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小常识(秋分时节的养生之道)

9月23日,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秋分时节的养生之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秋分养生小常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秋分养生小常识(秋分时节的养生之道)

秋分养生小常识

9月23日,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秋分时节的养生之道。

01

避凉燥

入秋之后,降雨减少,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气温高,则燥而热;深秋气温低,则燥而凉。秋分过后,人们易出现鼻咽干燥、口舌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及发痒、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燥则润之”,想要预防秋燥,大家不妨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如香蕉、梨、葡萄,以及蜂蜜、银耳、百合、核桃、芝麻、红枣等滋润之品。外出时,可使用较为滋润的护肤品,避免皮肤干燥。另外,秋分过后,气温骤降,大家应及时添衣,避免感冒。做好脚部保暖,晚上回家后可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

02

畅情志

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草凋零后,易产生抑郁情绪。秋季,人们需要情志调理,可以经常“笑一笑”。“常笑宣肺”,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调节作用。经常晒太阳,适度增加户外锻炼,能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此外,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避免自我封闭,也有利于改善情绪。

03

调饮食

秋分过后,饮食应温和清淡,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应戒烟限酒。晨起时,可煮一些滋润的粥类,选择枸杞、百合、山药、茯苓等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适应从夏热到秋凉的过程。做到“减辛增酸”,少吃葱、姜、韭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梨、葡萄、醋等酸味食物,以生津润燥。

04

适劳逸

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改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大家也要注意,秋分时节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

在天高云淡时,中老年朋友可以到户外进行有氧运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骑自行车、慢跑、登山等。伸展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收敛心神、防止疲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凉风中停留,以防着凉。

05

慎起居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以防秋乏。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秋分时节,早晚温差大,大家应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需要提醒的是,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或加重胃肠道疾病,使人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此外,“胃不和则卧不安”,大家在睡前不要吃东西、喝茶,要保持心情平和,以免发生失眠。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他怀念:“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不止北平的秋,还有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还有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最妙是此刻,我们不正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吗?

不过,亲爱的朋友啊,诗和秋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感受出来的,愿你走到秋景中,成为那柔情的一场秋梦。

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二区副主任医师 李亚光

文: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辉

来源: 健康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