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怎样提高写作文笔(我是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提升文笔的)

初学者怎样提高写作文笔(我是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提升文笔的)(1)

《大师们的写作课》舒明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直以来,我都极其看重文笔。

初中迷上了武侠小说,梁羽生、古龙、金庸……来者不拒,大快朵颐。武侠看完了,又看三毛,琼瑶,亦舒,今古传奇,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选。那会儿尤其热爱古诗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读着读着也就生出些敏感来:诶,这句写得好好啊。只觉得浑身起了一层酥麻的战栗,好像某种本能得到了印证跟抚慰,很是舒服。具体好在哪里,却是说不分明。

就像吃饱水草的牛,读得多了,有些肿胀,自然是要产奶的。是天性,也是欲望。就随便写起来。时常有人夸赞文笔好,但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好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又是如何好,是单纯指语言的华丽,抑或别的什么?我确切知道自己喜欢用很多漂亮的词儿,又喜欢修辞,也就混沌沌地把这桩模棱两可的“赞美”认了下来。

大学因为很多事,搁置了写作,毕业又开始在豆瓣写,却实在算是一个瓶颈期的——不知道写什么,又怎样写。刀锋钝了。

万幸,那时遇到了舒明月的豆瓣专栏——《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最先是看到鲁迅“两棵枣树”的那篇。真觉得醍醐灌顶,拨云见日。有点相逢恨晚之感。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顺着链接摸过去,发现原来是一个专栏,系列文章,便又如痴如醉地连续看了好几篇,掩卷之际,大有“破迷开悟”的震动之感。

以前看书,体会最明显、也最容易看出的就是文笔好、写得美、用词漂亮,要是再往深处,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一切全凭感觉。但看过专栏之后,你就知道了,原来文笔可以有这么多层次,这么多“硬性指标”:颜色、温度、比喻、节奏、情感……简明扼要,切中要害,而且不卖弄,十分近人。很多你之前忽略的地方,都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的确,写文确实是要靠一点匠人精神的。尤其是文笔跟语言,要像锻造刀刃一般,无论你是喜欢重剑无锋,还是花饰华丽的袖剑,抑或吹毛断发的匕首,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赏心悦目,乃至一击致命的。

专栏的标题说明深得我心,“向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大家索要文章秘技”。因为我本人十分喜欢民国时期的小说家。不过当年看的时候,是完全看故事情节,不管语言的,《采石矶》《为奴隶的母亲》《春风沉醉的夜晚》……囫囵吞枣。看了明月的专栏,才知道自己是有多暴殄天物。以后肯定是要重看的。

明月十分推崇鲁迅跟张爱玲,恰巧这两个也是我挚爱的作家。在初中学习鲁迅的课文之前,我就先看过了鲁迅的散文诗,当时只觉得好美啊,“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故事新编》看的时候简直觉得石破天惊——原来可以这样写!一直影响了我现在的写作。而张爱玲,更是影响我非常深刻的作家,包括一些看事的态度,以及小说的腔调。然而我也是通过明月的分析,才更深切地了解了她的通感,她的比喻,她的色彩,她的讽笔……实在惭愧。

“好文笔”专栏不仅让你对好文笔有更清晰的认识,看书的时候会更敏感、更洞察。而且更实用的是,让你心里有系统、有目的地去练习文笔,这对我帮助简直太大了。

当时处于一个瓶颈期,写的时候,要么不知节制洋洋洒洒,要么就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看了明月的专栏,重读了许多文章,然后下笔写。开始的时候,很滞涩,怎么看怎么别扭,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屎,又把“好文笔”打开来,边看边琢磨,在文章里有意识地加一些有颜色、有温度的词,然后顺一顺句子的结构,断句、长短结合,使它们有节奏、有韵律,最后用上一些比喻,一些通感,写完一看,是有那么些模样了。然后又多写,多看,好不容易渡过瓶颈,找回了最初写文的快乐。

比如我最近发在豆瓣又上了首页的两篇文章,《白蛇》跟《青蛇》(《青蛇》发表于文艺风赏),里面就是用了专栏里的很多技巧的。

“小青把头枕在白蛇大脚膀上,拿衣袖挡了日色,一张俏脸儿映得青白斑驳,是草木染就的一幅绣花绷子,炭笔描出眉眼口鼻,还未落针,看上去有种飘忽的、不确定的美。”

