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1)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苏州话很神奇,也很可爱,同时还充满了无数谜团。哪怕是多少年的老苏州也不敢打包票自己对吴语了如指掌。不信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关于苏州话的秘密大家到底了解多少。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2)

明朝的都城通用苏州话

明朝创立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按说南京通用的语言应该是淮扬话“啊要辣油”,但实际上明朝近三百年间都城里一直通用的是苏州话!

翻阅历史资料,明万历时南京土著学者顾起元记载的部分文字,说是南京方言里形容人长得瘦长叫做“苗条”,好看呢叫做“标致”,形容一个人苛刻、难搞叫做“疙瘩”……这些显然有苏州方言的痕迹。

当时还流行许多苏州腔调的谚语,比如说‘闲时勿烧香,忙时抱佛脚’;“热灶一把,冷灶一把’;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子亲眷’等等。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3)

那么为什么明代的首都南京会出现明显的苏州话痕迹呢?

其间重要的原因至少有两条:

一来苏州话柔糯、雅致,说起来有派头,很时髦;二来朱元璋认为京城乃首善之区,居民必须是全国最好的,所以前后多次将数十万上等阶层的苏州人强行迁入南京,自然苏州话也就一路带了过去。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4)

▲明代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图

苏州话为啥这么软?

当年连上海都没来过的周杰伦御用词人方文山在歌曲《上海一九四三》里写到“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可见吴语的软糯是多么著名了。

那么吴方言的代表苏州话究竟为什么这么软呢?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语言,有人说水土使然。也有人说不见得,山温水软的地方不只有苏州,但人家说话都不如苏州这般软,原因在人身上,在发音方法上。

比如苏州话声调的类型就很特别,很多字的发音是曲折的,不像普通话里就是单一的一声。

“照、瘦、冻”(去声)这几个字的声调用苏州话念起来就是“照、瘦、冻”,很明显你能感受到先降后升的曲折,听起来自然比直降调的发音“软”。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6)

多字组合时声调变化就更多了,苏州人念起来抑扬顿挫,就好像诗朗诵一样。

比如“好人”“九胜巷”,都是先降后升,这些组合还有吐字轻重的分别,一般是前一个字重,后一个字轻,节奏感明显,也强化了“软”的音乐感。

在表达方式上,苏州人也习惯“婉转”,就连吵架也很斯文,“奈阿要讨骂啊?”、“阿要请奈吃记耳光?”这种客气的吵架方式真是世间罕见。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7)

多少苏州话只会说不会写?

苏州话,平时大家都会用到,也说的很利索,就是偏偏不会写。

Fiao(覅),意思是不要。读起来是把“弗要”两个字连读;qiu(恘),形容人性格恶劣,不正经;yang(炀),形容火烧得很旺;on(齆),鼻子塞住的意思,普通话里读weng;kang(囥),苏州话里把东西藏起来,就叫做“囥”;m(渳),小口品,一般用在喝酒的时候;yang(烊),融化的意思。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8)

有些词的来头你知道吗

苏州话里还有一些词,经过一番寻根溯源,你会发现还大有来头。

“来三”,是苏州人常用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行,可以。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9)

这“来三”一语,也有个出典。传说,在明朝某个时期,朝廷腐败,官场黑暗。有一年科举考试,考官做了规定,凡进入考场后,每人需缴白银三百两,否则退出考场。有个考生进入考场,坐在“来”字三号,监考官走到考生身边,戏谑地说:

“你坐在来字三号,正巧啊,来三百两吧。”考生急忙付出白银三百两,发榜之日,果然高中。此后形成惯例,凡举行考试,考生进场后先付考费白银三百两。之后缩成了“来三”两个字,成为一句隐语,意思是来三百两白银。

苏州话简短(苏州话里有你不知道的谜团)(10)

苏州话里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奇怪,没有“喝”这个词,什么都叫吃,固体的东西叫吃,吃饭、吃面包、吃肉,液体的东西也叫吃,吃茶、吃粥、吃汤,连气体都叫吃,吃西北风,吃香烟,真是很稀奇。

这些苏州话的秘密你都了解了吗?你还知道苏州话里有哪些神奇的事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