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1)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每年夏天与冬天,北方都仿佛进了夸夸群。

所到之处,皆是羡慕的眼光。

在冬天,南方人羡慕北方人的雪,羡慕北方人的暖气,而自己只能靠一身正气来抵抗湿冷。

在夏天,南方人羡慕北方人的干燥,羡慕北方人最热的时候就那么几天,一咬牙就过去了。

而南方的夏天,就像是马拉松长跑,从五月一直延续到十月,牙咬碎了,夏天才过一半。

殊不知,某些时候,北方人也在默默羡慕着我们。

比如,有一个茶友来抱怨,说在北方存白茶,根本就不指望它能转化。

啊?这话怎么讲?

茶友说,白茶的转化不是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吗?北方这么干燥,茶叶肯定没办法转化的。

呃,这听起来就很奇怪了。

同样是在地球上,同样是在大气层里,同样是在中国。

只不过因为被秦岭淮河划分成南方与北方,气候有所差异,就导致白茶无法转化了?

这太魔幻了!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2)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3)

《2》

从白茶的特性来看,它是一种极度喜干怕湿的茶类。

简朴的工艺,萎凋和干燥,也是为了将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排干。

如此一来,含水量急速降低,叶片变得干燥无比,按照国标里的要求,最多只能留下8.5%的水分。

同时,养分被充分地保留了下来,塑造了白茶鲜香醇爽,原汁原味,纯天然、原生态的香气和滋味。

基于这个前提,白茶在储存时,同样很看重“干”。

不仅存茶的环境要干燥,并且过程中必须做好密封,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到箱子里,让茶叶受潮变质。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北方存茶的确更有优势。

北方空气湿度小,气候干燥,很适合白茶。

想象着白茶被密封在箱子里,在北方干燥的空气里,安心陈化。

无需担心外界多余的空气会跑进来打扰自己,专心做事,效率更高。

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条件下,白茶何来不会转化一说?

难道非得要打开箱子,给白茶增温增湿,使其过度发酵,迅速变质,才算是某些人眼中的“转化”吗?

要知道,白茶的物质转化,是细微的。

如果间隔的时间很短,比如十天半个月,那基本发现不了区别。

时间线一长,三五个月后,甚至一年后再去喝,就能感受到明显的风味变化。

这是由茶叶内部的酶,与氧气缓慢交换后,所生成的新的合成物。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正因为如此,外界才经常说老白茶适合中老年人喝,对身体有补益作用。

而内质转化的过程,不容加重,否则有益的物质存不住,营养成分会渐渐流失,最终导致品质受损。

那些生活在北方的朋友,不过是短时间内没有发现白茶的变化,就认为“白茶在北方无法转化”。

此言,大谬。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4)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5)

《3》

白茶能否转化,和地域无关。

在南方,白茶受潮变质被存坏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之,生活在北方,通过自己的悉心存放拥有老白茶的朋友,也不胜枚举。

影响白茶转化最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品质,以及后期的存放。

拆分来说,就是产区、工艺、储存。

优秀的产区,能孕育出优质的白茶。

好的白茶产区,要遵循“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则。

如太姥山的高山茶园,有适宜的“温光水气土”,温度适宜,日照适中,光照柔和,空气清新,水汽充足,土壤微量元素丰富……

有了这些先天条件,茶树才得以茁壮成长,积累丰沛的内质,长出浓密的白毫。

好的产区,再配上好的工艺,便是真正的强强联合,锦上添花。

采摘下来的茶青当中,蕴含着诸多的营养成分。

虽说产区好的茶叶,养分更充足,但能否留到最后,留到成品茶中被我们喝下去,还得看工艺。

若是遇到了不负责任的制茶师傅,粗制滥造,便会让茶叶当中的养分大打折扣。

被破坏,被损耗,最终留下来的物质,少之又少。

而好的技术,负责任的制茶师,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下白茶内的天然物质。

不仅如此,还会利用日光萎凋和低温慢烘,让白茶的风味变得更好,争取成为一款人见人爱的好白茶。

也因为内质物质多,芳香物质多,自然茶香馥郁。

内含物质多,自然茶氨酸、茶多酚、多糖等有益物质多,汤水有香有韵,汤感淳和柔润。

未来,便能拥有更多的转化空间。

比起那些内质少得可怜,喝起来清汤寡水的白茶,当然是好茶陈化效果更出色。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6)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7)

《4》

最后,白茶还要迎来一个难关——储存。

白茶的内质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按照“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规律,刚做好的白茶,和存放三年的白茶,以及存放七年的白茶,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刚刚做好的新白茶,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便是鲜爽感。

那种由充沛的茶氨酸所带来的,极致的鲜,百分百的鲜,几乎快要被鲜掉眉毛。

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三年、五年、七年,甚至更久,当新白茶变成老白茶,体内的物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都得依靠细心的储存,且利用合适的工具和条件,才能实现。

倘若只是把白茶敞开放着,不注意密封,香气物质和各种养分早就挥发到空气里,全都跑光了。

既然物质损耗了,也就不存在养分的积累了。

没有经过良好储存的白茶,即便再老,也没有多少价值,更别提茶叶的转化空间了。

无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它们所需要的储存条件都是相同的。

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当然,如果你想看到白茶更快的变化,直接把密封撤掉,让它长时间待在强光下,或者把它存在地下室里,不出一个礼拜就能看到变化。

可是,变化与转化无法等同。

变化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不密封、不避光,白茶非但不好向好的那一面去转化,只会变得越来越差劲。

也有一些北方的茶友会说,你们南方潮湿,茶叶容易存坏,我们这里干得很,不怕发霉。

言下之意,在北方储存的白茶,不需要太矫情,随意即可。

但即使北方再干燥,空气里也有水汽,时不时地也会下雨。

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水汽,一旦被白茶过量吸附,跑气、受潮在所难免。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8)

白茶存茶的湿度(北方存茶防潮好)(9)

《5》

对于白茶而言,转化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是匀速的,稳定的,就像一列已经设定好了时间和速度的火车,稳步前行。

我们不能求快,更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看待它。

给茶叶增温增湿,只会让它过度发酵,无异于揠苗助长。

当平衡被打破,茶叶一定会受损,从好茶变成劣茶。

到头来,发现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牺牲了一箱好白茶。

真正的转化,是让白茶自然长大。

给它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恒温恒湿,密封干燥,在慢慢成长下,转化出舒服的药香、陈香、枣香等。

时光,带有不动声色的力量,那是最为迷人的东西。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