丢了,说明他很照顾管宁的感受,也很珍惜二人之间的友情,不希望管宁因此瞧不起自己。从这点看,华歆比管宁更近人情。

而出门看官员拉风的排场,这事其实也很正常。管宁不愿为官,只想安心做学问,但他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他那样。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总理当年都说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味避世隐居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才华横溢的人都去隐居了,这世界岂不是更成为豺狼虎豹的天下。如果诸葛亮不出山,刘备三兄弟也许早被乱世风云所吞没,更何谈建立蜀国。这又涉及到一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不可否认,华歆对于仕途是有着追求的。这本身并没有错,只要他能够为天下做点有益的事,而不是去做贪官污吏,这无可厚非。华歆后来受到曹魏几代君主重用,官至太尉,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真才实学。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3)

华歆

关于华歆人品的非议,不仅仅是“割席断义”这件事,更在于他帮助曹操诛杀汉献帝的皇后伏氏。

这件事,《曹瞒传》和《三国演义》都有详细的叙述,过程是这样的:伏皇后给他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汉献帝因为董承被杀而怨恨曹操,言辞十分恶毒。这件事被曹操知道后,派华歆带兵入宫捉拿伏皇后。皇后害怕,把门关起来,躲在夹壁中间。华歆把墙壁刨开,揪着伏皇后的头发,把她抓了出来。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见魏公诉去!”结果,伏皇后被乱棍打死,两个儿子也被毒死,伏氏宗室被杀了几百人。

这里面,华歆似乎扮演了一个很不好的角色,做了曹操的走狗,以至于名义上还是皇后的伏氏惨遭杀害。但是细想之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哪有所谓的正邪之分。《三国演义》里似乎正义的一方刘关张,在曹操眼里也是一帮造反的逆贼。而华歆作为曹操的得力干将,为曹操办事也无可厚非。他不像管宁那么“迂”,并没有愚忠地认为汉献帝才是真正的君主,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老板只有曹操。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4)

华歆追捕伏皇后

再列举几件事,说明华歆其实是个好同志。
  1. 华歆为官清廉。没错,管宁误解了他,他不是一个看了金子不要命的贪官。华歆之前是在孙权手下当差,曹操招他到许昌任职。走之前,宾朋好友同僚都来相送,并且赠送了很多金钱财物。华歆来者不拒,但是在赠金上做了记号。走的那一天,当着这些好朋友的面全摆了出来,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大家的馈赠,但以我的清白之身带着这么多金银珠宝入京就有被杀的理由,大家帮我想个办法。”结果,宾朋们纷纷收回礼物。
  2. 华歆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世说新语》还说了一则故事: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华歆却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由此可见华歆的人品,比同为三公之列的王朗好太多了,不轻易承诺,但说到就要做到。
  3. 华歆胸怀宽广,举荐贤能。虽然管宁瞧不上华歆,割席断交。但是华歆却不以为忤,他深知这个嫌弃他的朋友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从曹丕当皇帝开始,他就不止一次举荐管宁出任司徒。后来曹叡做了皇帝,华歆位居太尉,依然举荐管宁代替自己,只是管宁固执,死活都不出山。华歆的这种胸怀,以德报怨,重情重义,比起管宁动不动就割席子的幼稚行为,无疑更加成熟,更加值得尊重。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人(割席断义中的华歆)(5)

华歆联名百官劝汉献帝退位,是曹丕称帝的功臣

一个成语,几乎把华歆就此定性。但是我们细细翻阅历史,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