“花盆里,栀子花开得顾盼无人,笼着一层幽娟雾气,像小女伢儿偷了姆妈的轻纱,蒙在头上,很有些忐忑地窥人。”

这两处都是用了“好文笔”专栏里面【比喻篇】的技法,第二处加了拟人。

“许仙将小青压在天井石桌之上,裤带一解,便是弄玉偷香,颠鸾倒凤。花枝月影,姗姗过墙,都来窥这春光陆离。小青本带拒绝颜色,可耐不住许仙一番搓粉抟朱,婉转厮磨,不禁微微扭动着迎上去。”

这是受【云雨篇】的启发,虽然还是缺乏一些性感。

“银的月,赤红的花,黏腻的黑暗,勾勒填彩,意旨秾艳,如一幅黄筌的工笔图轴。”

这是【颜色篇】,学鲁迅的点绘,倒算对比强烈哈哈。

“一番话,轻佻得极有分寸,像一束紫红色的芦穗,发出银光,绒绒地挑弄着琼莲的心,听得她面红耳赤。”

这是明月写张爱玲的通感启发了我,那个青石榴的牙齿,印象极深。

“西湖醋鱼又端上桌了。酱黄色的汤汁薄而浓,葱段翠绿,一张葡萄紫与鸡血红的钧窑盘子,肥厚玉润,乳光晶莹,再搭上几瓣腻粉的莲花,赏心悦目。整条鱼不糊不烂,还微微冒着热气,鲜嫩酸甜,老底子的香味扑鼻。”

这是【美食篇】。

当然,还有很多读者觉得我有些句子写得惊悚,其实也是受【造语篇】的影响。其他比如【情感篇】【花事篇】【容貌篇】,对我影响都很大,用得也很频繁,就不一一举例了。【男色篇】一直没怎么用好,因为我对描写男人实在没什么兴趣,在这点上,我跟张祖师倒是意气相投哈哈哈。

举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这个专栏太有用了,于那些对好文笔没有清晰认识,抑或想要提升自己文笔的同学来说,不啻良师益友,也不啻艰苦跋涉于无垠瀚海,陡然望见一盏火也似的明灯。从这一层来讲,我是十分感激明月的。

我觉得,写作者没有理由不练就一副好文笔。什么故事最重要,人性最重要,私以为都是不努力的借口罢了,就跟女子说希望男人能透过外貌看自己的内在一样。连文字这基本武器都掌握不了的,遑论其他了。

祝所有写作者都能淬炼出一副烈火真金的好文笔,就像一只蚌,将内心的砂砾蕴炼成笔底珍珠,灼灼生辉。而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无疑是你等待一支生花妙笔的漫长过程中,最妥帖、最朴实、也最富指导意义的一本书。

作者:粟冰箱,“犀牛故事”人气作者,一台以冷笑话跟鬼故事制冷的电器精,豆瓣id:粟冰箱,微博id:粟冰箱变成白风筝飘走了。

初学者怎样提高写作文笔(我是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提升文笔的)(2)

读懂经典名作 写好爆款文章

48位顶级作家的写作技巧

让写作不再困难

读得透彻,才能写得精妙。

语言泼辣生动、见解独特有趣,不盲从权威,带给你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长江学者 何成洲

这本书像个“读书地图”,即使你不想学写作,也可以按这个地图,把自己读书的旅程走得更有滋味。

——作家 张春

在今天的时代,自然天成的个体写作蔚然成风。跟着舒明月,去读出文学写作中的各种微妙以及纯正意趣吧。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潘一禾

好的师父会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带着你细细品味,并指出做出这些好东西的路径。在写作这件事上,舒明月就是这样的师父。

——知乎大V、畅销书作者 采铜

舒明月的文章是那种通吃的。无论你是学院派,还是迷恋通俗作品,都会对她的文字感兴趣。她在知识分享和趣味之间所做到的平衡,是我看见的最好的。

——「ONE·一个」主编 小饭

舒明月的写作是难能可贵的尝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笔力送达的终点,也许正是你那份丰富而敏感,却本以为不可言传的内心。

——知乎知名答主 肥肥猫

本书作者采用“串珠体”写法,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颜色”“容貌”等),将一流作家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以庖丁解牛般的细致和娴熟,对每一位大师的文本作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并从中总结出无数易于学习模仿的技能点,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全书涉及48位汉语顶级作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名篇佳作几乎网罗殆尽,既是“读书地图”,也是“写作宝典”。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