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

【注释】:丰:数量多,丰厚,富裕。俭:少,节俭,节省。

等:等级。差:差别,次序。

袄:有衬里的中式上衣。一面一里两层的叫夹袄,里面之间加棉絮的叫棉袄,用动物皮制作的叫皮袄。荆钗:荆枝制作的发钗,是古代贫家妇女常用的。也指贫家妇女。《后汉书·梁鸿传》:孟光既嫁梁鸿,乃为椎髻荆钗,布衣练裙,十分俭朴。

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

【译文】:大雁南飞排成行,鱼儿成群列成阵。栽有榆树的要塞对生长兰草的山崖。

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注释】:雁行:大雁飞行时成“一”字或“人”字形,谓之“雁行”。鱼阵:鱼儿群游的阵形,指规模较大的鱼群。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行进整齐有序。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诗云:“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榆塞:榆溪塞,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指边关、边塞。《汉书》记载,秦朝大将蒙恬出兵攻击匈奴人,开辟了数千里土地,把黄河作为边境,用石头修建城池,种植榆树做边塞,使匈奴人不敢再和秦朝作战。

兰崖:生长着兰草的山崖。

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

【注释】:挑荠女:挑荠菜的姑娘。荠菜是一种野菜,味道鲜美,可以用来包馄饨、包饺子。辛弃疾词中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采莲娃:采莲的美女。北宋词人柳永词中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采莲图

菊径:两旁开满菊花的小路。径,小路。

苔阶:苔藓覆盖的台阶。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南宋诗人叶绍翁诗中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唐朝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

【注释】:六义: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且在写作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后人把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八音:古代的八种乐器,即金(钟)、石(磐,qìng,一种石制的敲击乐器)、丝(弦乐器,如琴、瑟之类)、竹(管乐器,如萧、笛之类)、匏(páo,笙、竽之类)、土(埙,xūn,一种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吹奏乐器,大小似鹅蛋,形状像中空的秤锤,上尖下平,顶上一孔为吹奏孔,前四孔后二孔可用于指按住或放开发出不同的乐音)、革(鼓)、木(柷、敔之类的木制的打击乐器。柷,zhù,其形像四方形的木桶。敔,音羽,其形像一只伏着的老虎)。

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4)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译文】:制定法律的官吏感叹秦朝法律严酷,了解音乐的人评价郑国的歌曲淫靡。

【注释】:《纲鉴》:汉高入咸阳,哀秦法太酷,约以三章之法。后无以除奸,命萧何造律,次其轻重。成语“约法三章”。造:制定。

郑声:春秋时期郑国的音乐。这种音乐新鲜活泼、热情奔放,但因和儒家孔子提倡的雅乐不同,受到儒家排斥。古时以庄重典雅的音乐为正声,以民间通俗音乐为淫声。许多诸侯国音乐都是雅乐,郑国则是俗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郑玄注:淫声,若郑、卫也。《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乐曲十分颓废,淫靡。哇,《广韵》:哇,淫声。《广雅·释诂二》:哇,衺也。《广韵·佳韵》:哇,淫声。

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译文】:在深秋临近霜降的时节,塞北的白雁便已排成行列飞过南方去了;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庭院里的蚁群早先就安排好阵势开始转移巢穴。

【注释】: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自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

塞上:指军事位置重要的边境地区。也指北方长城内外。鸿:大雁。《史记》中记载,陈胜曾经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宋刘克庄《穴蚁》诗云:“穴蚁能防患,常于未雨移。”

声律启蒙下卷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上卷九佳)(5)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抄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