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讲解(三十六计之第一计)

  历史深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这意思是说,防备在周全之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儿,也常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情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瞒天过海这一典故出自薛仁贵巧渡唐太宗的故事,唐朝初年,开通李世民率领大军讨伐高丽,在辽东大破盖苏文,盖苏文从海路狼狈逃回朝鲜半岛,太宗准备渡海进攻高丽。来到海边,太宗驻马前望,只见海天相接,无边无际太宗不由头晕目眩,险些栽下马来。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讲解(三十六计之第一计)(1)

  大军将要渡海时,太宗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船,众将苦苦相劝,全都无效。

  行军总管张士贵回到大帐,一筹莫展,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但延误战机,而且粮草耗费世大。这时,副将薛仁贵走进大帐,对张士贵说:“大人,是不是在为皇上不肯渡海而忧愁?”薛仁贵在张士贵耳语一番,张士贵不住点头,连称“妙计,妙计啊!”

  几天后,太宗被众人引入一所豪华的大厅,太宗与众将尽情畅饮,直到醉卧席前。

  第二天,太宗醒来,酒意未退,他看看屋子,修饰得美轮美奂,连窗户都用绸缎挡住了。这时,张士贵带人进来,又摆上美酒佳肴,陪着太宗吃喝然后,太宗又朦朦胧胧的睡去了。

  第三天,太宗醒来,便走出屋子,顿时目瞪口呆,原来自己正站在一艘楼船上,太宗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士贵,惨然一笑:“爱卿骗得联好苦啊!”。

  就这样,不肯登船的唐太宗被巧妙地引渡过大海。

  顾名思义,“瞒天过海”就是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大海,而是一种利用假象掩盖真实意图的计谋。它主要用于战役伪装,以隐藏兵力的集结、发动进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克敌制胜的目的。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由陈霸先建立,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健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的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

  这历阳就是现在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贺若弼命三军集结之时,必须大列旗帜,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国君。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兵将至,准备迎战。可是不久之后,又发现这只是隋朝守备人马的调查,并不是出击陈国,于是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三番五次,隋军调防频繁,陈国司空见惯,战备松懈,直到贺若弼调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没有察觉,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国猝不及防,并一举打进陈国的南徐州。

  

  

  无独有偶,三国时,吴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可以说是运用瞒天过海的又一典型。

  孙刘联盟抗曹之时刘备向东吴借用荆州,长期赖着不还,又派大将关羽镇守。讨回荆州,一直是东吴君臣的一块心病,孙权便任命吕蒙为水军都督,让他设法夺回荆州。

  关羽深知吕蒙善于用兵,严阵以待,吕蒙无机可乘。于是吕蒙想出一计,突然称病辞职回京治疗,让一名无名小卒叫陆逊接替他。

  关羽得志之后松了一口气,陆逊上任之后马上派人到荆州送礼物问侯关羽,态度是十分谦恭,关羽就更不把他放心上。可谁知吕蒙暗中回到军宫,以战船改扮成商团船,将士皆穿白衣扮成商人,渡过长江,一举占领的蜀军的烽火台。吴军长驱直入,关羽败走麦城,吕蒙连计,进行政治伪装外表伪装,军事伪装,三管齐下,最终夺回荆州。

  

创作(码字)不易,难道你不关注、转发并赞一下么???更多知识与娱乐,尽在“三人聚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