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十周年(原来北京时间)

“现在是北京时间19点整”

你一定无数次听过这句报时

但你也许不知道

“北京时间”并非天然存在

它的诞生凝结了科研人员的努力

近日,总台《吾家吾国》栏目专访了

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叶叔华

叶叔华回忆测时:当时是很难的

叶叔华老人出生于1927年,投身我国天文事业已经整整70年。如今,她依然每天都会出现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

最初来到徐家汇观象台(现上海天文台)时,叶叔华做的就是测时的工作。对于自己创造了“北京时间”的说法,叶叔华说并不准确,“不光是我,而是好几个人一起做。”

在国防、测绘等尖端领域,计时精确度要求达到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小的误差。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测量时间的精确度却处于世界倒数水平。叶叔华回忆,“实际上当时是很难的,一方面是没有钱,买不到好的东西,另外当时我们的技术也很差。”

北京时间十周年(原来北京时间)(1)

“一旦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从1958年起,徐家汇观象台着手筹建世界时综合系统,32岁的叶叔华挑起重担,负责这项工作。测时是一项枯燥细致的工作,观测者一边目不转睛地跟踪恒星,一边记录,跟星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观测精度。

在庞大的设备面前,身材娇小的叶叔华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于是她加了一块木板,站在上面跟踪观测恒星,无论寒暑、一丝不苟。此外,叶叔华还改进了计算方法,可以保障测时长期稳定。

叶叔华说:“一旦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北京时间十周年(原来北京时间)(2)

从1964年起,我国世界时测量精度便跃居世界第二,一年后,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国发布,“北京时间”自此沿用至今。

来源:央视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