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绘冬奥(还真是冻奥啊)

帧绘冬奥(还真是冻奥啊)(1)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杜金城

虽然出生在北方,但这次到张家口赛区采访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才终于领略到了祖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画卷。当然,几天采访下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里的低温天气,两次户外采访彻底让我对“寒冷”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初来张家口崇礼赛区那天,是2月14日中午,当时手机显示当地的温度是零下17度。我也是早有准备,把这趟出差带来的“特殊”御寒装备早就套在身上,比如在青岛从来没穿过的棉裤、雪地靴、厚手套。另外还在关键处贴上了“暖宝宝”。

从崇礼的太子城火车站到酒店有半小时的路程,因为时间太短,根本没有体会到零下17度的威力。以至于到酒店后,我还和同行的小伙伴吹嘘“这里的低温也不过如此吗”。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被现实结结实实打了脸。因为当晚有徐梦桃的空中技巧决赛,我们早早吃完晚饭就往云顶雪上公园的赛场赶。这个比赛场地需要修建很多坡道,所以直接建在了山上。车子一路爬山,一到赛场我就明显感觉山上要比山下更冷一些,加上晚上的原因,还没有开始观赛,我已经感受到了寒意。低头看了一眼手机,“-26℃”……

帧绘冬奥(还真是冻奥啊)(2)

徐梦桃参加的空中技巧决赛,10几位选手要比三轮,取最好一轮的分数来做排名,所以比赛时间接近两个小时。起初我们还在观赛区坐着观看比赛,但后来实在太冷,大伙索性都早早赶到混合采访区站着观看比赛,这样明显能暖和一点,顺便还能提前等待采访对象的到来。

整个混合采访区铺了一层塑料地垫来帮助记者们抗寒,但在超低温情况下,这层地垫几乎失去了作用。大伙第一反应,基本都是“脚冻透了”。所以整个混采区的记者都保持着几乎统一动作,就是跺脚。几十个人蹦蹦跳跳的场景的确有些可笑,还有电视台的记者端起摄像机把这一幕录了下来。

跟低温斗争的方式除了跺脚、搓手、喝点热水外,也实在没有太多的办法。每个人都贴了暖宝宝或是加热鞋垫。但在这样超低温的情况下,这些御寒装备几乎失效。大伙的眉毛、胡子、头发上都结了冰。最惨的还是戴眼镜的记者们,因为哈气遇到镜片马上结成了冰花,所以看一会比赛,就有人摘下眼镜,用纸巾不停地搓冰花。

等到徐梦桃夺冠激情庆祝的时候,混采区的记者们几乎都已经冻得麻木。好在,中国队拿到金牌的喜悦让大伙又使劲地蹦了几下。结束采访,往媒体工作间走的路上,我的两只脚完全失去了知觉,感觉像是两块木板在机械地往前挪。到了工作间,缓了一刻钟的时间才重新缓过劲来。

帧绘冬奥(还真是冻奥啊)(3)

总结下来,青岛的冬天也寒冷。那种冷是海风吹起,像小刀刮在身上、脸上一般的刺冷;而崇礼的冷是那种无声无息,却又扎扎实实的冷,冻你一次就让你铭记一辈子。再回想,自己初见这里壮观雪景时心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但只要一次户外采访就彻底被天气打败。不禁感叹在大自然面前,人还真是无能得很。

说到低温大雪天气很想夸夸张家口崇礼赛区的志愿者们。这边在冬奥开始后的第一场雪是从2月13日凌晨起开始下的,当时的大雪飘飘洒洒下了一整天,直接导致云顶赛区中国选手谷爱凌、杨硕瑞计划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延期并暂时取消,这个事当时还上了热搜。大伙才明白,原来大雪与冬奥会并非“绝配”,甚至还会扮演者捣蛋者的角色。

而这场雪让张家口赛区的志愿者彻底忙碌起来,很多志愿者是彻夜扫雪。有的是为了确保冬奥会期间的道路畅通,有的是为了保证赛道赛场的安全。而张家口当地也是全民都积极参与了除雪。从当地的媒体透露的消息看,仅仅2月13日清晨,全张家口市各县区累计动用各类除雪车辆586台次,出动人员以及群众12328人次,清扫道路面积3827万平方米,清扫积雪14722吨。

帧绘冬奥(还真是冻奥啊)(4)

记者探访“雪如意”也就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时也了解到,在13日当晚的大雪还没停时,场馆的运行保障团队就开始了赛道平整作业,为运动员提供最安全的赛道环境。还有赛事医疗保障团队也是做好了比平时更加细致的准备。云顶公园的138名医护人员全员上岗,在坡面障碍技巧400多米的雪道上,4个点位的医疗小组和2个备用小组严阵以待。

这场大雪造成的影响直到16号这天才算全部消除。17号,天空又飘飘洒洒地落起了雪花,看着又忙碌起来的志愿者,真心要向他们致敬,冬奥会的成功最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