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1)

w-474# 原创 作者:铁四师 谢世海 永远铁道兵 2020.05.30

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2)

杨和玉烈士:青春在这里闪光

美丽富饶的新疆,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北边陲。你曾想过,有无数有志之士为之付出的艰辛?如杨和玉同志,他于一九七八年在南疆铁路建设中不幸牺牲。

杨和玉,男,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白云村下李组人,生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高挑的身材给人以聪明灵利和奋发向上的感觉。他一九七八年三月在汝城县应征入伍,尔后赴铁道兵独立机械团新训三中队,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于五月初分配到位于南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独立机械团十连测量班,担任铁路路基测量技术工作。

在测量班欢迎杨和玉的班务会上,一阵阵欢声笑语和一张张春风浮面的脸上洋溢着革命大家庭的温暖。龙再祥技术员开门见山地说:“在铁路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必先行,它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眼睛,上级叫干测量工作是对你的信任,要向老同志学习并有所作为”。接着他因势利导,概括性的从学看和复核施工图纸入手;就如何抓住工程施工测量的中心环节、最终确定施工方案,交由上级审批执行作了讲授。杨和玉咛听完一席话后,觉得肩上担子沉甸甸的,立即起身向龙技术员和与会战友,敬了一个不成熟的军礼,表示刻苦学习,努力前行。

根据铁路路基测量工艺流程,杨和玉首先要从理论上学会工程识图。如:初步看懂纵、横断面、平面图,明白工程施工设计图的比例与实际地型地貌尺寸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测量坐标系的确定等。当进入第一关时,杨和玉压力较大。龙技术员开导他说:“干此工作,务必先学会识图,不然是一句空话。只有勤奋学习取得‘真经’,才对得起这身军装”。此番话鞭策着杨和玉,他借助工程识图工具书,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掌握了铁路施工识图的一般方法。进而,在老同志的传帮带下,还对水准、经纬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从理论上有所理解,初步尝到了甜头,决心在实践中更上一层楼。

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3)

机械团十连在南疆线,主要承担由巴伦台站至和静县钢铁厂南侧七公里的路基土、石方施工任务。本段含涵洞八个,铁尔曼车站一处,大桥一座,其测量任务历史地落在了该连测量班头上。杨和玉与他的战友们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这段线上为完成施工任务“保驾护航”,也给杨和玉学习测量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他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现场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比如先从仪器的架设与调平,遇不良天气如何防护作起。具有丰富经验的班长何太权,有的放矢地教一些其水准仪测量,路基填筑、结构物高(度)程、经纬仪在拨角定向、放样边、中线、测量转角以及贯通测量时,各自与水平尺、花杆、吊锤和相关量具,如何在测量中配合使用的步骤与方法。杨和玉发扬不耻下问、细心领会、刻苦钻研的精神,终于使测量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上有了新的飞跃。

正当测量施工的节骨眼上,杨和玉获悉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他彻夜难眠:老家实行大集体且经济困难,一岁时父亲去世靠老娘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还送我参了军,真是母子情深啦!但我是军人当以革命利益为重,娘啊!原谅孩儿不孝。第二天,他把节省的2个月计12元津贴费,托通讯员寄予老母,本人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了。

十连测量班常年奔波于工地十分辛苦,杨和玉与战友们见白天的土、石方施工任务完成后,务必当天天黑前要搞测量收、放桩,确定第二天的施工量与技术标准,否则,工地会陷入瘫痪状态。所以,他们没有休息天,除去不良因素,仅一年每人至少工作了2400小时,计9人合计工作了21600小时。杨和玉更为勤奋,他除挤点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写了三万余字的笔记外,还主动承担了5至9月约9000只用于测量定点、线桩木的任务,以别人想象不到的毅力,在本职工作上奋斗着。杨和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断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全体干战的认可,多次得到上级的各种嘉奖。战友杨松朝说:“杨和玉是一名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人,他为南疆铁路建设谱写着无私奉献的诗篇”。

刚干完了南疆铁路巴伦台站至和静县钢厂七公里的土、石方施工任务,又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初,十连与兄弟连接受了铁尔曼站至和静县钢厂四公里铁路专用线的土、石方施工任务。和静县钢厂在当年是自治区骨干企业,故修建此线于边疆建设意义深刻,上级要求一个月完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十连测量班,率先开始了专用线的施工测量,马上使施工生产走上了正轨。机械技术员罗时华回忆: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九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杨和玉与战友们准备去专用线,搞小桥中心线的贯通测量,出发时他经过我门口,见桌上有苹果说想吃,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倾刻杨和玉又笑着回答到:“工地时间紧,完成任务后回来再吃吧”!话毕,一阵风似地奔向了工地。哪曾知道,这是他与我和十连全体战友的永别!上午十时三十分左右,因机械施工事故,使正在测量作业中的杨和玉同志当场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岁。噩耗传来,十连干战悲痛不已,罗时华战友望着小杨尚未吃上的苹果泪如雨下吟到:“如果我留他吃完二个苹果,错过这个时间段再去工地,他也许不会牺牲,和玉,我对不起你呀!”啊!只要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就没有如果,只有奉献。时间在摧促,祖国在召唤着你,只有无私无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能肩负起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神圣职责。

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4)

上级授予杨和玉为“革命烈士”光荣称号。在由十连连长廖正和主持的追悼会上,指导员易文彬深情地说:“杨和玉同志入伍约七个月,他虽没有传奇的故事,但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对工作业勤于精、勤奋好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要以他为榜样,为保卫和建设新疆作出贡献”!会后,将杨和玉安葬在“巴伦台烈士陵园”,十连干战以军礼告别后又踏上了建设南疆线的征程。

在清理杨和玉烈士的遗物时,另有二本近三万余字的专业技术学习笔记,还有一份尚未来得及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其结尾写道:“如果组织批准了我的要求,要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若尚未批准,将进一步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从思想上加入中国共产党”。落款:“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

杨和玉牺牲两年后于一九八一年初,因部队合并整编到其他师团执行任务,许多部分战友相继退伍还乡,以及路程遥远,使家乡亲人和战友也未能去南疆“看望”他。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亲情无限。前些天,我突然在网上,看到两则为杨和玉寻亲并找到了亲人的报道,心潮难平,当看到“杨和玉烈士之墓”的碑文时,我含泪向他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亲爱的战友!党和人民,家乡亲人,战友不会忘记你,你已迁至“和静烈士陵园”“居住”。在记者郑林和志愿者谢丛军的帮助下,已经为你找到了哥哥杨和成、杨和洲。

战友啊,战友!你虽然离开我们四十一年了,但仍以战斗的姿态日夜守卫在南疆铁路旁,正所谓:沿着南疆铁路走,寻觅和玉好战友,闻悉固守铁道旁,傲雪斗雪写春秋。请让南疆铁路上奔驰的列车载着你对家乡亲人和战友的无尽思念驶向远方,并让你的高贵品质和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杨和玉烈士永垂青史!

致敬铁道兵英雄 青春在这里闪光(5)

(编辑:雪山飞狐,圆圆)

来源:新华号 永远铁道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