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

淄博市沂源县,历史悠久、古老神奇,早在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山东人的远祖;2004年6月发现的北桃花坪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是山东省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文化遗迹。

北桃花坪遗址洞穴面积约60平方米,文化堆积布满了整个洞厅,因雨水冲刷、裂缝渗水及凝结水而产生的病害逐步侵蚀文物本体。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重要文化遗址,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申请并实施北桃花坪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近日已经通过验收。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1)

古人类遗址—扁扁洞(旧貌)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2)

古人类遗址—扁扁洞(新颜)

北桃花坪村,村南靠近沂河;北面是一座山岭,人称北围子山。北围子山山坡比较平缓,在它的中部有一处很大的岩厦可遮蔽风雨。因它的形状既宽又扁,村民们叫它扁扁洞。

2004年6月16日,雨过天晴。村民徐新范像往常一样推着小车,到扁扁洞里取干土回家垫猪圈。徐新范把搜集的干土一锨锨地往车子上装,突然间发现几块骨头状的东西。徐新范当过兵,见过世面,再加上当年家乡曾发现猿人化石的事记忆犹新,因此看到这些骨头碎片时,便收集起来拿回家,等有机会找明白人看看。

说来巧,那一天,正好沂源县电视台的记者来村里采访。徐新范就顺便给两位记者说了自己的发现,并把收集的骨头也交给他们。 两位记者看到这些骨头,感觉很不寻常。他们返回县城,便交给了县文物管理所。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3)

很快,消息传向了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直对沂源古人类考古密切关注的副所长高星获悉后,立即赶往沂源。

高星与同行的刘武研究员及山东省考古所副所长王守功,一同察看了扁扁洞现场后,一致认为,沂源自发现猿人遗址后已沉寂了20多年,这次发现实属难得。

2005年5月,扁扁洞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发掘中不断出土一些石片和碎骨,并出现了灰坑和烧火面的痕迹。这显然是人类生活居住的特征。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4)

发掘不断地向深处扩展。突然,一块坚硬的东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们慢慢地把它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才发现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头。这块石头像是一个大方砖,器形简洁规整,加工得十分精细。它的宽面上部明显下凹,应为长期磨损所致。 在它的旁边,人们还发现了一根圆柱形的石头。它加工同样精细,中间粗,两端稍细。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石磨盘和一根石磨棒,这套原始的加工工具是用来加工带壳的谷物的。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5)

对扁扁洞的发掘持续了近1个月,但人的骨骼却再没有找到。除了石磨盘、石磨棒之外,其他 仅发现一些骨角器和动物骨骼碎片以及碎陶片。

通过对出土骨骼做碳14鉴定,它的时间距今9600年到10000年稍多一点,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遗址的发现,把山东省新石器文化的历史一下子提前了2000年。

扁扁洞周围属于岭地,洞前不远处多有泉水,而且距离山下平地也不太远。洞内出土的磨盘、磨棒和陶器碎片,对研究史前人类从渔猎采摘向原始农业的过渡、从山区穴居向平原房居的过渡和研究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早期的过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石门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源北桃花坪村)(6)

春秋墓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