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什么时候会发出笑声(我们什么时候死)

我有一个女同事的儿子叫做毛毛。有一天毛毛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死啊?”一家人下了一跳。“毛毛!不许乱说!”过了几天毛毛又追着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死啊?”一家人非常尴尬,特别是老人家对“死”这个字比较敏感,各种担心和疑惑,不知道毛毛从哪里学会的这话。毛毛的爷爷心里很不痛快,误会了孩子。 毛毛说出了下半句:“爷爷,我不要你死。”

我女儿两岁多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公公(外公),你的妈妈呢?我怎么没有见过?”

“……我的妈妈在天上呢。”

“她在天上干什么呢?”女儿表示很困惑,扭头又问:

“阿婆(外婆),你爸爸呢?我怎么没有见过?”

“他也在天上,保佑着我们呢!”

“他什么时候回来?”

……

宝贝什么时候会发出笑声(我们什么时候死)(1)

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们会玩一些:躺下不动、忍住不呼吸就属于死亡;假装被玩具枪打死了的游戏……

认为死了一会就可以活过来,当然孩子不认为自己可能会死亡。

据说,6岁以上孩子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正确认知了“死”。也能很好的认知死亡的含义,会逐渐走向成熟的死亡观。

死亡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幸好,我是一枚绘本热爱者,我在绘本里发现了那么多温暖的故事,是讲述死亡,讲述爱的,感情又是那么细腻。

无论多小的孩子都会有对生命的直接或间接的体验, 不回避死亡话题,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死亡认知,帮助了解孩子对自然生命的认知。

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告诉孩子“死亡”这个词时,尽量说得简洁清晰,不要说太多细节,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语言。

孩子越小,家长的解释就越简单,不要用不恰当的比喻,也不要骗孩子,让孩子对死亡产生误解。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死跟睡的区别,死了不会有心跳、不会呼吸,而睡着了心跳依然有,也会呼吸会做梦。无论跟那个阶段的孩子交流生命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态度。

借助身边事件跟孩子展开话题,如: 宠物死了、身边的人去世了,用柔软的、容易理解的话术告诉孩子事实。让孩子接受死亡,并且告诉孩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但是死亡并不可怕,这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告诉孩子要尊重生命,利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文学作品对生命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适合用来传递生命教育的图画书可以让大人不需要以说教的方式来教导孩子,甚至自己在阅读时,也可以体会到感动与启发。

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通过绘本阅读,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解或面对死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故事,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引导孩子认知死亡。

有太多优秀的绘本故事,用着温暖的语言和画面在进行生命教育。

最好的生命教育大师是大自然,带着孩子去感悟大自然, 去看新生的树叶, 看凋零树叶,让孩子感

受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跟孩子一起种植物,播种、浇水、生长、开花、花落……枯萎,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跟孩子探讨生死话题,让孩子在花开花落、生长枯萎中感悟 。

我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一直传递着爱,延续着生命。

原来在引导孩子方面,知识的累积是很重要的。

“爷爷,你什么时候死。”

我们不必惊慌,:“爷爷好好的陪伴着你,还不会死,要很久很久以后,爷爷很老很老很老的时候才会死。”

“ 外公,你的妈妈呢?我怎么没有见过?”

“我的妈妈,已经在天上了,她死了,离开我们了,也不会再回来。那个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外公和外婆生了妈妈,后来你妈妈和爸爸 生了你,你现在还那么小,但是会慢慢长大。”

别害怕说出“死”这个字。

说出来,听到了,都没有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不接纳自己、不尊重生命、不珍惜、不敬畏、不敞开胸怀、唯唯诺诺、遮遮掩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