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田园风光(高原田野上的乡土艺术)

丽江田园风光(高原田野上的乡土艺术)(1)

“籽火”大地景观艺术装置。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昆明10月20日电(记者赵家淞)在丽江海拔2900米的一片农田上,一条螺旋舞动的火束照亮了夜空。

环境工作者李旻果与艺术家彭涛共同发起的“籽火薪传艺术计划”,于2021年10月10日至20日在云南省丽江市太安乡开办艺术展。艺术展的主要作品是名为“籽火”的大地景观装置。

彭涛介绍,这一艺术装置的主体是由6片高4.88米的防火玻璃围成的燃烧室,燃烧室底部放置着一个特制的多台弧面304不锈钢燃料容器,容器里注入高纯度乙醇,点燃后,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形态和颜色的螺旋火焰持续交替,循环呈现。

“籽火这个作品,就像生命一样,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人类不能离开其他生物而独自存活,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通过艺术来传播,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李旻果说。

这一装置被设立在玉龙雪山西面的太安乡的农田上,与李旻果在当地发起的“藜麦种植计划”相呼应,呼吁公众保护和修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丽江田园风光(高原田野上的乡土艺术)(2)

李旻果在丽江太安的农田上。受访者供图

李旻果认为:“艺术应深入乡村和村民的生活,艺术家们在大地上的创作是一种深沉的艺术互动,这样的乡村振兴是自内而外的乡土自信的重建。”

艺术展还汇集了油画、岩画、烧陶等艺术作品,许多艺术家都来自云南当地。

在一间木楞房里,观众手持手电筒端详着一幅幅描绘纳西族历史与神话的岩彩画。它们是丽江市文化馆研究员兰碧瑛的家人创作的。

所谓岩彩画,泛指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质,调和胶质后,在画面上绘出的作品。在丽江纳西族东巴画传统绘画及金沙江岩画中,主要使用矿物质颜料作画且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大家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观赏岩彩画,就像来到了古人创作画作的实地一样。”兰碧瑛说。

画家罕璇在现场展出了多幅画作。其中一幅“夜行火兽”的主角是一只名为“小强”的亚洲象。“小强是一只7岁的公象,是被野象观测员救助的。”

本次艺术展在贫困的高寒山区举行,李旻果也请来了展出地周边的村民制作美食。村民们既能收到一定报酬,也能接触到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2000年,李旻果开始投身雨林生态修复和重建事业;2006年,李旻果对西双版纳布朗山6600余亩荒山进行以生物多样性茶林为主要群落的雨林再造。从雨林到雪山,她带领同事进行着一个名为生命景观系统的生态修复计划。

李旻果认为,每一个生命都需要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更多、更真切的艺术体验。她说,“籽火”装置将永久保留在丽江太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